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攜手構建和合共生的美好世界(和音)
——解碼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文化基因①
“中國古人講‘同舟共濟’,現在國際社會則需要‘同球共濟’。”今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多次在外交場合強調“同球共濟”,彰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決心。一年來,面對亂雲飛渡,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從容自信,以博大的人文情懷觀照人類命運,以兼容並蓄的胸襟超越隔閡衝突,以和合共生的願景凝聚發展合力,匯聚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廣泛共識和強大動力。
一個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傳的民族精神中來進行基因測序。“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綿5000多年而從未中斷的悠久文明。”今年5月,習近平主席同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圖爾馬萊山口憑窗遠眺,共論和而不同的文明相處之道。理解了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就能更加深刻理解中國外交的特色、風格、氣派,更好讀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紮根中國深厚歷史文化土壤,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民族歷來講求“天下一家”,主張民胞物與、協和萬邦,憧憬“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美好世界。中華文化以和合理念為精神內核,秉持“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價值取向,推崇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和平良善的本性、博大包容的胸襟和對公平正義的追求植根于中華文明,生長在中國人民的靈魂深處。面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的重大課題,習近平主席給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時代答案,將馬克思主義為人類謀進步的使命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尚和合、求大同的理想相結合,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關於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思想。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國與國關係從和平共處向命運與共的歷史跨越,為世界展現了和平、安全、繁榮、進步的光明前景。人類只有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不斷邁進,才能共同創造更加美好未來。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從發展、安全、文明三個維度指明人類社會前進方向,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戰略引領。中國攜手各方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在堅持發展自己的同時兼濟天下、造福世界。埃及前總理伊薩姆·沙拉伕認為,中國的文化價值觀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需的價值觀緊密契合,有助於構建以對話、規則和多邊主義為基礎的世界秩序,讓所有國家共同邁向繁榮發展的未來。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斷豐富和發展,實踐行動也在穩步推進。中國同中亞、中國同東盟、中國同瀾湄流域各國、中國同阿拉伯國家、中國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等區域性命運共同體建設相繼展開,不斷拓展和合共生的文明新境界。今年5月,習近平主席訪問塞爾維亞,兩國元首宣佈構建新時代中塞命運共同體,塞爾維亞成為首個同中國共同構建命運共同體的歐洲國家;7月,上海合作組織阿斯塔納峰會上,成員國重申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9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中非關係整體定位提升至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11月,習近平主席訪問巴西,兩國元首宣佈將中巴關係提升為攜手構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續星球的中巴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取得新突破,推動命運與共、“同球共濟”的歷史潮流。
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人類社會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唯有從人類悠久文明中汲取智慧,堅持登高望遠,才不會在百年變局中迷失自我,才能確保人類這艘航船始終行駛在正確的方向。在此關鍵時刻,人類更應該樹牢命運共同體意識,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讓文明的燈塔照耀人類前行的正道。
掃二維碼 訪問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