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楊繹霏 盧洋 編輯/闞純裕):“養花一週要澆3次水,但是海星一週只需要喂食一次。”作為一名喜愛桌面寵物的年輕人,張可米在家中養有20余種不同類型的小型動物,包括水母、天使魚、海星、寄居蟹、樹蛙、西非龜等,這些小動物飼養起來很省心,且往往價格不高,幾十到幾百元就能買入一隻。《2023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去年,在中國養寵人群中,選擇飼養水族、爬行類、嚙齒類寵物的人數大幅上升,累計佔比超過31%。這意味著,在每十個養寵物的人中,可能就有三位選擇飼養這些“不同尋常的寵物”。
“溫暖”的冷血動物,正在陪伴年輕人
自從四年前開始飼養第一隻寄居蟹以來,張可米發現她總能養好其他人養不好的寵物,這給她帶來不少成就感。漸漸地,她的家裏住滿了這些神奇的小動物。通過在社交平臺分享飼養過程,張可米積累了超過15萬粉絲,這也反映出近年來寵物市場的變化趨勢:小型、易照顧的寵物越來越受到年輕群體的喜愛。
今年5月初,某款App上架相手蟹套盒(2隻/盒),售價18.8元。套盒共計售出1.4萬件,登頂平臺“網紅新奇特人氣榜”。就這樣,本為生鮮産品的相手蟹,一躍成為了寵物圈新晉“頂流”。
由於張可米所在的金融行業工作壓力大,她在完成工作之後常常會盯著西非龜所在的養缸發呆。“西非龜比其他烏龜聰明一點,見到我會主動游過來,似乎知道我要喂食了。”她給這只西非龜取名為“阿呆”,“它們很安靜,不會吵,在旁邊看著它們就會覺得很解壓,很舒心。”
“價格低、好養活,只需要投入碎片化的時間和精力,就能在有限的空間下打造屬於自己的一隅天地。”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部特任副研究員李慶慶認為,桌面寵物的袖珍小巧非常符合年輕人沒時間、沒空間的生活和工作現狀下的需求,因此吸引了一些青年群體的關注和喜愛。
來自江蘇的徐奇從今年年初開始養鼠婦(俗稱西瓜蟲),已經從一兩個種群養到十幾個種群。她每週只需要給它們加一次水喂一次食,總計花費不到20分鐘,就能“養出欣欣向榮的感覺”。徐奇告訴央視網《新聞+》記者,儘管有很多人並不理解她專門飼養西瓜蟲的行為,但鼠婦作為寵物,和小貓小狗相比的確更讓人省心,“回到家裏就感覺有了一些生機”。
徐奇喂養的琥珀鼠婦/受訪者供圖
此外,隨著飼養中的樹蛙、烏龜等流行寵物的體形逐漸增大,它們的市場價格也會水漲船高,這意味著即使養寵人不想繼續飼養,把寵物賣出去也能賺錢。“兩三厘米的樹蛙買來只要二三十元,長到十五厘米賣出的話市場價接近六百元”,張可米認為這是一筆很好的投資。
儘管張可米飼養的桌寵多數屬於冷血動物,不能和主人親密互動,但僅僅是觀察它們也會讓她的生活變得有趣。“螃蟹剛到家的時候一驚一乍的,以為我要抓它,總是想逃跑,但它們現在好多了。”張可米向央視網《新聞+》記者回憶起和這些冷血動物相處的細節,“像樹蛙的話,每隔兩三天就會弄臟墊子,為了讓它們乾淨一點,我就總想給它收拾收拾。”而飼養寄居蟹的話需要保證淡水和海水的適度混合,所以她每天都要用鹽度計測一測。
張可米飼養的樹蛙/受訪者供圖
隨著付出的增多,張可米漸漸可以通過桌寵們細微的行為了解它們的心情,和這些冷血動物建立獨一無二的親密感。心理諮詢師唐靖認為,桌寵的獨特性能帶給主人特別的心理滿足,“好比最開始蜥蜴不願意被人摸,但養得時間越來越久,蜥蜴只讓你摸”。冷血動物表現出的親密性和排他性,對寵物主人來説是一份特殊的成就感。唐靖還觀察到,有些情感比較獨立的人會選擇飼養不黏人的寵物,“允許寵物保有自己的空間,照顧好它,就像是在照顧自己一樣”。此外,寵物的社交屬性也不可忽視,唐靖告訴記者,養寵能夠幫助寵物主拓展社交圈,“比如養樹蛙的人可能會加入樹蛙交流群,進而促進社會資源的交往”。
養小動物也要費大功夫,桌寵飼養背後有“重擔”
數據顯示,2023年,寵物市場中的食品、用品是主要市場,其次是藥品、醫療市場。張可米告訴央視網《新聞+》記者,為了避免寵物受冷生病,家裏開的電暖風“一週要花三百多元”。而動物們一旦真的生病,能夠治療的醫生並不多,“我們家的守宮(壁虎科蜥蜴)有一些基因上的疾病,生病的時候不能做手術,只能讓它自己慢慢好”。
郭凱是河北省一家寵物醫院的醫生,他告訴央視網《新聞+》記者,國內獸醫教育尚未普遍設立專門針對桌寵、異寵的課程,由於缺乏專用教材,他只能自行翻譯國外資料來學習,因此專業的異寵醫生遠遠少於犬貓醫生。
開始坐診後,郭凱注意到特殊寵物的病例數量逐年遞增,幾乎每天都能接到一些病例:有人養的小鱷魚誤食橡膠管,他給小鱷魚做了手術將其順利取出;有人養的烏龜得了白眼病,他檢查之後給烏龜開了眼藥水;有人養的魚肚子里長了囊腫,他給魚拍片併為它做了穿刺把積液吸出來了;等等。
實際上,養桌寵和養貓狗一樣,生病治療時的花費並不少。郭凱告訴央視網《新聞+》記者,“有的小寵幾十塊錢買的,養出了感情,負責任的主人就願意救治”,例如寵物主人花費25元買的魚,在為它治療囊腫時花了470元,“説明這個主人是真的愛惜自己的寵物”。
寵物醫生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治療過程/受訪者供圖
為了避免桌寵生病,寵物主人也需要在飼養之前做很多功課,比如了解寵物喜歡吃什麼、適合海水還是淡水、換季的時候怎麼加熱供暖等。張可米告訴央視網《新聞+》記者,前一段時間她帶樹蛙和守宮去醫院時,給籠子貼了一圈暖寶寶;她在給發炎的樹蛙泡藥澡時也時刻督促自己,“每隔五分鐘就要把它推回藥桶裏”。
除了基礎內容以外,寵物主人們學習進階內容時還需要查閱文獻。張可米在飼養鬥魚時發現,鬥魚是否需要睡在葉子上是有爭議的,於是她查閱了國外文獻,了解到鬥魚只是需要一個躲避的環境,“魚缸裏最好有一些豐富的造景,但沒有必須要有一個葉子讓鬥魚睡覺這種説法”。同樣的,徐奇在喂養鼠婦的時候也會學習喂食和布景攻略,“畢竟平時最關心的問題是它們能不能活下去”。
對此,郭凱認為,桌寵不像貓狗,它們很難表達不適,因此需要寵物主人細心愛護,“不然一些桌寵直到死亡主人都不知道到底出了什麼毛病”。張可米曾經養過兩批水母,“把溫度和鹽度都控制住了,但至今都沒明白它們為何突然死亡”。
郭凱告訴央視網《新聞+》記者,千萬不要覺得養桌寵簡單,相反養它們更複雜。接觸了大量桌寵主人後,他發現,“大多數人買桌寵時,根本沒時間去了解,甚至不知道怎麼養護,完全是頭腦一熱就買了”。
李慶慶研究員認為,由於桌面寵物相較于傳統寵物,價格低廉,並且與主人互動質量較低,飼養者往往不會給它們賦予很高的心理價值和情感聯結,“如果沒有很好地適應環境,去世了,養育者也不會因此産生很大的心理負擔。而且,由於此類寵物難以與主人建立深厚的情感關係,有時容易出現遭到棄養的情況”。
桌寵棄養看似個人行為,涉及的法律規章卻不容小覷
“有些家長給孩子買蝸牛,但管理不善,就會導致蝸牛逃逸,或者觀感不好,可能味道還不好聞而棄養。”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郭光普向央視網《新聞+》記者舉例説明,逃逸或被棄養的蝸牛在野外可能傳播致病菌,或大規模繁殖,導致物種入侵,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他特別強調:桌寵飼養的過程是對待生命的過程,關乎動物倫理,“不能因為一時激動買了個小寵物,不想繼續喂養或不想再投入,又把它丟掉”。
郭光普副教授認為,飼養桌寵首先應確保動物福利,提供適宜的生活條件,例如適中的溫度和鹽度、清新的空氣和健康穩定的飲食。被隨意拋棄的桌寵可能會引發生物入侵,對自然環境造成損害。以非洲大蝸牛、福壽螺為例,“它們引起農作物、果樹和花木的損害甚至枯死,造成的損失數以十億計”。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嚴厲打擊非法引入外來物種行為,實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種防控攻堅行動,加強‘異寵’交易與放生規範管理。”
郭光普副教授進一步説明,目前國內打擊任意濫採盜採的力度比較嚴格,但是去東南亞採集動物並秘密運回國內的走私活動依然存在。由於野外採集的動物沒有經過人工馴化,對人工飼養環境的適應性差,死亡率也很高,“所以採集者的行為可能導致一個物種的種群數量下降甚至滅絕;而對於飼養者來説,購買的入侵物種可能破壞當地整個生態系統”。
根據統計數據,2023年以來,廣州海關重點關注昆蟲、節肢動物等熱門異寵,開展跨境電商寄遞異寵綜合治理,共截獲各類非法入境的異寵400多只,包括長戟犀金龜、蘇門答臘巨扁鍬甲、馬來螃蟹鋸鍬、攜刺異距蝎、斑紋蠑螈等多類動物。
央視網《新聞+》記者查詢資料發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明確規定,違反國家規定,非法引進、釋放或者丟棄外來入侵物種,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第八十一條明確規定,未經批准,擅自引進外來物種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沒收引進的外來物種,並處五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飼養異寵不僅關乎個人喜好,更關乎生態安全。郭光普副教授建議,未來可以細化相關規範,明確哪些動物禁止買賣和喂養,哪些動物在經過幾代人工繁育後可作為寵物出售,並嚴格管理喂養過程,以此促進寵物市場的健康發展。
(應受訪者要求,張可米、徐奇、郭凱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