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物流是推進全社會物流成本降低的關鍵領域,發揮著先導性、基礎性、保障性作用。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郵政快遞網和世界級港口群,綜合交通網絡總里程超600萬公里。2023年全國貨運量達556.8億噸,郵政寄遞業務量完成1625億件,交通物流運行質效穩步提升。接下來,要進一步調結構、謀改革,以交通提質推動物流降本增效。
加快聯網補網強鏈。我國綜合立體交通網持續完善,但仍需處理好建強網絡與暢通末梢的關係。要優化綜合立體交通網絡佈局,深入推進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實施鐵路貨運網絡工程,完善普速鐵路網絡和重載鐵路,推進實施國家內河水系聯通工程,持續優化“西煤東運”“北煤南運”“北糧南運”通道。補齊城鄉物流末端短板。
促進運輸模式創新。經過一系列改革,單一運輸方式的降本空間已經不大,可以通過持續深化運輸結構調整和發展多式聯運實現降本增效。例如,推進大宗貨物和中長距離運輸“公轉鐵”“公轉水”;加快鐵路專用線進港區、進園區、進廠區;發展集裝箱公鐵、鐵水聯運,推進一單制、一箱制,創新打造穩定運行、品牌化的多式聯運産品。
構建供應鏈生態。製造業佔比較大是我國物流成本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通過延伸服務鏈條,讓物流企業加快融入製造業産前、産中、産後環節,推動物流企業、生産企業和電子商務企業等形成高效供應鏈合作,促進産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更高效地把生産和消費聯絡起來,實現降本增效。
提升數智化水平。數字技術高速度、透明化、可追溯、易交互等特點和優勢,能夠補上物流鏈本身存在的短板。應發展智慧物流等新業態新模式,有序推動自動駕駛、無人車、無人機在重點區域示範應用。加快交通物流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利用基於人工智慧和大模型的供應鏈協同平臺,整合物流各環節數據,推動信息實時共享和全鏈路管理。
與全社會物流成本相比,我國單純的運輸成本並不高,如公路運輸中,每車公里成本比美國低24%、比日本低49%。因此,要注重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降低制度性成本;加快構建統一開放的交通物流大市場;推進鐵路貨運市場化改革,促進道路貨運高質量發展,加大對航空貨運空域時刻資源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機制,穩步推進交通物流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
在推進物流降本增效過程中,要注重保護相關從業者利益。貨運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服務業,開放時間早、從業人員多,是人民群眾就業擇業的重要領域。要在運輸服務、權益保障、技能培訓等方面加大投入,確保深化改革平穩進行。(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