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麥天險”不再險

來源:新華網 | 2024年12月23日 21:02:34
新華網 | 2024年12月23日 21:02:34
原標題:“通麥天險”不再險
正在加載

  1954年12月25日,川藏公路通車到拉薩,與同時通車的青藏公路一起,結束了西藏沒有現代公路的歷史。70年來,川藏公路猶如一條蜿蜒曲折的飄帶,串聯起道路沿線的縣市區,形成一座座風景優美、設施完備、人氣聚集的現代化縣城。

  林芝市波密縣就是其中一個代表。在波密境內,70年前通車的川藏公路與如今的“此生必駕318”國道重疊。207公里長的波密段依山而建,恰位於“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中。縣城向西百餘裏的通麥一帶,高山巍峨、猙獰崎嶇,時有滑坡塌方、泥石流發生,沖毀挂在半山腰的國道,甚至導致車毀人亡,曾是無數司機談之色變的“通麥天險”。

  如今,寬敞平坦的瀝青路取代了土路,長達256米的通麥特大橋橫跨易貢藏布江,把天險通麥變為大道通脈,沿線居民出門辦事更方便、“此生必駕318”成為旅人心之所向。

  “沒有川藏公路的通車,沒有70年來持續投資和道路通行條件的極大改善,就沒有如今現代化的波密。這207公里的國道,就像一條哈達,托起各族兒女燦爛的笑臉。”波密縣委書記楊力説。

  高山深谷的“快遞自由”

  “小時候我連鞋子都穿不起,今天的生活,過去我都想象不到!”布尼瑪説。

  在波密縣古鄉嘎朗村,62歲的布尼瑪悠閒地坐在寬敞明亮的客廳裏,桌上是從林芝市區運來的蘋果和芒果,客廳一角是女兒網購的運動單車。

  1981年,布尼瑪進入縣裏的汽車隊,在川藏線上開著解放牌汽車,從成都運來油糧等生活必需品。

  “來回最快也要兩周,有時候路堵了,一等就是十多天。”布尼瑪回憶,“冬天的土路上,車子經常打滑,我和師傅晚上得拿著手電筒,一點一點開車,看溝在哪。”

  路在變好。2016年4月13日,以102隧道、飛石崖隧道、小老虎嘴隧道、帕隆1號隧道、帕隆2號隧道和通麥特大橋、迫龍特大橋“五隧兩橋”為主的川藏公路通麥段整治改建工程完工通車,標誌著川藏公路南線318國道西藏境內路段“黑色化”全部完成。

  “從砂石路面到現在的黑色路面,波密的經濟、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同路面等級一起提升了。”波密縣交通運輸局原局長陳東説,從人背馬馱到“三通一達”等快遞公司設立站點,波密百姓的生活大變樣。

  如今,波密縣有將近10個市場化快遞公司。扎木鎮桑登村村民曲珍網購的化粧品從沿海地區發貨,當周就送到她的手中。

  中通快遞波密站陳經理説:“站點成立10年了,這幾年業務量越來越好。今年‘雙11’期間,平均每天要處理800多單。”

  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林芝市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096.43萬件,同比增長19.03%;其中,快遞業務量達207.52萬件,同比增長42.86%。

  吃穿日用“網淘海選”沒有“快遞焦慮”,孩子走出山谷見識更廣闊天地,手機、音響等現代電子設備融入日常生活……已經退休的陳東回憶,20世紀70年代,波密“雨天滿城泥,晴天滿城灰”,90年代縣城夜間常斷電,街上每個商鋪都用著發電機,徹夜轟鳴。

  “現在走在波密的路上,公園、廣場、夜晚燈火通明的江景……這裡已是一座現代化城市。”陳東説。

  林下“疙瘩”漂洋過海

  波密有“五寶”:藏豬、天麻、茶葉、靈芝菌和羊肚菌。這些特色農牧産品過去長期在田間、山頭、林下“躺睡”,寂寂無聞。當地鄉親們説,川藏公路把波密“五寶”送出大山。

  1996年3月,從四川來波密務工的秦祥書在318國道上遭遇特大雪崩,積雪掩埋了幾十位同行的工友,他一度恨透了這條路。沒有想到,自己日後會在公路沿線紮根落戶;更沒有想到,波密天麻靠著這條路,讓他和鄉親們致富。

  2002年,秦祥書已和藏族姑娘卓群結為夫婦,成為波密縣松宗鎮棟亞村村民,從他家就能看見國道。村裏鄉親種樹挖到“白疙瘩”誤以為樹根;但秦祥書順著鐵鍬上的白漿挖出一看:是中藥材天麻!

  此後,他帶著鄉親們認採野生天麻;2008年,村裏開始倣野生種植天麻。

  野生天麻依靠與蜜環菌共生吸取營養。“現在用的蜜環菌種,是用本土菌種選育的,價格低廉,質量好。”秦祥書説,這得益於沿著318國道來的仇博士和他的公司。

  2020年春,雲南省的天麻專家仇全雷三次來到波密,在這裡註冊了西藏波密高原藏天麻産業開發有限公司。“波密的野生天麻種質資源主要分佈在國道附近,經過檢測,幾種有效成分都顯著高於外地植株。”仇全雷説。

  每年11月,波密進入天麻採挖季,全縣可年産鮮天麻20多萬斤。

  快捷的物流穩住了客源的需求。新鮮的天麻在客戶下單20分鐘後,就能從波密縣城發貨,4天內就能送到北京、上海的客戶手上。

  今年,藏天麻公司從波密7個鄉鎮500余戶農民手中收購種植天麻,帶動人均年增收1.2萬元。

  圍繞“五寶”,波密近年還有不少喜事:藏天麻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目錄;認定全國有機農産品(茶)基地;建成西藏第一個免檢藏豬養殖場;茶葉、天麻、靈芝菌、羊肚菌種植規模達1.02萬畝……2023年,波密縣五大農牧特色産業總産值超過1.63億元,帶動農牧民群眾實現增收3590余萬元。

  今年11月,藏天麻公司副總經理董斌從北京帶回一個好消息:馬來西亞等國的客商,在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與公司達成合作意向,波密天麻即將走向國際市場。

  “我們的天麻也能漂洋過海了!”秦祥書説。

  川菜成為波密“網紅”

  318國道上的通麥,是波密縣易貢鄉下屬的一個自然村;但它的發展規模不亞於當地一個小城鎮,因此它在行政區劃中被定為“小集鎮”。沿途駐足用餐的遊客會有疑問: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像鎮的村?村裏怎麼有大量川菜館?

  “辣子雞來嘍!”52歲的滕菊花在自家川菜館——天域農莊裏招呼客人。農莊被群山環繞,南腔北調的食客大快朵頤,這裡向西3.7公里就是通麥特大橋。

  從前,通麥天險因塌方、泥石流道路不通,過往車輛被困幾天、排隊數裏是常事。大量人員停留創造了商機,小飯店、小超市、小旅館逐漸聚集。

  作為318國道改造提升建設的後勤保障人員,2001年,滕菊花從四川遂寧來到波密,為修路人員做飯。一次,有群師生從易貢到波密參加考試,路遇塌方,學生的腿被砸傷,多虧滕菊花及時幫忙止血包紮,才沒耽誤趕路。這些經歷,讓滕菊花萌生了讓過往人們吃頓熱飯、歇歇腳的想法。

  通麥天險上原有一座鋼架懸索橋,由於承載量不夠,客商需要卸車倒運。這為通麥一帶聚攏來了第二重人氣。

  當時,滕菊花的農家樂沒有足夠床位,她添出幾間簡易板房。儘管條件簡陋,客人們只能擠著將就過夜;但一碗熱湯、一張小床,已成為國道上不少司機和客商洗脫疲憊的溫暖一站。

  2015年12月,通麥特大橋通車。它讓通麥段徹底告別天險,為波密迎來大量遊客。巧合的是,不論從東西哪個方向來,遊客路過通麥一帶時,剎車板往往都踩在飯點兒上。

  “遊客越來越多,有時候都忙不過來。”滕菊花説,如今每逢旺季,農莊日均接待遊客超800人。

  工布石鍋、帥哥餐廳、山東水餃……波密還有許多遠近聞名的餐飲品牌,每家背後都有自己的國道故事。

  12月11日,波密縣舉辦美食節,餐飲品牌們用39道特色菜喜迎八方來客。多年來因路而生、獨樹一幟、各放異彩的本地和外地飯館,逐漸成長為一家家“網紅”飯店,共同打造出波密一張五彩繽紛的美食名片。

  每年夏季是波密的旅遊高峰期,日均途經、駐留波密遊客約1.8萬人次,車流量超6000台次。據統計,截至目前,波密縣2024年接待遊客近3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1.3億元。

  從難通人煙、遍地木板房的閉塞小鎮,到高樓林立、鄉村振興的藏東南名縣,波密與川藏公路緊密相連,今非昔比。“波密因路而生、因路而建、因路而興。對波密來説,這207公里路,就是民族團結之路、文明進步之路、共同富裕之路。”楊力説。(記者劉洲鵬 魏冠宇 蔣夢辰)

編輯:肖瀟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通麥天險”不再險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