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歐洲電影在全球電影市場吸引力下降

來源:澎湃新聞 | 2024年11月29日 15:08:00
澎湃新聞 | 2024年11月29日 15:08:00
原標題:研究顯示,歐洲電影在全球電影市場吸引力下降
正在加載

  上周,研究機構歐洲視聽觀察站(European Audiovisual Observatory)發佈了關於歐洲電影在全球院線中票房成績的年度報告,顯然情況並不樂觀。

  《秘密會議》劇照

  如果單以評論界的反饋來看,出自歐洲電影人之手的所謂“歐洲電影”今年的表現可圈可點,尤其在以好萊塢為中心的世界影壇大放異彩。包括法國導演雅克·歐迪亞的歌舞片《艾米莉亞·佩雷斯》、德國導演愛德華·貝爾格的教會背景驚悚片《秘密會議》、法國導演科拉莉·法爾雅的身體恐怖片《某種物質》、英國導演史蒂夫·麥奎因的“二戰”題材影片《閃電戰》、瑞士導演蒂姆·菲爾巴姆的歷史驚悚片《九月五日》以及西班牙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的新作《隔壁房間》已經成了這個頒獎季的熱門影片。

  《某種物質》劇照

  然而,商業方面卻是另一番景象。因為統計工作耗時耗力,歐洲視聽觀察站給出的年度報告有著相當的滯後性,在眼下2024年行將步入尾聲之際,給出的還是2023年的年度報告。不過,以最新的這份報告反映的趨勢來看,歐洲電影的疲弱態勢恐怕在2024年裏也並無明顯起色。

  據歐洲視聽觀察站統計,歐洲電影2023年的全球總觀影人次為2.39億,相比2022年增長2.7%,但比之前2014年至2019年的平均人次3.67億要縮水約35%,也就是説完全沒能從疫情中恢復過來。

  根據歐洲視聽觀察站的計算,2023年發行的所有歐洲電影的總票房僅佔全球票房的6%,遠低於美國電影的全球票房佔比56%和中國電影的全球票房佔比26%。而且,得益於動漫作品在全球範圍內的成功,2023年發行的日本影片佔全球票房約5%,日本電影在全球票房的影響力有趕超歐洲電影的趨勢。值得一提的是,歐洲視聽觀察站採取的是統計實際入場觀影人次的方式,而非票房總收入,以便反映不同貨幣匯率的波動和不同國家電影票價的差異。

  疫情之前,歐洲電影的最大市場其實還是在美國和中國。2015年,歐洲電影在美國的入場觀影人次超過3300萬,尤以法國導演奧利維爾·米加頓的動作片《颶風營救3》(980萬人次)和英國導演保羅·金(Paul King)的喜劇片《帕丁頓熊》(810萬人次)成績最佳。然而,在2023年,這一數字急速縮水到480萬人次。

  至於中國市場,按照該機構的測算,中國觀眾對於歐洲電影的喜愛在2017年達到了頂峰,當時有近3500萬人次的中國觀眾買票觀看了歐洲電影,包括1130萬人次觀看了法國導演呂克·貝松的《星際特工:千星之城》以及630萬人次觀看了保羅·金的《帕丁頓熊2》。而到了2023年,歐洲電影在中國僅售出130萬張電影票。

  最顯而易見的差距還在於歐洲大片的缺乏,即歐洲視聽觀察站所定義的觀影超過100萬人次的電影。該報告顯示,“歐洲大片業已成為瀕危物種,相比疫情之前,此類作品在2023年的數量減少了43%。”

  不過,歐洲電影的製作數量卻在2023年不減反增。據歐洲視聽觀察站統計,2023年全球發行的歐洲電影共有3349部,同比增長7.8%,且佔到全球發行電影總數量的一半以上,達到52%。至於影片數量增長的原因,歐洲各國政府的各種津貼、撥款、減稅等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事實上,2023年出品的絕大多數歐洲電影的拍攝資金全部或大部分都來自各種國家補貼和稅收優惠。不過,這也帶來了外界關於出品影片以次充好、質量下滑的擔憂。事實上,過去幾年在意大利等國的業界,都出現過圍繞電影産量過剩、供需失衡的大討論。

  成立於1992年的歐洲視聽觀察站隸屬於位於法國斯特拉斯堡的歐洲委員會,屬於公共服務組織,旨在收集和傳播有關歐洲視聽産業的各種信息。自2014年開始,他們每年都會發佈報告,概述歐洲電影在全球各地的表現。

編輯:黃佐春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研究顯示,歐洲電影在全球電影市場吸引力下降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