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駐日內瓦記者 孫鐵牛
今年的法國總理更換猶如“走馬燈”。12月13日,米歇爾·巴尼耶在就任總理僅僅三個多月後,就與新一任總理弗朗索瓦·貝魯舉行了交接儀式。作為法國總理府馬提翁宮2024年的第四名“房客”,貝魯能否在法國政局動蕩的大背景下坐穩總理之位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12月13日,在法國巴黎,巴尼耶(前左)與弗朗索瓦·貝魯(前右)出席權力交接儀式。 新華社發
意志堅定的“鄉下人”
1951年,弗朗索瓦·貝魯出生在大西洋岸比利牛斯省的一個農民家庭。他經常自稱為“鄉下人”,坐在紅色拖拉機上的照片也成了貝魯2007年參加總統選舉的經典形象。
幼年時,貝魯曾患有口吃,在專業治療下他逐漸克服了障礙,並通過不斷在他人面前的演講和朗誦來鍛鍊表達能力。法國前總統密特朗曾表示,十分欽佩貝魯克服語言障礙的歷程,因為這顯示出一股內心的力量。
在從政過程中,貝魯展現出意志堅定的特點。他在法國政壇摸爬滾打40多年,曾在2002年、2007年和2012年連續三次參加總統大選。2017年大選中,他放棄參選,並與馬克龍結盟,給予了後者大力支持。分析人士據此認為,貝魯是馬克龍堅定的政治盟友。
貝魯1993年至1997年擔任教育部長,還曾于2017年短暫地擔任過1個月的司法部長。貝魯在地方任職的履歷更為引人關注,自2014年以來長期擔任波城市長,在當地根基深厚。貝魯還是波城孔子學院理事會主席,今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世界中文大會上,他還被授予了“孔院之光”稱號。
折中求和的“平衡手”
在眼下政治分裂日益加劇的法國,能夠為左、中、右三股力量接受是成為法國總理人選的必要條件,善於談判以凝聚各方共識更是坐穩總理之位的核心能力,貝魯也不例外。無論是誰在法國總理之位上,都要面臨黨派之間難以形成妥協的長期難題。
有分析人士表示,馬克龍之所以選擇讓貝魯擔任總理,一方面是認為貝魯的中間派政治立場與自己相近,另一方面是因為貝魯是左翼聯盟和極右翼相對能夠接受的一個人選。媒體認為,貝魯在法國政壇具有較高的聲望和豐富的經驗,在團結各派力量方面具有一定能力。據報道,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代表人物瑪麗娜·勒龐表示,貝魯原則上希望定期與各政黨會面,這種執政方式是“積極的”。
此外,貝魯與左翼聯盟各政黨也進行了廣泛接觸。據報道,綠黨、社會黨和法國共産黨對貝魯表現出了一定的包容度,並未完全排除與其合作的可能性,但是要求貝魯在部分問題上做出更大讓步,包括承諾不使用49.3條款——即法國政府可以繞開議會通過法案,不再提及新的移民法案,並重新審視養老金改革。
然而,法國極左翼政黨“不屈的法蘭西”拒絕與貝魯舉行會談,並宣稱不會與中間派或右翼進行合作,只希望邀請同屬左翼的新人民陣線組建新政府。這也為貝魯未來的執政之路蒙上一層陰影。
此間分析人士指出,貝魯是法國政壇中的“和事佬”,法國前總統德斯坦就曾指責貝魯“保持不確定性,在明顯不同的政策之間徘徊”。儘管“和事佬”並非讚美之詞,但此時左、中、右“三足鼎立”的法國政壇可能確實需要這樣一位務實又善於妥協的總理。
重擔在身的“執行者”
貝魯對自己未來開展工作的難度十分清楚,坦言自己面臨著“喜馬拉雅山”般的困境。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自己執政的首要任務是成為一名“建築師”,如果做不到,就當一名“修理工”。在總理交接儀式上,他表露了自己的內心想法,“麻煩終於開始了”。
他首先要解決的是立足問題。有分析認為,貝魯在法國四分五裂的立法機構中缺乏多數支持,急需建立一個有廣泛支持的政府。雖然貝魯儘量展現出低調、務實、合作的形象,但極左翼政黨“不屈的法蘭西”議員馬農·奧布裏公開表示,貝魯是馬克龍主義的化身,該黨還有成員警告,“不屈的法蘭西”已準備好投票支持針對新政府的譴責動議。國民聯盟主席喬丹·巴爾德拉也表示,貝魯缺乏合法性,沒有在國民議會中得到多數支持。
貝魯還需要妥善處理預算問題。巴尼耶政府此前因試圖在議會通過旨在削減600億歐元的預算方案,被左右翼批評太過吝嗇,在議會中造成僵局。作為繼任者,貝魯不得不接手財政上的“爛攤子”,提出能被各方廣泛接受的預算案。目前,2024年法國政府預算赤字預計佔GDP的6.1%,遠高於此前預估值。12月13日,國際評級機構將法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2下調至Aa3,評級展望為“穩定”,該機構稱此次調整“反映了我們的觀點,即法國的公共財政在未來幾年將被大幅削弱”。分析認為,在政治高度分裂的環境下,為了讓各方都滿意,下屆政府從明年起持續減少財政赤字規模的可能性非常低。
貝魯將如何貫徹馬克龍的執政理念也備受關注。有分析人士認為,馬克龍作為強勢總統,在第二任期中任命的博爾內、阿塔爾、巴尼耶等總理均是其推行內政改革的“執行者”。作為馬克龍親自挑選的最新總理人選,貝魯同樣需要落實馬克龍的政策方針,持續推動多項改革方案,但這將不可避免地觸及反對黨的利益。因此,如何在確保馬克龍執政方略不變形、不走樣的情況下,廣泛獲得各黨派的理解與支持,將成為貝魯執政的最大考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