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12月2日電
新華社記者吉哲鵬、陸君鈺、陳欣波
搭配輕食沙拉、加入無糖奶昔、做成茶咖飲料……近年來,牛油果因“低糖、多纖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受到熱捧,越來越多被端上百姓餐桌。
誰能想到,過去我國牛油果幾乎全靠進口。如今,位於西南邊陲的雲南省普洱市孟連縣,已成為我國牛油果種植規模最大的基地。
這是10月29日拍攝的孟連縣一處牛油果種植基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孟連”是傣語諧音,意為“尋找到的一個好地方”。這裡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86.4%,是一個集“山區、邊境、民族”為一體的縣城,如今被稱為“中國牛油果之鄉”。
把“洋水果”變成“土特産”,孟連用了啥絕招?
孟連的牛油果産業有多牛?
冬日,孟連依然滿目蒼翠。
這是10月29日拍攝的孟連縣一處牛油果種植基地(無人機球形全景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在縣城各個主要街區路口,牛油果樹下佤族女孩歡笑的海報引人注目;在水果店、農貿市場,牛油果是必賣品;在山裏的種植基地,漫山牛油果樹鬱鬱蔥蔥,拳頭大小的果子垂挂枝頭,果農穿梭林間……牛油果,儼然是孟連的獨特標識。
目前,孟連的牛油果種植面積達12萬餘畝,2.57萬畝挂果, 2024年預計鮮果産量1.95萬噸。
一名果農在孟連縣一處牛油果種植基地內展示剛採摘的牛油果(10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孟連的牛油果産業有多牛?一組數據告訴你:
種植面積廣——全國牛油果種植規模最大的基地,並建成年産100萬株的優質種苗基地和年産20萬株的無菌無性繁殖克隆苗基地。
市場份額大——2023年産量達1.73萬噸,相當於當年我國進口牛油果數量的四分之一。
當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支柱産業——牛油果産業目前已覆蓋全縣4.5萬人,接近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幫助3246戶脫貧人口和防止返貧監測對象每年戶均增收1.4萬餘元。
工人在中國孟連牛油果集配中心內包裝分選後的牛油果(10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岩帥,孟連縣芒信鎮種植基地的管護員,經常在果林裏數果子。看著一棵樹上結了1000多個牛油果,他高興地説:“超市裏一顆一級果10多塊錢,能值兩斤雞蛋。”
作為國內唯一的牛油果“盒馬村”,芒信鎮芒信村的牛油果直供全國“盒馬鮮生”超市,每年銷售額3000多萬元。
一名工作人員在普洱綠銀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牛油果種苗基地給牛油果種苗澆水(10月2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在普洱綠銀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牛油果果泥加工廠內,工作人員正在調試設備。約60米長的生産線被劃為原料果清洗切半、去皮去核、攪拌果泥、罐裝殺菌、低溫急凍等車間分區。
公司副總經理趙士民介紹,這是國內首條使用HPP技術的牛油果果泥生産線,正式投入使用後,每年可生産5000噸果泥,按照目前市場價,産值可達2億元至3億元。
兩名工作人員在普洱綠銀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牛油果種苗基地打理種苗(10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如今,伴隨著國內物流業的快速發展,與進口牛油果相比,孟連還多了一個優勢:運輸時間短。
相比進口果海運耗費月余,從中國西南邊境發出的牛油果,幾天內可達全國各地。
一名工人在普洱綠銀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牛油果種植基地為牛油果樹除草(10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清洗、殺菌、拍照、稱重……在中國孟連牛油果集配中心,牛油果從分選傳輸帶對應品級的出口滾落,經人工檢查分裝後無縫對接冷鏈貨運。
工人在普洱綠銀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牛油果智慧分選車間流水線上工作(10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産季以來,集配中心每天牛油果分選量有20噸至30噸,物流運輸最遠能到新疆,四五天即可送達。”該集配中心生産部負責人王艷説。
工人在普洱綠銀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牛油果種植基地採摘牛油果(10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依託生態牛油果基地和特色村寨資源,2022年以來孟連累計接待遊客超過20萬人次,還舉辦了全國獨有的“牛油果節”。
如今,一條從種子到餐桌、從農業到文旅的牛油果全産業鏈正在孟連崛起。
這是在普洱綠銀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牛油果智慧分選車間拍攝的牛油果禮盒(10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洋水果”如何變身“土特産”
數十年前,國內其他地區曾試種牛油果,但均未成功。孟連,為啥行?
一方面是“老天爺賞飯吃”。孟連與“世界牛油果之都”墨西哥烏魯阿潘市幾乎處於同一緯度,氣候非常相似,陽光充足、雨水充沛,符合牛油果的生長需求。
而另一方面,從2007年種下第一棵樹,到如今全産業鏈的蓬勃發展,除了“天幫忙”,更需“人努力”。
祁家柱,是在孟連栽下第一棵牛油果樹的人,如今他是普洱綠銀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這家公司是國內牛油果種植面積大、育種育苗技術先進的龍頭企業之一。
“外國專家曾認定中國是不適宜種植牛油果的區域。”祁家柱説,“許多人勸我放棄在國內種植牛油果的想法,但我相信,一定可以在國內找到一塊能種出牛油果的地方。”
由企業在當地農民中培訓的産業技術人員李美瓊在一處牛油果種植基地檢查待採的牛油果(10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從2005年開始,通過反復對比適宜牛油果生長的環境條件,經過兩年時間的尋找,祁家柱的搜索目標逐步縮小,先圈定雲南,又逐一走訪紅河、保山、玉溪、西雙版納等地後,他認準了孟連。
2007年,祁家柱從國外引種,在孟連試種下10畝牛油果。
7年後,10畝牛油果豐産。孟連牛油果本土化種植初步成功後,又經過多年研發探索,不斷引種、試種、試錯、改進,2017年建成3000畝牛油果核心示範基地。
牛油果本土化種植成功,靠的是企業家不放棄的精氣神兒;吸引農戶參與種植,把“牛油果”變成“致富果”,離不開政府的推動。
種下後三年左右才挂果,挂果前每畝成本約1.3萬元,前期投入大、收益見效慢,是推廣牛油果種植面臨的主要困難。
許多種慣了苞谷、茶葉的農戶不相信種牛油果能賺錢。“一開始,大家説這東西不酸不甜、沒滋沒味,多吃兩口還挺膩。”趙士民回憶道。
為推廣牛油果種植,孟連想盡辦法——動員村組黨員幹部&&先種起來,組織群眾到種植基地、生産車間等現場觀摩。看到基地試種的牛油果不愁銷路,農戶們逐漸打消疑慮。
孟連縣政協主席、“一縣一業”牛油果發展項目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楊春華説,為吸引農戶參與,孟連還探索建立“334”聯農帶農利益分配模式:農戶以土地投入佔30%,普洱綠銀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苗木和技術投入佔30%,孟連縣産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統籌剩餘40%,其中15%為合作社分紅、10%為村集體分紅、15%用於産投公司運轉和擴大再生産。
“我們家從2016年開始種牛油果,最開始種6畝,後來又增加到13畝,今年計劃把9畝咖啡地也套種牛油果。”芒信鎮芒信村村民扎克説,家裏有6畝牛油果已挂果,預計今年收入能超10萬元。
目前,孟連縣累計入股合作社土地約5萬畝,入股農戶每年畝均分紅約7000元,産業覆蓋的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均在20萬元以上;基地管理崗每年可吸納3000名以上群眾就業,年人均收入達1.5萬元。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韓博表示:“農業産業見效慢、週期長,孟連一屆屆政府17年錨定牛油果賽道不變,在産業發展中堅持聯農帶農,體現了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恒心。”
讓“中國牛油果之鄉”更牛
在墨西哥,牛油果樹豐産期能夠持續40年;在孟連,牛油果産業依然年輕,面臨“成長的煩惱”,比如專業技術人員相對匱乏,適用於本土化的果樹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標準相對滯後等等。
相較于其他作物,牛油果的種植技術含量較高。孟連縣産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國偉説,未來將錨定精細化管理,細化培訓機制,持續吸納專業人才佈局基層技術梯隊。
針對繁育新種、研發本土抗病品種等種質培育問題,“縣里正在打造雲南現代化牛油果良種繁育中心。”孟連縣牛油果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從輝説,目前已建立牛油果科學技術研究中心,與國內外牛油果專家團隊合作開展引種、試種、擴種等研究。
站在健康飲食潮流的市場風口,孟連牛油果如何做到“長紅”?
新式茶飲是未來牛油果消費的重要場景,當地已經開始發力。在縣城的精品咖啡主題街,孟連縣産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去年創立的一家網紅飲品店“牛咖茶茶”以牛油果、咖啡、茶葉為原材料製作主打飲品,吸引不少年輕人品嘗。
在今年10月舉辦的孟連牛油果節招商訂貨會暨招商引資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來自北京、浙江、廣西等地的10家企業現場與孟連縣參展企業簽訂總金額達28億元的多份合作協議,涉及文旅康養綜合開發、牛油果鮮果銷售等。
孟連,正在探索“牛油果+”的更多可能。
孟連縣“牛友果星球”工作室的一名主播通過直播售賣牛油果(10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在縣城的“牛友果星球”工作室,陳列擺放著以牛油果為原料製作的環保潔面皂、香薰蠟燭、瓷器等文創産品。
孟連縣“新農人”、“牛友果星球”工作室主人李偉展示自己拍攝的創意照片(10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工作室主人是30歲的“新農人”李偉,除去管理種植,平時他用影像記錄果農日常生活、發售牛油果的創意産品,已在社交平臺上擁有數萬粉絲。如今,他正與專業機構合作規劃牛油果、咖啡及民族文化主題農文旅研學線路。
孟連縣“新農人”、“牛友果星球”工作室主人李偉(左)在一處牛油果種植基地查看果農剛採摘的牛油果(10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楊春華表示,未來,孟連將做好牛油果深加工産業鏈建鏈、延鏈、強鏈工作,規劃建設2至3個牛油果莊園,加強對種植基地水利灌溉、道路交通等配套設施的扶持,為申報國家級現代農業(牛油果)産業園打好基礎。
連綿群山裏,牛油果樹見證著山鄉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