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國家一起前行】“浙”村來了文化特派員,怎樣“種”文化?他們給出答案

來源:央視網 | 2025年01月02日 23:03:22
央視網 | 2025年01月02日 23:03:22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在2024年,浙江發生了一件新鮮事兒:1500多個村子每個村都迎來了一個陌生人,他們不做買賣不耕地,而是專門想點子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近一年的時間過去了,這些陌生人變成了村民們的“家人”,而他們和村民一起種下的“文化種子”,也正在生根發芽,開出璀璨的精神富裕之花。

2025年新年這一天,浙江麗水溪頭村裏,龍泉青瓷的開窯儀式演出又開始了。鑼鼓聲中,遊客也加入其中,感受著青瓷傳統燒制技藝的獨特魅力。

遊客 都會飛:今天我也特地帶了我家小孩過來,來感受一下這些古老的文化。

遊客 劉裕:這個對我們來説是一種新的體驗。

參加開窯儀式錶演的都是溪頭村的村民,龔麗紅也是其中一員,今天,她的角色是烘托氣氛的鼓手。

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市寶溪鄉溪頭村村民 龔麗紅:每次打鼓我都很賣力的排練,我們在那個村禮堂那裏,吳老師都會指導我們的。

龔麗紅口中的吳老師叫吳茂英,她可不是普通的老師,而是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的博士生導師。2024年5月,她多了一個新身份——溪頭村的文化特派員。

和吳老師一樣,2024年,浙江省內1500多名來自高校、文化文藝學會等的專業人士,和1500多個村結成了對子。通過他們的專業特長,把優質文化資源送達基層,讓老百姓在鄉村物質生活不斷豐富的過程中,也能同步感受到精神的富足。對於吳茂英來説,她和溪頭村的不解之緣要從2024年年初説起,在去溪頭村做文化特派員之前,她就幫村裏申報聯合國旅遊組織的“最佳旅遊鄉村”。

浙江省文化特派員 浙江大學教授 吳茂英:因為我在鄉村旅遊研究以及國際組織交流方面有一些的經驗,所以他們邀請我指導溪頭村的這個申報工作,感覺特別有緣分吧。

然而以新身份再次走進溪頭村的吳老師,最初的工作並不順利。

浙江省文化特派員 浙江大學教授 吳茂英:剛開始村民其實並不了解文化特派員這種制度,他們只是發現村裏來了個不熟悉的人。

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市寶溪鄉溪頭村黨總支書記 曾志華:因為我們村太偏了,杭州到我這裡要五個半小時。我第一印象肯定是説,可能又是走個過場,或者講一些大家相互需要的,講幾句客套話,支持肯定也會支持一點兒,但是至少沒有那麼深入這樣子。

村民們沒想到,這個文化特派員較上真兒了。吳茂英開始深入了解村民的業餘生活,發現大家內心深處很期望有所改變。

了解了村民的需求後,吳老師真的把文化老師請了進來。村裏有不少愛好書法的,吳茂英就請來專業書法老師現場教學;有喜歡攝影的,就策劃起鄉村攝影展。幾場活動下來,溪頭村的生活味道有點不一樣了。 

村民 張則花:(以前)那是天天在家裏都無聊,除了打麻將就在家裏燒飯,我剛學這個我覺得挺有意思的。

剪紙、拉二胡、品茶、打鼓,豐富起來的文化生活,讓村裏人的精氣神在變足。而吳茂英並不滿足於此,她還想和村民一起幹件大事——讓村裏傳承千年的國家級非遺龍泉青瓷,真正變成金字招牌,給村民帶來精神物質雙豐收。

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非遺傳承人 張海養:吳教授跟我們講,她説你看現在很多年輕人做的東西,花器,它們上面融入了我們現代的一些花紋,體現宋韻跟現代的結合。

在吳茂英的啟發下,傳統技藝與現代文化在小山村碰撞出新的火花。不少有著燒瓷手藝的村民們都加入其中,溪頭村的共富工坊裏,村民各式各樣的手作瓷器吸引著遠道而來的人們;村裏的很多地方,也被改造成青瓷展示空間,大小瓷器都是村民們自己的作品。而在吳茂英的建議下,名為“不滅窯火”的演出不斷增加場次、豐富內容,日夜講述著這個小山村不一樣的故事。

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市寶溪鄉溪頭村村民 陳佐林:遊客來,我們就演出給他們看,我們原來是怎麼開窯的,吸引了很多的遊客。

浙江省文化特派員 浙江大學教授 吳茂英:我們也把他們送到龍泉市或者浙江省,以及出省的這個平臺上進行表演,最近他們在市裏拿了一個一等獎。在這過程中,我覺得村民對自身文化、對鄉村文化的熱愛進一步被激發出來。其實我們村民的這種文化自信就不一樣了。

2024年春天,文化特派員吳茂英在溪頭村種下的文化種子,如今已生根發芽。而吳老師這個外來的播種人,也變成了村民的家裏人。

浙江省文化特派員 浙江大學教授 吳茂英:現在我基本上走在大街上, 到村民家一路走過去一路吃過去。我到村裏,那很多村民見到我就説吳老師,又回來了。用回來這個詞,不是在説又到了,又來了,在這裡收穫了一份認同感、成就感。

2024年11月,聯合國旅遊組織“最佳旅遊鄉村”公佈,溪頭村成功入選,這張金名片給小鄉村的發展帶來更多可能。

浙江省文化特派員 浙江大學教授 吳茂英:我們有好風景,我們有好文化,我們更有好村民,我們共同享受我們文化和旅遊産業發展帶來的這個紅利,我們普通的村民就是最好的展示窗口。 

2024年,和吳茂英一樣的1500多位文化特派員紮根田間地頭。他們中,有的組織起農民龍舟大賽讓龍舟文化火起來;有的通過“民間廚王”爭霸賽,讓美食文化成為村裏的新名片;有的在村裏設計建造起鄉村咖啡屋,還有的請來了美國全國大學體育學會的籃球隊員們和大家一起打比賽,讓大家在體育活動中感受文化魅力。千村千面,各具特色,文化特派員們發揮專長,調動資源,因地制宜開展工作,讓文化服務也成為“獨家定制”。

從文化生活的豐富到人居環境的改善,從文化瑰寶的傳承到文旅産業的創新,浙江的文化特派員正和村民一起,在美麗鄉村裏建設更好的精神家園。2025年,這樣的故事還在續寫,文化特派員與廣袤鄉村的雙向奔赴也仍在繼續。

文化特派員推進兩個文明雙向奔“富”

現代化越往前走,物質生活越豐富,大家就越需要高質量的文化供給和文化生活。浙江“千萬工程”經過20多年的發展,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造福了萬千農民群眾。發展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浙江創新實施文化特派員制度,就是深化“千萬工程”,用文化為鄉村振興賦能。事實證明,文化特派員廣受百姓歡迎,幫助鄉親們辦成了很多好事。鄉土文化激活了,鄉村文化産業壯大了,文化的存量變成了經濟增量,也變成了鄉村振興的熱量、能量,文化特派員正推動著鄉村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雙向奔“富”。

編輯:郭倩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我與國家一起前行】“浙”村來了文化特派員,怎樣“種”文化?他們給出答案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