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黨的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加強高校黨建工作的方向性、根本性問題,為推進高校黨的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經過各地區各部門各高校共同努力,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持續加強,時代新人鑄魂工程深入實施,思政課建設全面加強,高校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持續增強,激勵廣大師生積極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四梁八柱”系統搭建
堅持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健全法規制度和政策體系建設是重要途徑和手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修訂印發《中國共産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關於堅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學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強民辦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關於加強高校黨的政治建設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相繼印發,落實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持續完善。
在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部署下,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黨組定期召開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大力支持高校黨建,形成密切協作、齊抓共管工作格局。
聚焦政治建設,教育部組織2800余所全國普通高校黨委書記和校長、8萬餘名領導班子成員和中層骨幹、14.7萬名思政課教師、26.4萬名輔導員、8.8萬名學生黨支部書記開展全覆蓋集中培訓,在系統學習中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隨著各項務實管用制度接連出臺,高校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制度機制不斷健全,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不斷加強。
思政工作守正創新
“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成了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的實踐育人基地,新時代能源事業偉大變革是鮮活的“教材”。
這是近年來思想政治教育變遷的一個縮影。
2023年,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啟動實施,著眼構建立德樹人新格局,推出10大專門行動和37個具體項目,建設多個校地企社育人共同體、近1400個育人基地。
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教育部組織高校師生開展“青春告白祖國”等活動,福建“行見八閩”等實踐育人品牌不斷涌現。
增強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國高校開好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和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兩類重大專項深入實施,以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幫助師生更好掌握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
建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2012年至2024年,全國高校思政課專職教師從3.7萬人增至11.7萬人,高校輔導員從14.2萬人增至27.9萬人。思政課教師隊伍、輔導員隊伍量質齊升。
“兩個功能”不斷提升
近年來,中央組織部、教育部以強化院係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為重點,著力加強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
典型引領——開展4批新時代高校黨建示範創建和質量創優工作,培育創建全國黨建示範高校39個、標桿院係396個、樣板支部3539個。舉辦59期高校黨組織示範微黨課。
改革創優——西安交通大學組建民族團結專項社區學業輔導團,將學生社區打造成為黨建引領民族工作的前沿陣地。武漢理工大學在學生社區建設教育數字化體驗與服務中心。金華職業技術大學全面推行“黨建進公寓”,築實“一站式”社區大思政教育新陣地。
強化管理——目前,全國高校“雙&&人”教師黨支部書記配備比例超過97%,學生黨支部數由2012年的8.68萬個增至9.01萬個,高校3.2萬名高層次人才隊伍中黨員佔比超過60%,促進大學生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不斷加強。
上下貫通、執行有力,一所所高校的各級黨組織正在成為堅強戰鬥堡壘,密切黨同幹部師生的血肉聯絡,匯聚磅薄力量。
支撐發展更加有力
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目標,必須把組織力量、組織優勢有效轉化為發展動力、發展優勢。
新時代以來,高校向經濟社會主戰場輸送了1億多畢業生,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超七成、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近五成來自高校,教育支撐社會發展更加有力。
為進一步推進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教育部制定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高校事業發展評價體系,以評價為導向促進黨建與教學科研管理深度融合。北京全覆蓋評估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情況,把事業發展成效作為衡量黨建工作的重要標準。
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各大高校成果斐然:清華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成立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學院,瞄準攻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深化有組織科研。上海交通大學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制定實施“大海洋”“大健康”“大信息”等專項行動計劃。四川大學、貴州大學主動服務鄉村振興發展大局,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奮戰在一線……
黨旗飄揚,奮楫爭先。
切實加強和改進高校黨建工作,深化立德樹人機制綜合改革,全國高校正不斷展現新擔當、開創新局面,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 記者徐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