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盲目“追高” 別讓孩子注射生長激素氾濫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4年12月30日 06:59:32
中國青年報 | 2024年12月30日 06:59:32
原標題:家長盲目“追高” 別讓孩子注射生長激素氾濫
正在加載

  近日,奧運冠軍夫婦給孩子打生長激素的視頻火上熱搜,引起社會廣泛討論。

  拳擊奧運冠軍鄒市明的妻子冉瑩穎在社交媒體中表示,因擔心11歲、身高136厘米的兒子長不高,決定為其注射生長激素,打生長激素的第25天孩子增高1.4厘米。視頻中能看到,孩子已經處在崩潰狀態,邊哭邊説著“害怕”“我不勇敢”等詞,但在母親的鼓勵下還是完成了生長激素的注射。

  視頻下,有的網友提到生長激素與配眼鏡、整牙被家長們並稱為“養娃三大燒錢天坑”;有的網友發問,為什麼一定要給孩子打生長激素?

  今年暑假,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探訪了北京多家醫院,發現生長激素還有不少“背後的故事”。

  據北京兒童醫院內分泌科分診臺護士説,內分泌科的號每日晚上12點放號,瞬間“秒空”,家長必須提前一週開始搶號,有的家長是通過不停刷新“撿漏”別人退的號才挂上的。

  在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也是“一號難求”。不久前的一個週末,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協和醫院看到,內分泌科大廳等候的大部分都是孩子和家長,現場還有志願者、安保人員維持現場秩序,內分泌科儼然成了“兒童生長髮育科”。

  面對這些掛號需求,“黃牛”們聞風而動。

  “第一次來看病就找‘黃牛’”,在患者家長的介紹下,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加上了一名“黃牛”微信,他表示可以挂到北京所有醫院的號,普通號、專家號、特需門診等不同科室,掛號費分為600元到幾千元不等,每挂成一個號,“黃牛”就可以拿到200元的提成。

  除了線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發現一些線下“黃牛”隱藏在醫院周邊。

  “先交一百定金,挂不上全額退款”,在北京協和醫院附近一家快餐店前,一個“黃牛”正坐在電動車后座上低聲賣號。

  “你微信把想挂的號、個人信息發過來,再交點掛號費,什麼號都能幫你挂”,他表示“來單”99%都是來自外地帶孩子看病的家長,寒暑假他的“生意”最好,每天能接到七八個單。

  這麼多家長帶著孩子打生長激素,生長激素能“隨便用”嗎?到底什麼樣的孩子才能打生長激素?

  李青(化名)全家專程從某東部沿海省份來到北京協和醫院就醫。他們一家人每次來回機票要5000多元,協和醫院內分泌科的大夫勸她“不用折騰,可以在本地醫院看”,但李青認為本地醫院給她的感覺是“盈利傾向強”。

  李青帶孩子去當地看病時,醫生讓他們自己選擇是否注射生長激素,她當地的一個朋友每年給孩子注射生長激素的費用就至少7萬元,而協和醫院只會為明確診斷為患有矮小症等身高問題的孩子提供相應治療。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臺”上查詢後發現,生長激素通常用於由於自身生長激素缺乏或某些疾病引起的兒童生長緩慢、身材矮小或生長障礙,並在“注意事項”中明確要“醫生指導下用於明確診斷的病人”。

  那些沒有被醫生明確診斷為“矮小”的孩子有打生長激素的必要嗎?為什麼醫生會“建議”家長為孩子注射生長激素,甚至有的生長激素在醫生口中成了“美容針”,為孩子的身高“錦上添花”。

  在多個社交媒體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給上百名為孩子注射生長激素的家長髮去採訪信息,但是真正接受採訪的家長寥寥無幾。有家長直言,害怕接受採訪後失去生長激素等藥物的“供貨渠道”。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轉換思路,在一家知名的求職網站查找相關信息,發現幾家生産生長激素的藥企均招聘名為“身高管理師”的崗位,並要求“能接受帶有一定銷售性質的工作”。點開這幾家藥企的求職頁面,均顯示入職後的工作地點為公立醫院。

  大學學習護理專業的張甜甜(化名)曾經在一家大型醫藥公司面試過。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如果入職,自己的工作是到醫院給醫生當助理,主要任務是推動生長激素的銷售,其中包括對家長進行用藥指導、對兒童進行身高監測等工作。讓張甜甜印象深刻的是,面試官非常看重面試者的銷售能力和抗壓能力,“面試官問我能否達到銷售KPI”。

  近些年有不少媒體報道了兒童因注射生長激素後出現的不良反應,也有一些專家在媒體上呼籲生長激素不是“靈丹妙藥”,不能單純依據身高判斷是否需要注射等。但為什麼依然有不少家長給孩子注射生長激素?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一些準備給孩子打生長激素的家長,並不是因為孩子生長激素缺乏,只是因為孩子“長得不夠高”“希望孩子能長得更高些”。

  面對這種現象,不少專家認為孩子打不打生長激素不能只憑家長的感覺。

  “從個體方面講,這種現象體現了家長對自己孩子的不自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其自然規律,而一些家長給孩子打生長激素違背了自然規律,有可能對孩子造成長久的、不可逆的傷害。

  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邊玉芳認為盲目“追高”是家長的焦慮帶來的連鎖反應。

  “這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邊玉芳倡導家長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了解孩子在每個階段應當具備哪些基本能力以及未來孩子需要面臨、解決的問題。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康麗穎建議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起來,共同營造一個最有利於兒童成長的教育生態環境。讓每個家庭、每所學校都能夠幫助孩子找到健康成長的路徑,而不是陷入“內卷”和“雞娃”的陷阱,給孩子身心發展帶來傷害。

  “教育是一個完整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不能把孩子當成可操控的工具,人的身心成長需要高尚的精神滋養和美好的生活熏陶。”康麗穎説。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瑞璇 樊未晨

編輯:及玥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家長盲目“追高” 別讓孩子注射生長激素氾濫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