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潮如此洶湧 法國何去何從?

來源:新華網 | 2024年12月25日 22:55:22
新華網 | 2024年12月25日 22:55:22
原標題:列國鑒·法國丨年終觀察:“右”潮如此洶湧 法國何去何從
正在加載

  新華社巴黎12月25日電(記者唐霽)隨着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12月13日任命民主運動黨主席弗朗索瓦·貝魯為新總理,法國迎來2024年第四位、馬克龍總統任期內第六位總理,這在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歷史上實屬罕見。

  街頭游行罷工此起彼伏,國家各項改革進展緩慢,朝野各方矛盾空前激化。一年來,法國政局跌宕起伏,與瑪麗娜·勒龐率領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崛起密切相關。雖然勒龐本人陷入“挪用歐盟資金”官司,可能失去再次競選總統資格,但極右翼勢力已然成勢,即便勒龐被定罪,還會有更多“勒龐式”代言人涌現。

俯瞰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7月26日攝)。新華社發

  “大亂”開始

  2024年甫一開年,馬克龍政府此前推行的退休制度改革、新移民法案等多項措施即面臨朝野巨大阻力,執政聯盟內部裂痕擴大,總理伊麗莎白·博爾內被迫辭職,年僅34歲的加布裏埃爾·阿塔爾上臺。

  1月9日,加布裏埃爾·阿塔爾(前右)在法國巴黎總理府舉行的權力交接儀式上致辭。新華社發(裏特·埃斯攝)

  喧囂持續,至6月歐洲議會選舉演變成大危機:執政的復興黨得票率不及國民聯盟一半。馬克龍旋即宣佈解散國民議會、提前舉行議會選舉。法國政壇“大亂”自此開始。執政黨聯盟在這場匆忙的選舉中完全失去此前議席領先優勢。國民議會形成“三足鼎立”: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議席數最多,執政聯盟第二,國民聯盟排第三。

  阿塔爾黯然辭職,馬克龍猶豫兩個月後,選定資深保守派米歇爾·巴尼耶為新任總理。為爭取議會通過2025年財政預算案,巴尼耶向國民聯盟作出讓步,左翼嘲諷他是“在極右翼監督下”工作。巴尼耶在“左右夾擊”中僅堅持三個月。12月4日,國民聯盟和新人民陣線聯手推動通過對巴尼耶內閣的不信任動議,這是1962年以來法國政府首次被議會推翻。國民聯盟向世人充分展現了它已具備左右法國政壇的能力。

  9月5日,在法國首都巴黎的總理府,米歇爾·巴尼耶出席與即將卸任的總理阿塔爾(未在畫面中)的交接儀式。新華社發(亨利·施瓦茨攝)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以國民聯盟為代表的極右翼勢力並非今年才崛起成勢。事實上,馬克龍近年來一直在“中間派”旗幟下,推行逐步趨於保守的政策,比如政府去年提出的修訂移民法草案就被批評“與極右翼主張無異”。

  再比如,馬克龍出任總統以來任命的內閣核心人物大多出自傳統右翼政黨共和黨,包括其第一個任期內的兩屆總理愛德華·菲利普、讓·卡斯泰,經濟和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內政部長熱拉爾德·達爾馬寧在加入復興黨前也是共和黨人。在其第二個任期,巴尼耶是資深共和黨人,內政部長布魯諾·勒塔約則擔任過參議院共和黨黨團領袖。

  12月13日,在法國巴黎,弗朗索瓦·貝魯出席權力交接儀式。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13日宣佈,總統馬克龍當天任命民主運動黨主席弗朗索瓦·貝魯為新總理,接替遭國民議會彈劾而辭職的巴尼耶。新華社發(亨利·施瓦茨攝)

  然而,即便馬克龍如此“迎合”右傾的民意,也未能有效阻攔越來越多的法國選民向“更右”的國民聯盟聚攏。

  勢在必然

  極右翼在法國崛起有其必然性。

  從國情來説,法國社會面臨階層民意分裂的困境。法國《快報》曾如此評論,2022年總統選舉體現了“兩個法國”之爭:一個是“開放的、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法國,另一個是“悲觀、憤怒和失望的”法國。前者以精英階層為代表,他們投票給馬克龍;後者更多是工人階級和底層民眾,他們投票給勒龐。

  12月4日,在位於法國巴黎的國民議會,法國極右翼“國民聯盟”國民議會黨團主席瑪麗娜·勒龐參加兩項針對政府的不信任動議進行投票表決前的辯論。 新華社發(奧雷利安 莫裏薩爾攝)

  這一判斷,也適用於當下的法國。

  法國國家統計和經濟研究所調查數據顯示,2024年11月,法國家庭對失業的擔憂顯著上升,達2021年5月以來最高水平。民眾普遍擔心物價加速上漲、裁員風險加劇、生活水平持續下降,人們對經濟現狀的不滿被“導向”移民議題,越來越多人心中的天平向保守、排外的極右翼陣營傾斜,對馬克龍倡導的社會改革和歐洲一體化失去耐心。

  國民聯盟的前身“國民陣線”公開主張嚴格限制移民、尤其是非洲及穆斯林移民進入法國,反對歐洲一體化和歐元,提倡貿易保護主義。法國主流社會對該黨一直非常排斥,但同時也不得不承認,這個政黨代表了法國社會的“另一個側面”。

  巴尼耶遭彈劾後,法國輿論研究所12月11日發佈民調顯示,如果馬上舉行總統選舉,勒龐得票率可能高達38%,復興黨秘書長、前總理阿塔爾支持率僅20%。勒龐完成了對馬克龍陣營民意支持率上的反超。一個變數是,勒龐9月底因涉嫌挪用歐盟資金出庭受審,巴黎檢察官要求法院立即禁止她在五年內競選公職,這可能導致她2027年無法再度競選總統。

  不過,法國司法程序漫長,背後政治博弈複雜,勒龐是否被定罪還未可知。對此,勒龐態度極為強硬:“即使他們成功讓我無法參選,也無法擺脫巴爾代拉。”勒龐所言之人正是她欽定培養的接班人、現任國民聯盟主席若爾當·巴爾代拉。那是又一個“勒龐”,更吸引年輕人。

  重裝上陣

  在2017年、2022年總統選舉中,勒龐因得票率不及馬克龍而落敗,但2022年選舉時差距已經很小。《世界報》和法國新聞臺2023年底所做調查發現,認為國民聯盟對民主“不構成威脅”的人數,首次多於認為“構成威脅”的人數。如今,勒龐把“95後”巴爾代拉推向前臺,自己則在“幕後”把舵。她承諾,若她當選總統,就任命巴爾代拉為總理。

  7月7日,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主席若爾當·巴爾代拉出席在巴黎舉行的選後集會。 新華社發(亨利·施瓦茨攝)

  巴爾代拉彌補了勒龐和國民聯盟在年輕人、大學生、城市中産等群體中缺乏支持的短板。法國媒體分析,巴爾代拉抓住了年輕人政治娛樂化潮流,利用社交媒體塑造個人形象來吸引選民。他曾對媒體坦言,自己的團隊每天在社交媒體平臺投入大量精力,目的就是吸引年輕人對政治感興趣,而他想成為年輕人的政治代言人。

  12月7日,人們冒雨聚集在法國巴黎聖母院外。法國7日晚在位於塞納河畔的巴黎聖母院舉行儀式,慶祝2019年失火的巴黎聖母院經過5年修復後重新開放。新華社發(朱利安·馬蒂亞攝)

  巴爾代拉公開的施政綱領以“移民、安全和提高購買力”為優先議題,主張嚴格邊境檢查,限制歐盟境內移民流動,通過降低增值稅來提高國民購買力,暫停退休制度改革等。表面看,國民聯盟似乎比它稱作“國民陣線”時期“柔軟”許多,如不再主張“退出歐元區、歐盟和北約”,但輿論認為,該黨只是重新包裝了話語體系,其極右翼意識形態並無實質性改變。

  用法國雅克-德洛爾研究所副所長克裏斯蒂娜·韋爾熱的話説,國民聯盟目前的政治綱領是一份改頭換面的“脫歐計劃”。

  7月14日,在法國巴黎凱旋門附近,法國總統馬克龍出席國慶閱兵式。新華社發(亨利·施瓦茨攝)

  法國政治局勢“右”轉已是既成事實,更多“勒龐”出現則是必然。由於執政黨在議會處於劣勢,政局短期內難有改觀。馬克龍剩餘兩年任期難以推行任何重大政治議程,且將可能不得不面對包括極右翼在內在野黨一次次“彈劾”總理的動議。2027年法國大選會否産生一位極右翼總統,則是一個更令歐洲神經緊張的問題。

編輯:錢景童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右”潮如此洶湧 法國何去何從?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