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
與事故、災害相關的謠言
較為突出
部分網民為追逐流量
採用無中生有、捏造數據
拼湊剪接、移花接木
借助AI等手段編造謠言
誤導公眾認知
在一定範圍內引發社會恐慌
在此
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
對近期一系列涉突發事件
謠言案例進行盤點
提醒其中的常見套路
助力廣大網民提升辨別能力
避免掉入謠言陷阱
套路一
無中生有、憑空杜撰
詳情:這類謠言往往可以一言蔽之:“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造謠者全然不顧真實性是否得到驗證,僅憑臆想,在毫無事實依據的情況下肆意編造。絕大部分謠言都屬於這一類。
案例:謠言“湖北鄂州等地嚴重暴雨致山體滑坡”“河南、雲南兩地發生地震”“重慶墊江縣工業園區發生火災”等,純屬憑空編造,與實際完全不符。
套路二
扭曲事實、誇大其詞
詳情:此類謠言慣於運用捏造數據、雕琢細節等手段,蓄意誇大災情險情。它們看似具備一定的事實根基與分析脈絡,其中的數據信息、邏輯架構均為人為虛構編造,極具迷惑性。例如,編造聳人聽聞的傷亡數據,用以營造受災慘狀的虛假情景,由此誘發公眾的焦慮與恐慌情緒。
案例:謠言“重慶南岸一住宅樓起火,‘19人死亡’”,實際情況是11月26日重慶南岸火災,1人受傷送醫。謠言“內蒙古某煤礦附近重大交通事故‘死亡無數’”,真相是10月中下旬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某煤礦附近發生一起兩輛重型半挂車相撞起火的交通事故,1名駕駛人輕微受傷,無人員死亡。謠言“浙江一大巴車橋上自燃,十余人喪命”,實際為10月31日浙江嘉善一輛7座麵包車起火,車內僅有司機一人且順利逃生,並無人員傷亡。
套路三
拼湊剪接、半真半假
詳情:這類謠言往往于真實事件中混入虛假元素,從而形成半真半假、撲朔迷離的態勢,令人難以甄別。大多數情況下基本素材是真的,但有其特定背景、地域範圍、條件限制及處理結果,因沒搞清事件性質或定性完全被扭曲,又脫離了具體的背景和場景被使用,就成為了謠言。
案例:謠言“廣東江門一餐廳發生爆炸”實為11月10日有影視組在拍攝爆炸戲份。謠言“廣東省惠州市大亞灣石化區中海殼牌二期火光沖天、濃煙滾滾”實為企業因生産工藝發生波動,採取“緊急停車、排放到火炬燃燒”的工藝處置措施,未發生火災事故,未造成人員傷亡。謠言“上海一化工廠突發火災濃煙滾滾”實則也是企業啟用地面火炬排燃。
套路四
AI造謠、倣真難辨
詳情:僅需輸入關鍵詞,AI就能借助深度偽造技術在網絡上抓取信息並生成文本、圖片、視頻與錄音。此類謠言徹底打破了大眾“眼見為實”的傳統認知,甚至會偽裝成官方報道的樣式,其製造門檻更低、迷惑性更強,需要有較強的專業知識才能甄別。
案例:謠言“湖南懷化滿載楊梅的果樹被洪水淹了一半”實為楊某運用AI技術將河水與果樹圖片拼接在一起,故意編造的虛假信息,造成大雨漲水淹沒果樹的假象,導致部分群眾信以為真,引發民眾恐慌。謠言“福建南平松溪縣遭遇嚴重大風襲擊,造成棗嶺街一人死亡”實際是用AI編造而成的網絡謠言視頻。10月中旬,新疆喀什、阿克蘇地區相繼發生地震,部分自媒體罔顧事實,利用AI技術拼湊網絡舊圖,編造完全與事實不符的地震廢墟或災後救援圖片,混淆視聽,嚴重誤導網民。
套路五
張冠李戴、移花接木
詳情:把以往發生的災害、其他地區的災害,又或是與之毫無關聯事件的照片及視頻,通過技術手段偽裝成當下災害的現場狀況,以此虛報災情,誤導公眾判斷。
案例:謠言“浙江台州黃岩泰隆銀行發生火災”,實際上是2019年11月黃岩泰隆銀行外圍架子著火的舊事。謠言“貴州福泉某中學起火”,則是違法行為人李某某為博取眼球、吸引粉絲,將網上某地一段著火視頻發佈在自己短視頻賬號,並配文稱某中學學校著火。在以上謠言案例中,短視頻平臺是主要傳播渠道。相對於圖文,短視頻有聲音、有場景、有影像,很容易誘導網民信以為真,而AI技術的應用,使場景“定制化”,又進一步增強了謠言的迷惑性。探究造謠的出發點,部分網民和自媒體利用人們的好奇心和關切,賺取流量,進而獲得商業利益。也有一些抱著“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通過惡意散佈虛假信息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更有甚者,試圖通過製造混亂來影響政府形象或輿論走向。
從內容來看,謠言的時間、地點、形式等大多與實際事故災情存在一定關聯。事故、災害發生後,輿情關注極易出現“焦點偏移”,受認知偏差影響,網民缺乏足夠的科學知識來辨別信息的真實性,就會對該事件關聯性較強的“輿情周邊”産生興趣,此時若官方信息不能及時準確地傳達,就為謠言提供了滋生空間,極易引發輿情“次生災害”。這也凸顯了謠言搭蹭熱點、似是而非、博取關注的特點。例如,謠言“廣東大亞灣石化區發生火災”“上海一化工廠突發火災濃煙滾滾”就是利用人們對人身財産安全的重視以及對環保安防設施(火炬)的不了解,杜撰並擴散嚴重失實的事故類謠言,蓄意製造焦慮,擾亂社會秩序。
謠言不僅會造成社會恐慌、增加不必要的社會成本,更重要的是,它壓縮了真實信息的“生存空間”,佔用了本已緊張的信息資源通道,甚至掩蓋官方發佈的準確信息以及受災受難群眾通過網絡尋求幫助的真實需求,對搶險救災、應急處置工作産生困擾。
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提醒您,在事故、災害等突發事件面前沒有看客,需多一份思考、少一份盲從。要對信息發佈渠道進行甄別,做到“去偽存真”,以有關部門權威發佈為準,切勿聽信“炒冷飯”“博眼球”“帶節奏”的謠言。同時積極參與監督舉報,為打擊網絡謠言貢獻力量,為網絡空間注入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