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等十七部門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二十條措施》

來源:央視網 | 2025年01月03日 10:20:06
央視網 | 2025年01月03日 10:20:06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北京市教委等十七部門日前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二十條措施》的通知,提出圍繞全員科學素養提升、科學家潛質培養、協同育人統一戰線和家國情懷培育四大目標,統籌推進學校科學教育提質、創新人才發現培育、科學教師隊伍能力提升、社會大課堂實踐育人、科學教育資源集成、家校社協同育人六大行動。

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二十條措施

根據教育部等十八部門《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教監管〔2023〕2號),為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堅持大科學教育觀,強化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協同,立足北京教育、科技、人才資源聚集的稟賦,結合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目標,圍繞全員科學素養提升、科學家潛質培養、協同育人統一戰線和家國情懷培育四大目標,統籌推進學校科學教育提質、創新人才發現培育、科學教師隊伍能力提升、社會大課堂實踐育人、科學教育資源集成、家校社協同育人六大行動,結合實際制定以下措施。

一、堅持面向全體,實施學校科學教育提質行動

1.健全科學課程體系。基於集團化辦學育人新載體,一體化設計成員校科學類課程、課後服務和課外實踐活動,強化小初高學段銜接。全面落實課程方案、課程標準,用好新修訂教材,開齊開足開好科學類國家課程。圍繞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以及人工智慧、量子信息、生物技術等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學校開發高質量的科學類校本課程和實踐活動,注重滲透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思維、科學邏輯以及科學史等科學素養,浸潤人文社會科學素養。開展中小學科學類課程實施監測,為科學教育提質提供規範支撐。(責任單位:市教委、市科協)

2.深化學校教學改革。突破單體學校局限,推進集團內課程、教學、師資、教研等優質要素加速流動重組。推廣啟髮式、探究式教學,加強真實問題驅動的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研製科學類課程教學指導手冊和學習任務單,推出一批科學類優秀課程教學案例。通過集團化、城鄉學校“手拉手”結對等機制幫助生態涵養區學校及特殊兒童群體上好科學類課程。完善對科學類課程教學的評價機制。統籌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的關係,強化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協同,注重對全體學生科學精神、科學家精神的培養。(責任單位:市教委、市科協)

3.積極探索跨學科融合教育。建設一批“STEM”教育示範課程,探索貫通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融合性、跨學科、整合式教育模式,探索融入必要的藝術、人文學科元素。義務教育階段落實好各門課程用不少於10%的課時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要求,普通高中階段積極開展科學類跨學科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通過跨學科、項目式學習和工程實踐,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鼓勵學校建設學生創客空間和科學創新實驗室,融入工程實踐和人工智慧要素,培養學生包括探究能力、創新意識、批判性思維在內的綜合素質。(責任單位:市教委)

4.強化學校實驗教學。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標準規定實驗,豐富實驗教學實施形式,扭轉實驗教學筆試化、視頻化和記憶化傾向。制定各學科實驗教學指導意見和指導手冊,培育實驗教學精品課程。修訂中小學辦學條件裝備標準,及時更新實驗器材,支持建設學科功能教室、綜合實驗室、創新實驗室等,鼓勵對普通教室進行多功能改造,形成複合型、創新型綜合實驗教學環境。開展實驗教學裝備配備達標率、使用率監測,督促提升實驗教學質量。將初中物理實驗考試和初中化學、生物學實驗考查落到實處。支持有條件的區建設集展示、體驗、探究、協作、交流於一體的實驗教學網絡平臺。(責任單位:市教委)

二、堅持銜接貫通,實施創新人才發現培育行動

5.升級青少年創新學院。進一步發揮北京青少年創新學院協調聯動、統籌管理、研究引領作用,統籌全市優質資源,加強培養基地的認定、管理和過程指導,建立學生成長檔案、開展成果效度評價、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搭建創新人才培養數字化平臺,開展長鏈條培養持續追蹤。探索構建跨領域跨部門跨學段的科學教育共同體,建立首都特色、首善標準的青少年拔尖創新人才發現培養體系。(責任單位:市教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市少工委)

6.構建面向全體的發現培養機制。堅持面向人人,做大培育“苗圃”。發揮在京高校科研資源優勢,面向全體中小學生開展數學節、科學節系列活動,組織數學與人工智慧、天文與航天、能源與材料、機械與電子、生物與醫藥等主題的特色夏(冬)令營,形成以“兩節兩營”為支撐的青少年創新人才發現培養體系。(責任單位:市教委、市科協)

7.探索大中小貫通培養的新載體。堅持“有組織”培養,建立市、區、校三級培養體系,構建大中小貫通的培養鏈條,形成靈活彈性的學習成長環境。匯集大中小學、校外教育、科研院所等優質資源,建設一批培養基地。探索大學、中學雙導師制。支持有條件的區建設科學高中,探索銜接大學的貫通培養機制。建立有科學家潛質學生的成長檔案,持續開展跟蹤支持。(責任單位:市教委、市科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科學技術研究院)

8.支持高校引領科學教育發展。鼓勵高校面向中小學生開放實驗室等科技資源,與中小學共建科學教育基地,協同組織科學實踐活動,豐富學生認識和接觸科學的途徑。支持中小學與高校聯合教研,推動教學內容、方法更好銜接。鼓勵高中學生參加高校學術活動,開拓科研視野。支持高校建設中小學科學教育研究中心、智庫等,推動改進科學教育理念、內容和實施方式。(責任單位:市教委、市科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三、堅持素養提升,實施科學教師隊伍能力提升行動

9.提升教師隊伍素養。支持在京師範院校和高水平綜合大學加強科學教師培養。配齊配強科學類課程專職教師,加強實驗員隊伍建設。逐步推動實現每所小學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類碩士學位的科學教師。開展科學探究、實驗教學和跨學科實踐活動等專項培訓。大力培育科學教育名師,加強名師團隊和工作坊建設。開展“人工智慧賦能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全員培訓和教師實驗教學技能展示活動,增強全體教師科學教育意識與能力。(責任單位:市教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10.全面強化專業引領。加強科學類專職教研員隊伍建設,開展骨幹教研員培訓。圍繞中小學科學教育實施策略、科學課程教學研究、跨學科實踐活動、實驗評價等重點,設立教育科學規劃專項課題。建立跨區域校際科學教育教研聯盟,採用區域教研、網絡教研等方式,為科學教師提供專業支持和指導。探索科學類課程及教師的多元評價機制。(責任單位:市教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11.建設科學教育專家團隊。各校要由校領導或聘任專家學者擔任科學副校長,原則上至少設立1名科技輔導員、至少結對 1 所科普機構(館所、基地、園區、企業等)。組織“院士進校園”等科學家(科技工作者)宣講活動,成立科學教育專家指導團隊,定期調研指導學校科學教育工作。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暢通校內外科學教育人才交流機制。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激勵機制,引導科學家(科技工作者)參與中小學科學教育。鼓勵離退休科技工作者積極參與中小學科學教育。(責任單位:市教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委宣傳部(首都精神文明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科協)

四、堅持知行合一,實施社會大課堂實踐行動

12.提升課後服務質量。將科學教育作為課後服務重要內容,鼓勵設立各類學生科技社團和興趣小組,支持有興趣的學生開展科學探究與實驗,培養學生查找資料、探索研究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健全準入機制,鼓勵引進優質科學教育資源參與課後服務。探索通過購買服務方式開展特色實驗教學或實踐活動。搭建傳播平臺,支持科普、科幻閱讀,鼓勵學生講好自己的科學探究故事。(責任單位:市教委、市委宣傳部(首都精神文明辦)、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科協、團市委、市少工委、市婦聯、市科學技術研究院)

13.豐富科學教育實踐活動。分級分類充分開發社會大課堂資源,注重與不同年級學生認知能力匹配、與學校科學類課程進度匹配。加強中小學科技教育示範校、學生金鵬科技團等高水平學生科技社團建設。利用少年宮、科技館、校外培訓機構優勢,為學校科學教育提供有益補充。堅持“請進來”,組織學生科技節、中小學生科學建議活動、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流動科技館等。堅持“走出去”,結合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大思政課”建設,組織學生到校外開展場景式、體驗式科學實踐活動。(責任單位:市教委、市委宣傳部(首都精神文明辦)、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科協、團市委、市少工委、市婦聯)

14.引導社會單位建設科學教育基地。積極動員企事業單位,尤其是與高精尖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結合實際建設科學教育基地,配備設備、器材、圖書、軟體等,培訓專業指導人員。引導高科技工農企業開展“自信自立技術産品體驗”活動,鼓勵學生勤於探索、勇於實踐。引導學生在現實生産生活環境中學習科學知識,體悟勞動精神、創新精神。(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科協、市教委、市委宣傳部(首都精神文明辦)、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婦聯、團市委、市少工委、市科學技術研究院)

五、堅持融合匯聚,實施科學教育資源集成行動

15.優化數字智慧支持體系。著力推進人工智慧賦能科學教育,開發面向學生的科學教育智慧體,為教師教學提供AI助手,為學生學習提供AI學伴。以國家和北京市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為載體,提供多元化、數字化的科學教育資源供給。鼓勵社會製作“科學公開課”等類型豐富的教育資源。建立科學家(科技工作者)、科學課程、科學教育場所資源庫,強化資源徵集、對接、調度機制,便於學校選擇使用。推進學校科學教育場景與網絡科學教育場景的有機結合。(責任單位:市教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科協、市委網信辦、市通信管理局、團市委、市婦聯、市少工委)

16.補充優質校外資源。融通全社會科學教育資源,挖掘科學教育潛力。推動有條件的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面向學生設立“科學教育開放日”。合理規劃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總體規模、設置標準、審批程序,注重對學生科學方法、科學思維、科學精神等科學素養的培養。各區和學校根據需要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進優質的科學教育服務。指導學生理性選擇參加“白名單”競賽,引導競賽活動與科學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相融合,面向全體學生培養科學興趣和特長。(責任單位:市教委、市委網信辦、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科協、團市委、市婦聯、市少工委、市科學技術研究院)

六、堅持協同推進,實施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行動

17.協同推進科學教育。建立教育部門&&、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的科學教育工作機制。中小學校充分發揮協同育人主導作用,加強家庭在科學教育中的作用,用好社會育人資源。在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建設中小學科學教育研究指導中心,為各區各校提供專業支持服務,同時發揮好全國科學教育研究指導中心(北部片區)作用。社會單位要堅持公益定位,免費或優惠向中小學生提供科學教育服務。統籌各方資金和項目,加大對科學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大對薄弱地區、薄弱學校、特殊兒童群體的支持力度。探索科學教育監測機制和科學教育工作評價指標體系,將中小學科學教育納入教育督導範圍。(責任單位:市教委、市委宣傳部(首都精神文明辦)、市委網信辦、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通信管理局、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市少工委)

18.加強家庭科學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家庭科學教育活動,用好社區資源,開發系列家庭科學實踐活動,打造“家門口”的科學教育陣地。結合“首都文明家庭”“首都最美家庭”活動,選樹在科技創新、科學教子等方面有代表性的家庭典型,打造多渠道傳播展示平臺,鼓勵廣大家長開展家庭科學教育和親子科學研學等活動。(責任單位:市教委、市婦聯、市委宣傳部(首都精神文明辦)、市委網信辦、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團市委、市少工委)

19.發揮實驗區(校)示範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國家級實驗區、實驗校輻射帶動作用,通過大中小學銜接,家校社協同,在重點領域先行先試,打造100個科學教育特色品牌,探索科學教育的有效實踐途徑。鼓勵各區建設示範性中小學科學教育中心。堅持“一區一特色、一校一品牌”,開展實驗區、實驗校科學教育示範項目孵化工程,培育推廣一批典型經驗成果。發揮好北京市在教育部科學教育聯盟和協作組中的統籌作用。(責任單位:市教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科協、團市委、市婦聯、市少工委)

20.營造協同育人良好氛圍。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激勵學生樹立科技報國遠大志向。推動主要媒體開設科學教育專欄,支持原創科普、科幻作品創作。廣泛宣傳報道推廣科學教育好經驗好做法,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中小學科學教育的良好氛圍,為持續提升全民科學素養,加快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發揮重要基礎性作用。(責任單位:市教委、市委宣傳部(首都精神文明辦)、市委網信辦、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市少工委)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等十七部門《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二十條措施》政策解讀

1.《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二十條措施》制定背景是什麼?

黨的二十大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安排。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在全國教育大會上進一步強調,要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教育部等十八部門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著力破解現階段中小學科學教育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推動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北京市需要結合實際,進一步明確工作舉措,協同各部門系統推進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

2.《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二十條措施》制定的主要考慮是什麼?

一是堅持知行合一,激發興趣。堅持學以致用、理實交融,強化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滲透科學思想、方法、思維等科學素養,浸潤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科學興趣和科學精神,厚植家國情懷。

二是堅持集成創新,匯聚合力。統籌推進科學教育與集團化辦學改革、青少年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等重點工作。推動健全大中小學貫通、家校社協同的科學教育工作機制。

三是堅持貫通融合,內外聯動。注重學段縱向貫通、學科橫向銜接、課內課後雙向發力。基於集團化辦學育人新載體,推進集團內課程、教學、師資、教研等優質科學教育要素加速流動重組。

四是堅持面向人人,重在全納。強化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協同。統籌提升全體學生科學素養,將優質科學教育資源向薄弱地區和學校傾斜。

3.《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二十條措施》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堅持大科學教育觀,強化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協同,立足北京教育、科技、人才資源聚集的優勢,結合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目標,強化統籌、協同推進,力爭實現全員科學素養提升、科學家潛質培養、協同育人統一戰線和家國情懷培育四大目標。

4.《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二十條措施》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一是聚焦面向全體,實施學校科學教育提質行動。基於集團化辦學育人新載體,一體化設計集團學校科學類課程、課後服務和課外實踐活動。強化實驗教學,推廣啟髮式、探究式教學,建設“STEM”教育示範課程。

二是聚焦銜接貫通,實施創新人才發現培育行動。升級青少年創新學院,建立市、區、校三級培養體系,形成靈活彈性的學習成長環境。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建設中小學科學教育研究中心、智庫等共同體。

三是聚焦素養提升,實施科學教師隊伍能力提升行動。要求各學校設立科學副校長,設立1名科技輔導員、結對 1 所科普機構,每所小學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類碩士學位的科學教師。加強培養培育科學教育名師。

四是聚焦知行合一,實施社會大課堂實踐行動。引導社會單位建設科學教育基地,鼓勵引進優質科學教育資源參與課後服務。堅持 “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渠道。

五是聚焦融合匯聚,實施科學教育資源集成行動。推進人工智慧賦能科學教育。推動有條件的高校、科研院所等設立“科學教育開放日”等項目。引導競賽活動與科學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相融合,面向全體學生培養科學興趣和特長。

六是聚焦協同推進,實施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行動。在北京教科院建設中小學科學教育研究指導中心。堅持“一區一特色、一校一品牌”,打造100個科學教育特色品牌。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中小學科學教育的良好氛圍。

編輯:郭倩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等十七部門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二十條措施》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