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公眾對頸動脈斑塊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有些患者甚至會主動要求檢查是否存在頸動脈斑塊。公眾一般這樣理解,頸動脈硬化會誘發形成頸動脈斑塊,斑塊脫落會導致卒中甚至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頸動脈斑塊的存在會對健康造成多大的威脅?怎樣科學看待頸動脈斑塊的問題?
頸動脈斑塊是如何形成的
動脈斑塊,即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動脈血管壁內形成的一種沉積物,其主要成分為膽固醇、脂質和鈣、脂肪、出血等。動脈斑塊的形成通常與炎症反應、血管動脈內皮細胞層損傷有關。當個體有高血壓、炎症、吸煙、高脂血症、高血糖或肥胖等疾病因素時,血管內皮細胞損傷,促進血小板聚集內皮層損傷會導致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滲透至動脈壁內,在損傷部位引起炎症反應,吸引增加免疫炎性細胞因子聚集和表達。這一系列過程最終會導致動脈斑塊的形成。
動脈斑塊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除了頸動脈,其他重要血管也會出現斑塊,如冠狀動脈、顱內血管、四肢血管等。如果動脈斑塊沉積在頸動脈,就是頸動脈斑塊。頸動脈出現斑塊,其他部位也可能有斑塊,但這並不是絕對的。
不是所有斑塊都不穩定
動脈斑塊的穩定性受到其組成和結構的影響。動脈斑塊的成分複雜多樣,性質各異,有一些斑塊相對穩定,而另一些則容易破損,後者被稱為易損斑塊。
穩定性斑塊通常具有較厚的纖維帽、較小的脂質核心和較少的炎症細胞。這種較厚的纖維帽就像一層堅固的保護層,使斑塊穩固,不易破裂或脫落,因此,引發卒中的風險較低。相反,不穩定斑塊的纖維帽較薄,在情緒激動、劇烈運動、酗酒、寒冷等誘發因素的影響下,可能會發生纖維帽的破裂,導致斑塊破潰和脫落。
對待頸動脈斑塊的科學態度
我們要重視頸動脈斑塊的存在。頸動脈是全身血管健康的窗口。因為頸動脈的解剖位置比較表淺,血管走行比較平直,管腔結構更容易被監測,目前超聲檢查是評價頸動脈斑塊最常用也是最便捷、有效的方法,廣泛應用於健康體檢和斑塊狀態的監測中。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重視頸動脈的檢查和健康評估。
頸動脈斑塊的形成及其不穩定狀態,可能引發一系列嚴重的健康問題,包括斑塊增大引起頸動脈狹窄甚至頸動脈閉塞等急性缺血性事件。在增大的基礎上,一部分斑塊會發生破裂、脫落,隨著血液循環移動,引起腦血管堵塞,即腦梗死,也就是人們熟知的缺血性腦卒中。此外,斑塊的侵蝕作用還可能增加血管壁破裂或形成夾層的風險,對生命構成威脅。
臨床上,若懷疑患者有頸動脈斑塊,醫生會首先建議其進行超聲檢查,以確定斑塊是否存在,並評估其大小、形態和性質,以及是否導致管腔狹窄,進而影響到血流動力學變化。超聲造影檢查可以進一步明確斑塊的性質,區分穩定斑塊與易損斑塊,並判斷管腔狹窄的程度,確定下一步是採取保守治療還是介入手術治療。此外,高分辨率磁共振頸動脈斑塊成像可以評估斑塊的特徵及成分,從而判斷斑塊的易損性。
相較于常規超聲檢查,超聲造影檢查能更精準地判定結果,並使血管腔的輪廓顯現更加清晰。超聲造影技術利用造影劑與紅細胞相似的血流動力學特性,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部的新生血管以高回聲的點狀或短線狀形式突出顯示,從而幫助醫生更準確地評估斑塊的穩定性。它有助於明確狹窄的具體程度和斑塊內新生血管的分佈情況,進而區分出穩定斑塊與易損斑塊。所以,如果懷疑或者已知自己有頸動脈斑塊,最好是到醫院請專科醫生進行檢查已確定其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