清乾隆白玉盤龍鈕“大清受命之寶”
碧玉填金《五福五代堂記》如意
乾隆禦題青玉 獸耳活環鳧魚紋壺
青玉盆玉石荷花盆景
昨日,故宮博物院2025年開年大展“玉出昆岡——清代宮廷和田玉文化特展”開幕,揭秘具有代表性的清代宮廷和田玉精品。
展覽位於故宮博物院東六宮區域的齋宮展廳,從今日起至2026年1月4日對觀眾開放,可通過“故宮博物院”小程序預訂故宮門票後免費預約展覽。
展出258件清代和田玉精品
對於本次策展情況,故宮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館員、策展人黃英現場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故宮博物院百年華誕到來之際,本展覽從院藏的19000余件清代玉器中遴選出258件具有代表性的清代宮廷和田玉精品,這其中一級文物28件,130件文物首次對公眾展出。本次展覽分為玉之源、玉之禮、玉之雅、玉之巧、玉之用五個單元,旨在詮釋清代和田玉文化,展現清代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新疆地域遼闊,玉礦資源豐富。考古證明新疆用玉的歷史已超過4000年,若羌縣樓蘭古城出土的玉斧等工具是使用新疆玉料的最初階段。西漢中期以後,和田玉開始大量進入中原,並逐漸成為此後2000餘年玉器製作的主要材料。
據了解,故宮博物院藏最大的玉雕作品是乾隆時期製作的青玉大禹治水圖山子,如今在寧壽宮樂壽堂展出。它也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玉雕作品。
寶璽由新疆和田玉製成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清朝國之重器的二十五寶是由乾隆皇帝指定。他從清朝原有的三十九方寶璽中挑選出二十五方,以為典藏,確定了二十五寶的名稱、尺寸、鈕式和用途,並對國家禦寶的寶文形制、保管、使用等進行了制度上的改定。二十五寶代表和囊括了皇帝行使國家最高權力的各個方面。
本次展覽展出的白玉盤龍鈕“大清受命之寶”是乾隆皇帝欽定二十五寶之首。寶璽由新疆和田玉鑄制而成,為方形,盤龍鈕,印面陽刻“大清受命之寶”,漢文篆書滿文本字,各二行。
在玉之雅單元裏,展出了乾隆禦題碧玉竹溪六逸圖筆筒,器身採用通景構圖法,琢六位老者或賞畫、或飲酒、或討論、或觀景,神態各異,兩名童子執壺倒水。空白處刻“竹溪六逸”四字。筆筒口沿一週刻乾隆六十年(1795年)禦題詩《題和闐玉竹溪六逸筆筒》。唐代,李白、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六人居於泰安府徂徠山下之竹溪,每日縱酒酣歌、吟詩作畫,世稱“竹溪六逸”。
琴、棋、書、畫是深得中國古代文人雅士推崇的修身養性兼消遣的藝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歷代文獻均有記載。清宮舊藏所見有玉圍棋、玉象棋、玉雙陸等,彌足珍貴。本次展覽展出的一組圍棋子分別以白玉、碧玉製成,均呈扁圓形。這組棋子共371粒,其中白玉棋子185粒,碧玉棋子186粒,分別置於描金漆罐內,罐上以纏枝花卉紋為地,開光內飾蘭、菊等花葉紋。白玉棋子玉色潔白,碧玉棋子玉色呈韭綠,對弈時,白、綠兩色棋子相得益彰,頗為清新雅致。
山子、插屏浮雕呈現和田採玉場景
記者還留意到乾隆禦題白玉採玉圖山子及青玉採玉圖插屏上的浮雕。這其中,白玉採玉圖山子頂部和背部保留子玉皮殼,呈大面積桂花黃色及褐色。正面採用減地高浮雕技法,琢採玉情景:兩名維吾爾族男子,頭戴氈帽,腳穿高靴,腰間扎繩,長繩盤于腰後,正彎腰躬身,雙手用力搬動玉石。
青玉採玉圖插屏正面浮雕亦有採玉場景,八名採玉人沿石階行走,一人策杖在前,其後六人或抱、或抬、或推車、或肩挑玉石相隨,另有一人已近高處城樓,似在叩關。背面同樣鐫刻著乾隆二十四年(1759 年)禦題詩《和闐玉》。
院藏最大如意展出
據了解,故宮博物院現藏玉如意800余件,以乾隆時期玉如意數量最多。清代宮廷玉如意選材精良、雕琢細緻、寓意吉祥,主要以龍、鳳、蝙蝠、壽字、卷雲、靈芝、萬年青、蓮瓣、牡丹、松樹、桃實、梅花等吉祥紋飾或組合紋飾為題材。
本次展覽精選了5件玉如意,在玉料的顏色上與第一單元的“玉具五色”相呼應,其中一件乾隆禦題青玉如意,長56厘米,寬12.7厘米,為故宮博物院現藏玉如意中體量最大者。
另有一整塊新疆和田白玉剖琢而成的月令組佩,因其精美的花型引起了參觀者的圍觀。
每個月令佩均為花瓣形。花蕊中心為六環式活心,可轉動,雕琢方法為鏤雕工藝中的一種絕藝。圓形花蕊一面雕水仙、海棠、萬年青、靈芝圖案;另一面雕陽文篆書十二音律,對應十二個花瓣形月令花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