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杜安琪 編輯/闞純裕):在重慶某家紀念品商店,兩名外籍遊客被花果茶清甜的香氣吸引,走進店舖準備購買。作為她們的導遊兼翻譯,陳橙將每種茶的名稱、功效和成分逐一翻譯給她們聽。店舖售賣的花茶有數十種,“有的是補氣血的,有的是安神助眠的,還要搭配不同種類的水果沖泡”。陳橙根據商家的介紹逐句翻譯後,幫助客戶挑選出兩三種令她們滿意的花茶。全程交流下來,她感覺“把這輩子的西班牙語都説完了”。
在重慶某大學讀研期間,陳橙成為了一名兼職導遊。2023年通過西班牙語導遊資格證考試後,她接到了首個單子:帶兩名來自西班牙巴塞羅那的客戶到重慶主城一日遊。那天他們從磁器口走到人民大禮堂、十八梯,打卡了重慶在海外最“出圈”的李子壩輕軌穿樓,最後到洪崖洞。陳橙一共走了3萬多步,收到了800元的導遊費,以及客戶請的一頓火鍋和一杯奶茶,“這是很好的練習口語又能賺錢的機會”。
隨著我國免簽入境時長增加,外籍遊客中“回頭客”增多,小語種導遊成為熱門職業。他們不僅要為遊客規劃行程、陪同遊覽,還要解答遊客的各類問題,為想要認識了解中國的外籍遊客推開一扇窗。
小語種導遊:搭建文化交流的橋梁
“對外籍遊客來説,中國的一切都很新奇”,陳橙介紹,“他們對中國的茶文化、熊貓、物價和婚戀觀都很感興趣,還有線上支付、坐輕軌等現代的生活方式。我們在生活和文化觀念方面交流很多。”陳橙希望通過自己的介紹讓外籍遊客對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有更全面的了解。
“到長城後每個人都會感嘆,如此雄偉的建築是怎樣建成的?”2023年10月起,北京某大學研二學生胡廣源開始在社交平臺接單,為外籍遊客提供私人定制的俄語導遊服務。他向央視網《新聞+》記者介紹,“很多外國遊客不知道長城是建在山上的,要從山腳下走一個小時才能到長城。”在親眼見到蜿蜒盤繞、連綿不絕的長城之後,很多遊客告訴他“比想象中更震撼”。
胡廣源接待的客戶中有70%是俄羅斯人,還有來自中亞五國和白俄羅斯的遊客,他們大部分組成2—5人的小團出遊。“很多客戶把我當成家人,跟我分享他們的故事和經歷,還邀請我去歐洲旅遊。”最遠的一次行程中,他帶兩名捷克遊客從北京玩到上海,逛遍了各大景點和網紅打卡地,隨後又前往蘇州、杭州等地,一共旅行了9天。
對於胡廣源來説,接待外籍遊客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通過翻譯和解釋消除文化隔閡的過程。“第一次來中國的遊客對我們了解不全面,以為中國人都喜歡吃辣的食物,菜品全都是辣的。來到中國才發現其實也有各種不辣的美食。”旅行途中路過北京國貿等地,很多現代化的高樓大廈讓遊客感到震撼,“大家的印象確實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在安排的行程時,胡廣源也會充分考慮文化差異和外籍遊客的體驗感。“我在俄羅斯上過學,了解當地人的飲食愛好和習慣。在安排行程時,我會盡可能回避他們不喜歡的事情。”俄羅斯遊客對冰雪運動比較感興趣,幾乎每個人都會滑冰。胡廣源也會按客戶的需要,幫忙預定崇禮滑雪場和一些冰球館的門票。“他們覺得場館的配套設施、服務和基建都很好”。
“免簽後根本找不到導遊”,小語種導遊為何是稀缺人才?
“如果想帶團,旅行社可以給我每天排滿班”。從事西班牙出境導遊多年的潘中原,同樣在2023年10月決定轉做入境導遊,在成都接待外國旅行團。當時我國第一批免簽入境國家名單中有西班牙,這讓潘中原意識到市場增長趨勢。如今,針對西班牙遊客的免簽入境時長已延長到30天,更多遊客可以體驗到輕鬆舒適、慢節奏的旅遊,也讓他帶團業務量明顯增長。
胡廣源也向央視網《新聞+》記者介紹:“俄語導遊是比較稀缺的。有時候旺季旅行社需要的人多,旅行社找不到那麼多專業的導遊,就會從在校學生中找。”從2023年開始,在社交平臺請他做兼職導遊的網友已經從幾個增長到幾百個。現在每天他都能收到一兩條諮詢信息。
“外語導遊在我國66萬導遊隊伍當中的比例非常小,除英語以外的小語種導遊佔比更低。具體到某一個語種,人才分佈可能更不均衡。”中國旅行社協會導遊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健表示,由於導遊人才的培養週期較長,在今後3到5年內,小語種導遊稀缺的問題仍會持續存在。
“隨著我國文旅産業不斷復蘇,現階段需要大量持證導遊滿足社會基本面的需求。”不過,李健秘書長也提醒兼職導遊群體:“從事導遊職業是需要國家行政許可準入的,不是具備了語言能力就可以做導遊。無證導遊進行非法執業,是違背我國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的。想從事導遊職業要先參加導遊資格證的全國統考。”
李健秘書長表示,未來導遊行業的薪資結構、勞動保障和社會認可度仍需進一步優化,並且要在全社會建立起相對合理的職業價值認可體系,“吸引更多具備職業技能的人才,滿足我國對外經濟交往的需要,促進旅遊行業高質量發展”。
從傳統文化到現代活力,從自然風光到高樓大廈,小語種導遊正帶領著越來越多的外籍遊客了解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通過翻譯講述好景點背後的中國故事,讓他們親眼見證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隨著“中國遊”越來越火熱,小語種導遊將為更多的海外遊客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橋梁。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陳橙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