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解讀+12月17日至1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做好明年“三農”工作的指示中強調,要“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作為耕地中的精華,高標準農田具有“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網、林成片、路相通、溝相連、土壤肥、旱能灌、澇能排、無污染、産量高”等特點。與普通農田相比,高標準農田畝均節水、節肥、節藥率均在10%以上,糧食産量平均提高10%—20%,畝均節本增效500元左右,是當之無愧的“良田”。
我國肩負着用不足全球9%的土地,養活佔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重任,糧食供需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伴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居民消費水平持續升級,大力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勢在必行。
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改造需要雙管齊下。
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推進高標準農田新建工作,着力提升農田設施化、數字化水平;另一方面,對已建設完成的標準低、設施不配套、工程年久失修、損毀嚴重、糧食産能低的高標準農田進行改造提升,同時積極組織力量開展修復災毀農田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注高標準農田這一“豐收根基”。
從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到全國兩會,再到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總書記一次次強調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意義;
從三湘大地到東北平原,再到天府之國……多次地方考察,總書記深入全國糧食主産區,叮囑“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要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
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2022年,黨的二十大作出“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的部署;今年,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驗收、管護機制”……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下,一項項重大戰略規劃陸續出臺,有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落實。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2019年,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已建成高標準農田清查評估,兩年後組織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回頭看”,2022年又聯合水利部組織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問題排查整改。
從摸查情況看,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總體向好,呈不斷上升趨勢,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有的勘察設計不到位;有的存在跑冒滴漏、偷工減料等問題;有的初期設計不合理,設計內容不能滿足農民生産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本次指示中強調,要“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高質量”一詞既切中問題要害,又點出目前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關鍵。
針對存在的問題,農業農村部已開展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質量專項整治百日行動,督促指導各地嚴格落實屬地責任,切實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
此外,為實現“質”的提升,農業農村部還將高標準農田建設及高效節水灌溉建設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省級黨委和政府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研究起草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建後管護制度,指導各地建立健全日常管護和專項維護相結合的工程管護機制,持續提升高標準農田質量,推動我國耕地質量總體進入持續改善、穩中有升的階段。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的重要抓手。
截至2023年底,我國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超過10億畝,其中13個糧食主産省(區)累計建成面積約佔全國七成。
僅2023年,我國同步推進高標準農田新建4500萬畝、改造提升3500萬畝年度建設任務落地,不僅使全國高標準農田保有量和質量得到顯著提升,還令糧食生産能力和農田防災抗災能力得到進一步強化。
田好一半谷,地好一半福。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正是帶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一把“金鑰匙”。
總監製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制丨王敬東
主 編丨李璇
編 輯丨魯楊
視 覺丨陳騰
校 對丨孫潔 孟利錚 宋春燕 毛長志 李英卓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掃二維碼 訪問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