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寧夏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李學濤標兵班”的學生代表到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龍渠鄉走訪慰問李學濤烈士父母。寧夏理工學院供圖
10月下旬,寧夏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學工辦主任孟忠寧帶著英語專業22101班班長劉子豪等3名大學生,從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大武口區乘坐高鐵到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看望慰問校友李學濤的父母。
李學濤在2015年暑假期間,因勇救家鄉落水兒童而遇難。2021年1月、8月,學校應徵入伍的大學生士官張海軍、參加鄉村卡點志願服務的龔續潛,分別因公遇難。為引導大學生向校友楷模致敬、弘揚向善正氣,2020年以來,寧夏理工學院每學年對全校所有班集體進行評比,共選出23個“李學濤標兵班”、1150名大學生入選,2022年增加選樹“張海軍英雄班”“龔續潛模範班”,分別有8個、34個班集體的471名、1870名大學生入選。
該校副校長郭瑩介紹,學校公開承諾並踐行“代替3名遇難學子照顧父母,直至其‘百年’”;在校史館為他們設置事跡展覽專區,作為每屆新生“入學第一課”內容;同時制訂“李學濤標兵班”“張海軍英雄班”“龔續潛模範班”的評選辦法,每學年開學典禮上對先進予以表彰。
9年來,寧夏理工學院學生傳承和弘揚3名遇難學子保家衛國、見義勇為、志願服務的可貴精神。郭瑩表示,同學們在學有一技之長的同時,正以一顆“利他”之心,走在“個人小我融入國家大我”的青春奮鬥路上。
“大學階段是青年塑造‘三觀’的關鍵期,要注重提高自身品德修養”
劉子豪班裏有28名學生,今年9月獲評“李學濤標兵班”。
孟忠寧今年29歲,和李學濤同年出生、同時期上大學。2015年,孟忠寧從大學應徵入伍。劉子豪今年20歲,李學濤遇難時也是20歲。李學濤的媽媽看到這些年輕小夥兒,説自己仿佛同時看到了兒子遇難前和長大後的模樣。
在張掖的一天半,他們一起吃飯、聊家常,追憶李學濤生前利用假期在家鄉務工、補貼家用的經歷;臨別時,雙方在路邊相擁哭成“淚人”。“李學濤媽媽問我們‘什麼時候再來’,分別的過程持續了半個小時。”孟忠寧説。
“一次‘行走的思政實踐課’,比上百次的説教更實際。”劉子豪説,李學濤勇敢下水救人的舉動,源於父母對他向上向善的教育引導。“我們大學生要力所能及幫助別人,傳承這種見義勇為精神。”
“如果是自己,是否會去救人?”張掖之行前,孟忠寧曾在主題班會等場合問過大學生們,多數人回答:“自己會下水救人,這是當代大學生應該做的。”從張掖返校途中,他再問這個問題,劉子豪等3名學生沉默良久,認為要慎重抉擇。
“要做機智的00後。”孟忠寧多次提醒學生們,要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幫助他人,如果自己沒有能力救人,要想辦法快速找他人協助;大學階段是青年塑造“三觀”的關鍵期,要注重提高自身品德修養,學習並傳承遇難校友樂於助人的品質。
寧夏理工學院的新生入學教育內容,包括國防教育和校史校情教育。校史館負責人薛青峰每次宣講校史校情時,必向大一新生介紹這三名遇難學子的優秀事跡。他總是告訴孩子們:“和平年代,我們身邊仍然有英雄,要向英雄學習,不做‘躺平的一代’。”
劉子豪和班裏很多同學都把李學濤學長視為心中榜樣,他和班委會成員更是注重班級組織建設和學風建設,為全班定下了“學業成績有提升、社會實踐有作為”的奮鬥目標。
付諸行動向榜樣看齊的過程,並不容易。孟忠寧介紹,大一入校測試時,劉子豪班裏的綜合成績在同係同級4個班中排名第三;大一期間,有學生“挂了”綜合英語和基礎閱讀課;到了大二,全班實現了“零挂科”;在今年的英語專業四級考試中,外國語學院所有考生中的最高分,就出自這個班;有學生擔任知行社團社長後,發動了很多同學參加“支教、返家鄉”志願服務活動。
擔任班長兩年多,劉子豪感受到,這學期獲評“李學濤標兵班”後,雖然同學們都忙著考研或考證,但集體榮譽感更強了,參與志願服務的熱情很高。比如,大部分人會利用課餘時間到校園周邊社區,幫助老年人學習使用智慧手機,給留守孩子輔導課業,向社區居民開展“反電信詐騙”“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民族團結進步”等主題宣講。
最近,孟忠寧和劉子豪等學生製作走訪慰問李學濤家庭見聞的宣講內容,準備組織大一新生集中學習李學濤見義勇為事跡,深入分析思考如何從德智體美勞多角度、力所能及踐行李學濤的見義勇為精神。他還計劃繼續把支教活動堅持做下去,參與並動員有能力、有愛心的大學生,每年籌集1000元築夢獎學金,資助兩名家庭經濟困難的孩子。
引導大學生對標榜樣在精神層面發出的“光”,思考並踐行“我能做什麼、我該怎麼做”
9月開學後,該校機械工程學院汽車服務工程專業大四年級21501班,獲評“張海軍英雄班”稱號。該班22歲的團支書馬旭東從大一入學起,就把張海軍學長當成了學習榜樣。張海軍比他大6歲,曾就讀于工程管理專業,大二應徵入伍,2021年執行戍邊任務時犧牲,所在部隊追授張海軍烈士三等功。
“評上‘張海軍英雄班’的願望,實現了。”大一開學後,馬旭東和班委會成員發起成立了“互幫互助學習小組”,動員同學們制訂學習目標,互相分享課堂筆記、督促訓練重點專業技能,齊心協力實現“期末不挂科”。
升入大二後,馬旭東的宿友馬曉東受張海軍事跡的影響,應徵入伍。班裏很多同學因此更加關注國防和軍隊建設、時事與軍事新聞。馬旭東和班幹部們幾乎每學期都組織同學們在教室集體觀看軍事題材影片。“國家國防事業的建設發展,與青年大學生息息相關。”馬旭東説。
這學期,馬曉東退役返校學習。得知他獲得了部隊嘉獎,馬旭東説:“他作為我們班的一員,去保家衛國並獲得嘉獎。我為他的成長感到開心。”
初得“張海軍英雄班”榮譽那兩周,21501班的班長把榮譽獎牌擺放在宿舍,同學們專門趕來一起欣賞。馬旭東説,本班在大學最後一學年獲評這項稱號,是對張海軍學長的緬懷,更激勵全班21名同學傳承好“為國家作貢獻”的精神。
該校團委書記董甲鵬介紹,考慮到退役大學生士兵返校學習期間,要重新適應熟悉大學校園學習生活、認識新同學和室友、融入新的班集體,2020年,學校團委和國防教育中心為264名在校退役大學生士兵組建了“八一軍社”,陸續打造了退役軍人之家、軍事訓練場、裝備器材庫及退役軍人服務站。社團成員在近3年的清明節前後、“學雷鋒”紀念日的當月,針對性地組織活動。
該校機械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楊賀緒介紹,這學期獲評“張海軍英雄班”稱號的21501班,是一個“中升本”班,生源都來自職業高中。“評定英雄、模範、標兵3類班級,能引領班級內部的學風建設,讓學生明確奮鬥目標,還能以點帶面帶動更多大學生向同輩榜樣看齊。”
“機械工程學院男生佔比約85%。”楊賀緒介紹,這兩年,學院應徵入伍的大學生,以男生為主、人數在增加;女生在鑽研知識點、使用各種設備拆卸汽車零部件時,普遍表現出能幹、不服輸的拼勁兒;21501班獲評“張海軍英雄班”後,課堂出勤率高了、“低頭族”非常少。
今年國慶節假期,楊賀緒和4名師生驅車到近1700公里外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看望慰問張海軍父母。長期從事招生就業工作的楊賀緒認為,一些大學生“很自我”,對方方面面“利己”的事的關注度要高於校園集體事務。從青海返程途中,他與同行的3名大學生交流了解到,他們通過這次走訪慰問,對“保家衛國、守護人民”逐漸有了具象化的認識,並各自結合所學專業思考,能為國家的發展建設做些什麼。
楊賀緒説,機械工程學院今後將繼續引導大學生積極學習張海軍的奉獻精神,對標他在精神層面發出的“光”,思考並踐行“我能做什麼、我該怎麼做”。
教室“第一課堂”和校外“第二課堂”互為補充,構建協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今年22歲的陳廣就讀于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2021級數字媒體技術專業。10月中旬,他和學院黨總支副書記杜興鵬等3名師生,到位於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的龔續潛學姐家,探望其父母。
陳廣2021年上大學的1個月前,就讀于金融係的龔續潛在家鄉的橋頭卡點值班期間,不慎跌落水中遇難,年僅20歲,2022年被共青團中央追授為全國優秀共青團員。
陳廣和同學方福濤跟著龔續潛的父母一起采收香菇、洗菜、做飯,聽兩位長輩回憶龔續潛勤工儉學補貼家用的往事。
大學期間,陳廣覺得自己已成年,十天半月和父母通一次電話,很抵觸電話那頭的各種囑咐和嘮叨。這次從河南返校後,他每週和父母、奶奶至少各通一次電話。每次組織“四點半”課堂志願服務,感覺像在傳遞龔續潛學姐的“愛心接力棒”,內心有一種充實感。“龔續潛因為參加志願服務失去了生命,非常遺憾,但卻精神可嘉。青年大學生要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陳廣説。
“這次走訪慰問,是我們學院主動申請的。”杜興鵬介紹,這學期,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四年級的一個卓越班獲評“龔續潛模範班”,這是學院第三次獲評這項稱號,應該去探望同輩榜樣的家人。
“説教式的思政教育,大學生很可能‘左耳進、右耳出’。”杜興鵬介紹,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自2018年成立以來,陸續將3名遇難校友的優秀事跡,以“文化渲染”的方式納入思政教育工作中,引導大學生在面對集體利益時,具備判斷“小我”與“大我”的能力,在保護自身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積極維護集體利益。這幾年,該學院涌現出很多品學兼優的大學生,應徵入伍大學生朱英傑參加了2022年8月23日重慶山林火災救援行動,大學生志願者趙楠參加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志願服務。
“大學生接觸新事物新思想的渠道豐富,思政育人環境隨之面臨挑戰。”郭瑩介紹,學校在思政教育“第一課堂”外,結合00後的認知規律和學習習慣,開闢“校外思政課堂”,策劃開展“走訪慰問英雄校友家庭”、青年志願者協會社區“四點半課堂”服務等主題的校外社會實踐,培養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