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聚焦建設美麗中國”,要求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央視網《AI時政畫報》圍繞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鮮活實踐,探尋綠色發展賦予美麗中國的詩情畫意。
天天學習祁連山地處甘肅、青海兩省交界,山連山,林套林,綿延800多公里。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被稱作祁連山地區生態建設成效的“晴雨錶”——它的出現,是當地生態環境良好的標識。
兩年前,人們給一隻生活在祁連山的雪豹取名“祁跡”,意為祁連山的奇跡。在雪豹“祁跡”和它的夥伴們共同見證下,祁連山實現從“千瘡百孔”到“滿山蒼綠”的美麗蝶變。
圖為佩戴衛星項圈的雪豹“祁跡”。
祁連山是我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曾經,這裡因過度開發而凍土破碎、植被稀疏,脆弱的生態系統負荷超載。有生態管護員回憶:“二十多年前,聽別人説有雪豹,但真正見到的人寥寥無幾。”
祁連山局部生態破壞問題,牽動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心。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推動當地以壯士斷腕的決心狠抓整改。
2016年底,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甘肅,直指祁連山礦産資源違規開發、水電資源無序過度開發、生態破壞整改不力等問題。
2017年2月12日至3月3日,由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組成中央督查組就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開展專項督查。同年7月,中辦、國辦通報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上百人被問責。
…………
144宗礦業權分類退出、42座水電站分類處置、25個旅遊設施項目完成整治……這些年,祁連山歷經“史上最嚴”整改,受損的生態系統得以休養生息,一度傷痕纍纍的祁連山逐漸恢復往昔的美麗。
這是2023年8月2日在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拍攝的千馬龍煤礦關停退出後的生態修復情況。
2019年8月,正在甘肅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祁連山下,實地檢查整改成果。
“這些年來祁連山生態保護由亂到治,大見成效。”遠眺祁連山,總書記現場聽取了甘肅省委主要負責同志的彙報,對祁連山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給予肯定。他叮囑道:“我們發展到這個階段,不能踩著西瓜皮往下溜,而是要繼續爬坡過坎,實現高質量發展,綠水青山就可以成為金山銀山。”
一年多後的青海之行,總書記又專門聽取了青海省關於祁連山自然生態情況的彙報。
在總書記的反復強調和關心推動下,“讓祁連山綠水青山常在”已成為當地發展的目標和共識。
炭山嶺,這個祁連山中因産煤得名的地方,經過多年治理一改過去“煙塵漫天、污水橫流”的模樣,如今滿目蔥蘢。
在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祁連山南麓,有一群青年巡山護林、救助野生動物、開展科普宣教,把祁連山新的生態變化講給更多人聽。
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整治也觸發了一系列機制變革。2018年,祁連山國家公園管理局揭牌,長期困擾祁連山生態保護的跨地區、跨部門體制性問題至此被終結。
2024年7月10日在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皇城鎮拍攝的祁連山景色。
孔慶菊是一名從小生長在祁連山腳下的人民教師。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她向總書記展示了兩張紅外線相機自動拍攝的照片,其中一張便是行走在樹叢中的雪豹。
“以前很少見的珍稀物種,現在頻頻現身了。”孔慶菊以此為佐證,講述祁連山生態之變。
“這説明生態保護見效了。”總書記看過照片,頻頻點頭,“特別是大家的生態保護意識也增強了,看到了生態本身的經濟價值。”
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2個保護站中,有15個保護站發現了雪豹蹤跡。今年4月至7月,有綜合監測終端每個月都能捕捉到雪豹的蹤影。
向綠而行,雪豹“歸來”。
今日之中國,祁連山生態整治已成為生態環境科學修復治理的“博物館”。綠色發展的共鳴,正迴響在祁連山間。
總監製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制丨王敬東
主 編丨李璇
策 劃丨劉禛
編 輯丨蔡純琳
技 術丨毛永豐
視 覺丨郝鳳林
校 對丨孟利錚 孫潔 宋春燕 梁雅琴 閆田田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支 持丨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
掃二維碼 訪問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