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同舟共濟山海間——共建“一帶一路”繪就國際合作新圖景

來源:新華社 | 2024年12月02日 16:10:06
新華社 | 2024年12月02日 16:10:06
原標題:特稿|同舟共濟山海間——共建“一帶一路”繪就國際合作新圖景
正在加載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  

  新華社記者邱夏 劉品然 柳絲

  從謀篇佈局的“大寫意”,到精謹細膩的“工筆畫”,10多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在一個個“盡精微”的項目中取得實打實的合作成果,將“致廣大”的宏偉願景變成生動現實。

  山海萬里,同舟共濟。共建“一帶一路”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階段的差異,開闢各國交往新路徑,搭建國際合作新框架,匯集人類共同發展最大公約數,為變亂交織的世界增添了寶貴的確定性和穩定性。

  行人間正道

  薩旺來自老撾北部瑯勃拉邦,目前在首都萬象一家酒店做咖啡師。“以前從瑯勃拉邦到萬象要花10多個小時,自從有了中老鐵路,只要兩個小時,既省時又省心。”他説,“這條鐵路不僅帶來了更多工作機會,也讓我們的未來充滿了希望。”

  穿山嶺、越江河,北起昆明、南至萬象的中老鐵路,讓路途不再遙遠。

  2023年4月15日,中老鐵路列車駛出老撾萬象站。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中老鐵路是共建“一帶一路”標誌性項目。據負責老撾段運營的老中鐵路有限公司介紹,開通運營近三年來,中老鐵路老撾段發送旅客超700萬人次,其中國際旅客逾30萬人次,發送貨物超1000萬噸。

  “中老鐵路給老撾人民帶來福祉,為國家發展注入動力。”老撾國家工商會執行副會長道旺·帕佔塔馮説,這條“黃金線路”不僅助力老撾礦産和農産品出口,還促進沿線旅遊業興旺發展。“老撾因為這條鐵路從‘陸鎖國’變為‘陸聯國’,更借助‘中老鐵路+中歐班列’運輸新模式與遙遠的歐洲聯通。”

  飛馳的列車,跨越的不僅是山河之遠,更是發展阻隔,暢通的不僅是人員往來,更是經濟血脈。

  11月15日,第10萬列中歐班列滿載貨物從中國重慶駛向德國杜伊斯堡。

  “在中歐班列運行前,不少人認為,在中歐之間開通鐵路是一個瘋狂的想法。”杜伊斯堡港口集團首席執行官馬庫斯·班恩説,如今,中歐班列已成為空運和海運的有效補充,開創了亞歐國際運輸新局面,為維護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發揮著重要作用。

  班恩説,杜伊斯堡的國際知名度因為中歐班列而不斷提升,中歐班列為這座城市帶來了更多發展機會。中歐班列還帶動多條海陸通道的相互連接,有效提升沿線各國口岸作業服務能力和樞紐功能。

  放眼世界,共建“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畫卷正不斷鋪展。在尼日利亞建成西非第一大深水港萊基港,在烏茲別克斯坦貫通中亞第一長隧道“安格連-帕普”鐵路隧道,在克羅地亞架起人們心中的“夢想之橋”佩列沙茨大橋,在秘魯建成南美首個智慧和綠色港口錢凱港……

  “這是全球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偉大創舉。”美國國際問題專家威廉·瓊斯如此評價共建“一帶一路”不斷取得的合作成果。“要致富,先修路。”他引用這句中國俗語説,中國將自身發展的成功經驗分享給世界,找到了一條打破發展瓶頸、走向共同繁榮的正確道路。

  利天下民生

  “一帶一路”合作故事中,“魯班出海”是充滿青春朝氣的獨特篇章,許多國家的一批又一批年輕人在魯班工坊找到了職業方向。

  東非高原之上,中國企業承建的亞吉鐵路連接埃塞俄比亞與吉布提,是非洲首條跨國電氣化鐵路。列車員奧斯曼是吉布提魯班工坊首屆24名畢業生之一。他説,得益於魯班工坊設立的鐵道類專業,從小就希望在鐵路工作的他在中國師傅幫帶下實現了夢想。

  “我最強烈的感受是,信息科技是開啟未來的鑰匙。”肯尼亞魯班工坊“雲計算與信息安全”專業學生傑奎琳·莫卡亞説。過去三年多,莫卡亞不僅學習專業課程,還參加大量實踐活動,通過了中國華為公司數據通信、安全、人工智慧等方面的考試認證。

  在“高山之國”塔吉克斯坦,中亞地區首家魯班工坊充分考慮國家工業化現代化需求,設立了城市熱能應用技術和工程測量技術兩個合作共建專業。學生阿卜杜洛·哈利莫夫説,已有不少企業來學校招聘,在魯班工坊學到的專業知識和紮實技術“對我們未來工作幫助非常大”。

6月14日,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學生們在魯班工坊內聽塔方老師講解。新華社記者 鄭開君 攝

  “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魯班工坊搭建起“一帶一路”上共促發展的一座座“技術驛站”,成為中外職業教育合作的閃亮名片。

  一株“幸福草”,萬家“致富路”。中國菌草已在100多個國家落地生根,在脫貧、治沙、畜牧等領域釋放巨大潛力,造福千家萬戶。

  在太平洋島國斐濟,日前舉行的2024(斐濟)中國貿易展覽會上,75歲的老人阿盧西奧主動擔任中國援斐濟菌草技術示範中心展臺的義務講解員。得知菌草中心要來參展的消息,他專程從村裏趕到首都蘇瓦。阿盧西奧説,6年前,中國專家來到村裏,教大家使用菌草技術種蘑菇,徹底改變了村民們的命運。“中國專家幫助我和我的家人那麼多,我也想盡己所能回饋他們。”

  通過“一帶一路”合作,中國向多個國家推廣示範菌草、雜交水稻等農業技術,助力亞洲、非洲、南太平洋、拉美和加勒比等地區鄉村減貧,促進共建國家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以天下之利為利,以人民之心為心。共建“一帶一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通過一個個“小而美”“惠而實”的合作項目,聚焦消除貧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讓發展成果惠及各國人民,為世界減貧事業和共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順大勢所趨

  從南非開普敦驅車約1000公里,北開普省波斯特馬斯堡鎮一片日照充足的荒地中,一座光塔高高聳立,周圍是數以萬計的定日鏡,以同心圓陣列鋪展開去。從空中俯瞰,宛如沙漠上的一輪烈日,閃耀奪目。

  這是中國企業承建的紅石100兆瓦塔式熔鹽光熱電站,是南非最大可再生能源項目之一,也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首個塔式熔鹽光熱電站項目,今年9月順利實現並網發電。項目全面投運後,每年將為南非電網貢獻約480吉瓦時的清潔電力,可以滿足20萬多戶家庭的用電需求。

這是8月20日在南非北開普省拍攝的南非紅石100兆瓦塔式熔鹽光熱電站項目(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譽東 攝

  南非是最早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的非洲國家,雙方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供應和經濟發展方面合作深入,孕育了德阿風電項目、奧亞混合能源項目、中廣核南非TFC一期光伏項目等一系列項目。

  紅石項目南非合作方項目負責人姆托科·恩吉迪説,在南非,多個共建“一帶一路”綠色項目幫助當地減少對煤炭等傳統能源的依賴,同時填補了能源缺口,助力南非履行應對氣候變化承諾。

  “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為共建國家帶來了一座座風電站、水電站、光伏電站,不僅推動各國綠色能源轉型,更將豐富的自然資源轉化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綠色動力”。

  巴西東北部塞阿拉州,由中國企業投資並主導建設的帕納蒂光伏電站,44.6萬個太陽能組件整齊排列。電站今年6月正式投産,與同月在皮奧伊州投産的馬蘭加圖光伏電站一起組成了大規模光伏項目群。

  “這個項目是塞阿拉州的一個里程碑,讓這裡豐富的日光資源産出更多能源、財富和就業機會。”塞阿拉州州長迪弗雷塔斯説,電站全容量並網後,將為35萬多戶家庭提供清潔能源,每年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3萬噸。

  生態興則文明興。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中國始終將生態保護擺在重要位置。從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簽署《關於建設綠色“一帶一路”的諒解備忘錄(2017-2022)》,到與31個國家共同發起“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夥伴關係倡議,再到實施綠色絲路使者計劃,為上百個發展中國家培訓大量環境與氣候專業人才,中國致力於同各方攜手完善“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合作機制。

  在泰國,中泰聯合承建的詩琳通大壩綜合浮體光伏項目實現浮體光伏與水電設備交替或同時發電;在埃及,中國節水梯田模式成功“複製”運用,助力西奈半島山區涵養水源;在埃塞俄比亞,中國科研人員推廣“清灌育草、封育輪牧、牧養結合”的灌叢化草地生態修復與生計可持續發展模式……一批批清潔能源和綠色發展項目在眾多發展中國家落地,讓綠色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鮮明底色。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共建“一帶一路”順應國際綠色低碳發展趨勢,倡導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滿足各方可持續發展需求,充分發揮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節能環保、清潔生産等領域優勢,運用中國技術、産品、經驗等推動綠色合作蓬勃發展,為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注入不竭動力。

編輯:劉京京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特稿|同舟共濟山海間——共建“一帶一路”繪就國際合作新圖景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