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産力,有賴於各類生産要素質量提升和配置效率改進,也必然對勞動者的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為新質生産力的關鍵資源,勞動者的素質和水平直接決定生産力的能級。
◇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我們要跑贏“搶佔科技制高點”這場世界變局爭奪賽,必須把握戰略主動,進一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現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效聯動,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將教育、科技、人才整合到一起進行系統謀劃,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系統集成,協同推進形成新質生産力,立足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的新趨勢,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有效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位於上海的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總裝廠房,科研人員對“微笑”衛星進行最後的檢查(2024年11月4日攝)金立旺攝/瞭望週刊
新質生産力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現代化強國建設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理論創新。作為先進生産力質態,新質生産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體制機制”“健全相關規則和政策”“促進各類先進生産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産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産率”。
先進生産要素,包括先進的勞動者,即適應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人才。作為先進生産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才與教育、科技共同構成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同樣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題中應有之義。應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持續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海油工程天津智慧製造基地二期工程在天津濱海新區正式投産,標誌著國內首個海洋油氣裝備“智慧工廠”全面建成。圖為海油工程天津智慧製造基地(2024年10月30日攝)趙子碩攝/ 瞭望週刊
發展馬克思主義生産力理論的必然要求
生産力是馬克思主義的基礎性概念。“主要生産力,即人本身”,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經典觀點。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共同構成生産力三要素。作為生産勞動過程中的唯一主體性因素,勞動者與其餘兩要素最鮮明的區別,在於具有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是生産力中最活躍要素,勞動資料、勞動對象都要通過勞動者完成生産勞動,從而推動社會生産力進步。由此可見,勞動者是生産力的根本決定因素。縱觀人類生産力發展史,勞動者、勞動對象、勞動工具的變化,推動生産力結構變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發展馬克思主義生産力理論,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實踐,創造性提出“新質生産力”一詞。2024年1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質生産力的基本內涵、核心標誌、本質特徵等進行全面概括和總結,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産力要素的內涵作出了新的拓展和深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質生産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産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産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産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産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誌,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産力。這些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産力理論的繼承和創新性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生産力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
發展新質生産力,有賴於各類生産要素質量提升和配置效率改進,也必然對勞動者的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為新質生産力的關鍵資源,勞動者的素質和水平直接決定生産力的能級。生産力要實現“新質”,依賴於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也就是馬克思所説的作為主體的勞動者。他們既是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的主體力量,也是新質生産力發展的惠及對象。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需要進一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支撐。
傳承發揚黨的人才工作經驗的必然要求
尊重人才,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自成立以來,我們黨始終重視培養人才、團結人才、引領人才、成就人才,團結和支持各方面人才為黨和人民事業建功立業,這是我們黨在一百多年的奮鬥歷程中取得的寶貴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的重大判斷,作出全方位培養、引進、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動新時代人才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人才隊伍快速壯大,人才效能持續增強,人才比較優勢穩步增強,我國已經擁有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結構不斷優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隊伍。
回顧過去,我們黨的歷史也是一部凝聚人才、成就人才、壯大人才隊伍的發展史。我們黨的人才工作取得的成就,充分體現了對人才工作規律的深刻把握。當前,我國人才工作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應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繼承和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綜合國力競爭説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
縱觀世界歷史,任何大國的崛起都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放眼當今世界,人才資源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第一資源的特徵和作用愈加明顯,人才競爭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誰能培養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誰就能在競爭中佔據優勢。
從國內發展來看,新質生産力的顯著特點是創新,而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我國要在科技創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須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必須大力培養造就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科技人才。
從國際競爭大環境來看,世界格局深刻調整疊加全球科技創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帶來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競爭,我國科技創新和人才強國建設都面臨嚴峻挑戰。
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我們要跑贏“搶佔科技制高點”這場世界變局爭奪賽,必須把握戰略主動,進一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現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效聯動,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堅實人才支撐。同時,加快形成我國在諸多領域人才競爭比較優勢,推動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隊伍位居世界前列,充分發揮人才資源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的重要力量和顯著優勢。
進一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前,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征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和長期任務,發展新質生産力需要擁有大量具有較高科技文化素質、具備綜合運用各類前沿技術能力、熟練掌握各種新型生産工具的新型人才。必須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培養急需人才。
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是人才工作最根本的政治優勢,也是最重要的成功經驗。立足新發展階段,更須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切實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突出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把握戰略主動、強化戰略謀劃,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戰略支撐。完善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格局。統籌推進人才工作重大舉措,立足實際、突出重點,健全政府、社會、單位多元化人才投入機制,解決人才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
堅持系統觀念。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是不斷推進形成新質生産力的應有之義,是增強綜合國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塑造競爭優勢和搶佔發展先機的關鍵。當前,應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構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運行體系和協調機制,建立政府部門、産業企業、社會組織、行業院校聯動機制,從協調機制、政策供給、資源配置等方面實現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將教育、科技、人才整合到一起進行系統謀劃,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系統集成,協同推進形成新質生産力,立足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的新趨勢,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有效實現高質量發展。
堅持目標導向。按照發展新質生産力要求,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堵點卡點。應圍繞國家重點領域、重點産業,組織産學研協同攻關,在重大科研任務中培養人才,特別是加大拔尖創新人才的選拔培養力度。根據科技發展新趨勢,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形成適應新質生産力發展需求的人才結構。重視發揮職業教育在培養專業技能人才方面的優勢,加強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探索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複合型高素質人才的有效途徑和機制,推動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貫通、融合發展,促進人才培養和創新鏈、産業鏈深度融合。加強人才國際交流,用好全球創新資源,實施更加開放的吸引人才的政策,加大國際招聘力度,精準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把培養青年人才作為一項重要責任,各類人才培養引進支持計劃要向青年人才傾斜,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形成從青年拔尖人才、領軍人才到戰略科學家梯隊培養的人才結構。
堅持改革創新。應破除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服務、支持、激勵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障礙,善待人才。堅持走群眾路線,根據需要和實際向用人單位充分授權,發揮用人主體在發現人才中的積極作用。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人才使用機制,完善科學家本位的科研組織體系,完善科研任務“揭榜挂帥”“賽馬”制度,實行目標導向的“軍令狀”制度,鼓勵科研領軍人才挂帥出征。健全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和數據等生産要素活力,更好體現知識、技術、人才的市場價值,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激勵人才成就事業。堅持辯證思維,完善人才差異化評價和長週期支持機制,加快構建符合人才成長規律的評價體系。
堅持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環境。在加強對人才政治引領的同時,做好聯絡服務人才工作,需要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多為他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讓各類人才把更多精力集中于本職工作。領導幹部應&&聯絡專家,加強思想溝通和感情交流,當好“後勤部長”,為他們發揮聰明才智創造良好條件。積極營造公正平等、競爭擇優的制度環境和待遇適當、保障有力的生活環境,為人才心無旁騖鑽研業務創造良好條件。
(文丨彭萍萍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瞭望》2024年第48期 )
掃二維碼 訪問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