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史上最昂貴、最激烈”的美國2024年總統選舉塵埃落定。然而,選出了總統,民眾越發看不清未來,美國社會史無前例的撕裂依舊,問題分歧無解,美國選票政治的系統頑疾依然存在。“美式民主”對普通百姓而言只是空洞口號。
【撕裂會結束嗎】
共和黨人唐納德·特朗普“橫掃”七個搖擺州贏得選舉。據美國媒體統計,本次選舉中,特朗普在全美超過89%的縣的支持率都有所上升,然而所謂“紅色浪潮”“壓倒性勝利”實際卻掩蓋了民意的撕裂程度。
由於絕大多數州採取選舉人票“贏者通吃”規則,共和黨人的“紅州”與民主黨人的“藍州”向來“涇渭分明”,本次選舉並未出現哪州遭對方政黨“翻盤”情況。媒體稱,2024年總統選舉實際是“七個搖擺州所組成共和國的選舉”。特朗普“橫掃”七個搖擺州,聽上去是很大優勢,但回顧2020年,拜登也曾“橫掃”了六個搖擺州。
從全國普選票結果也看不出所謂的“壓倒性勝利”,反而看到美國民意的糾結與無奈。特朗普獲得約7723.8萬張票,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卡瑪拉·哈里斯獲得約7494.7萬張票。特朗普雖然逆轉此前兩屆總統選舉普選票落後的尷尬,但優勢僅比哈里斯多1.5個百分點。
不易被人注意的情況是,部分選民將選票投給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但在國會或地方選舉中將票投給民主黨人。在一些人看來,地方選舉的重要性超過總統選舉,因為選舉結果直接關係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雖然共和黨在國會參議院改選中從民主黨手中奪取四席、從而獲得多數席位,但在特朗普勝選的亞利桑那等州,民主黨人守住聯邦參議員議席陣地。在眾議院選舉中,雖然共和黨守住了多數席位,但整體結果卻是民主黨反殺一席,進一步縮小同共和黨本就微弱的差距。
這個選舉年,特朗普兩次遭未遂刺殺,哈里斯競選團隊辦公室遭槍擊,政治暴力事件頻發。雖然選後兩黨相互攻擊降溫,但政治極化未現改善。皮尤研究中心民調顯示,53%的美國人支持當選總統特朗普未來的政策安排,46%的人則表示不支持。
【改變會發生嗎】
特朗普勝選後,民主黨內掀起深刻反思:為何輸掉了選舉?
就具體領域而言,通貨膨脹、非法移民、中東政策等都可能是拜登政府的“丟分項”。然而,若從更宏觀角度分析,特朗普勝選在於他有效向選民傳遞了這一信息:拜登政府的政策並沒有讓普通百姓在經濟方面過得更好,而他可以帶來改變。
遣返非法移民、化解國際危機、再度加徵關稅、提高政府效能……特朗普勝選後釋放了一系列所謂旨在“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雄心勃勃的改革信號,賺足輿論關注。只是,這些措施是否可行,能否如期實現?觀察人士對此大大存疑。
特朗普表示將推出大規模遣返非法移民、優先遣返罪犯的計劃。按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達雷爾·韋斯特等多位專家判斷,由於該計劃在多個方面操作有難度,執行時可能困難重重,並引發民意反彈。加之民主黨人主政的州、城市料將抵制,特朗普很難如他所言遣返大量非法移民。
特朗普多次宣稱上任後將立即結束延宕近三年的俄烏衝突。對此,蘭德公司兼職高級研究員威廉·考特尼告訴記者,尚無任何跡象表明俄羅斯和烏克蘭可能願意為實現政治解決做出必要的妥協,而特朗普實際並不急於不惜任何代價以達成和平。
至於加徵關稅,特朗普日前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堅稱將兌現這一承諾,但也罕見承認“不能保證”美國家庭不會因其關稅方案而增加支出。經濟學家紛紛警告,加徵關稅將推高通脹,而成本由消費者承擔,且或阻礙聯邦儲備委員會遏制通脹的努力。
為提高政府效能,特朗普任命技術大亨埃隆·馬斯克和前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維韋克·拉馬斯瓦米執掌政府效率部,以“剷除官僚主義、削減冗余支出、重組聯邦機構”。然而,因波及範圍太廣、觸及利益太深,此舉更被輿論視作“雙刃劍”。
【頑疾會祛除嗎】
親歷這個選舉週期,難免令人感嘆美國選票政治的“荒謬”。一年來,記者在美國多州與選民交流時發現,一些選民作決策所基於的信息不完整甚至不符合事實,然而這些片面甚至虛假的信息,正是他們決定將手中選票投給哪位候選人的重要參考。
年逾八旬的格雷格·丘薩克説,他當年任艾奧瓦州眾議員時很重要的一項任務是讓公眾對政策及其出臺過程有清晰了解,如今很多選民可能並不完全了解競選者的政績和政策,僅從碎片化新聞中獲得少數信息,靠對競選者的印象和感覺投票。
競選者為獲得選民支持,往往選擇那些最易獲得支持的議題來“兜售承諾”,導致很多真正重要的政策議題反而難獲重視。即便公眾就一些重要議題形成了共識,當選者通常會從維護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權衡得失,進而導致一些政策無法施行。
此外,美國選票政治與金錢政治深度捆綁。一些企業、財團、利益集團重金遊説,對國會議員施加影響,或在總統選舉中通過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斥鉅資為競選人助選。一些關聯民生的政策,往往因觸犯某些企業、利益集團的利益而遭扼殺。
此前兩度參與總統選舉民主黨初選的聯邦參議員伯尼·桑德斯一針見血指出,美國大企業試圖收買政府,國會參眾兩院可被看作大企業和富人的“員工”。
按照桑德斯説法,在美國,醫療保障是受到社會高度關注的議題。雖然民間要求政府為所有人提供醫療保險、廢除私人醫保的呼聲持續高漲,但在國會,這樣的“全民醫保”法案迫於大型醫保、制藥企業強大的遊説能力,根本無法獲得通過。
美國知名經濟學家傑弗裏·薩克斯告訴記者,政治機構不能有效運作,功能失調日益嚴重,主要原因在於美國政治被富人、大企業、特定利益集團的競選資金腐蝕,導致國會和白宮尋求的政策脫離公眾利益,公眾對政府的信心處於歷史低點。
特朗普此次勝選,一定程度上係仰仗對現狀不滿的工薪階層支持,然而他能否如其承諾的那樣給處於困境中的民眾帶來他們期望的改變?無論是誰勝選,答案都不會樂觀。(熊茂伶 據新華社專特稿)
注:本文作者係新華社駐華盛頓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