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日本總務省公佈該國10月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顯示,大米類商品價格同比上漲58.9%,創下自1971年有可比數據以來的最大漲幅。另據日本農林水産省11月公佈的最新數據,10月份日本新米價格達到每60公斤23820日元(約合人民幣1116元),換算下來,每斤的大米價格約折合人民幣9元。
然而就算漲到約合人民幣9元一斤的“天價”,不少日本民眾還得面臨大米短缺難以買到的困境。日本的大米,怎麼今年變得這麼“難吃”了?
日本大米“買不著”“吃不起”
總臺記者近期在走訪日本超市時,常常會遇到因米價暴漲而深受困擾的日本民眾。有日本民眾對記者表示,“大米價格漲得挺厲害,感覺至少是有兩成。”更有日本民眾在互聯網上曬出了自己兩年內記錄下的同一品牌大米價格的變化。
“我自己一直吃的品牌,兩年前賣每5公斤1580日元,現在變成了每5公斤2980日元……”(1元人民幣約合21日元)
不過相較感嘆價格,市場上大米的短缺則是更多日本民眾所面臨的難解問題。有東京的民眾對記者説:“我家人在京都居住,京都所在的關西地區大米短缺,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所以我有時會給他們寄一些過去。”
日本超市中貼出的速食米飯限購告示
根據總臺記者的觀察,在今年八九月份,日本自給率最高的食材——大米開始出現了漲價或者斷貨的情況。各個超市裏的大米銷售區要麼是“暫時無貨,進貨時間待定”,要麼是“此商品限購,每位客人1份”的告示通知。即使是零星存在在售的大米,其價格也是近乎翻倍的上漲。供應短缺的問題在十月之後總體得到了解決,但價格卻沒有恢復到八月份之前的水平。
米貴招致日本餐廳減量、漲價
大米價格的暴漲和供應短缺對日本餐飲業的影響更是深重。自8月以來,日本幾乎所有的餐廳在米飯供應上都開始出現漲價或減量的變化。
餐飲店主米內口佳之表示,高漲的米價可能會讓他做出經營方式的改變
總臺記者走訪了位於東京澀谷的一家快餐店,店主米內口佳之表示,最近明顯感覺到了大米進貨價格的上漲,材料成本的上升正在壓縮利潤空間。為了把店舖持續經營下去,他正在考慮在不漲價的前提下,做出諸如改變套餐搭配的方式來控製成本。像是原本免費提供的米飯和小菜可能將被削減或取消。
大米,這一原本應該是日常最基礎的必需品,卻讓廣大日本民眾“買不著”“吃不起”。總臺記者在走訪了多位日本農業政策專家後,發現了掩藏在日本大米價格與供給關係這一經濟學解釋背後的“規則”。
供需關係下掩藏的日本農業政策
——“減反”
根據總臺記者的觀察與對多位專家的採訪,從供求關繫上看,基本可以總結成兩點:多重天氣災害疊加致使今年大米産量不足,以及新冠疫情後大米消費需求增加。
日本農業經濟學者小川真如表示,大米供給減少、需求增多導致米價波動
日本農業經濟學者小川真如分析説,去年日本的酷暑天氣,此後的南海海槽地震警戒信息以及今年八九月份的颱風災害,導致了大米減産;同時,市場上對於大米的需求量有所增加。諸多因素混合作用,導致了現在日本大米市場價高、缺貨的現狀。
不過掩藏在經濟規律下的,還有一條對絕大多數日本專家都諱莫如深卻更加根本的“規則”——“減反政策”。
二戰戰敗後 日本主食結構被美國改變
據專家介紹,“減反政策”,是指日本在二戰投降後推行的大米逐年減耕政策。
在日本戰敗投降後,美國開始對日本實行單獨佔領,並提供糧食援助。與此同時,日本民眾的主食結構開始逐漸發生變化,此前幾乎完全以大米為主食的餐桌上,隨著進口麵粉的到來開始出現變動,麵包、麵條等主食的比重開始增加。如此一來,大米需求量便有所減少,日本政府開始自1970年起以每年大米需求量減少10萬噸為前提,逐步減少大米耕種面積。
“減反政策”已被官宣廢止 卻仍在進行
雖然之後隨著日本國內進口糧食食材的比重增加,日本政府表示為了保障糧食供應安全,于2018年宣佈廢止“減反政策”。
但日本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主要研究員山下一仁認為,實際上日本大米的減耕政策仍在進行,以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供應的2023年産的大米為例,同比依然減少10萬噸。
減産不止 只因“有利可圖”
山下一仁認為,之所以推行這樣的減耕政策,是因為大米具有不同於一般商品的特殊屬性,其消費量不會隨著價格的波動而出現劇烈波動。
簡單比喻來説,大米價格降低一半,民眾不會多吃一倍的大米,價格上漲一倍,民眾也不會少吃一半的大米。如此一來,大米生産量增加,反而只會讓米價出現下降,對於米農來説就是“越種越窮”。日本農林水産省和日本農協通過推行逐年減耕大米來減少供應量,由此消費市場上即使大米的消費需求量出現減少,其價格依然可以維持上升的狀態。
山下一仁表示,米農在減耕後,還可以有更多時間投入副業收入中,副業收入相比于農業收入利潤率更高,因此有不少農業從業者支持這樣的減耕政策。
日本農業政策背後的“操盤手”
——日本農協
這也讓有能量左右日本農業政策的關鍵“操盤手”——主要由農業從業者以及出資贊助者共同組成的日本農協——得以持續獲得日本農民的支持,進而進一步向日本政府施壓左右農業政策。
根據農協官網公佈的信息顯示,農協不僅負責共同採購農業生産所需的物資、共同銷售農畜産品,旗下還有如“農林中央金庫”的金融機構負責儲蓄和貸款等信貸服務以及“全國農業者農政運動組織聯盟”的政治團體負責參與選舉活動,是日本政治生態中所謂的票倉。因此,其所推行的高米價思路,也一直被日本政府視為重點農業政策。
各地出現米荒
日本政府卻“充耳不聞”
針對今年各地出現的米荒,大阪府知事多次呼籲農林水産省投放政府儲備米,但日本政府均予以拒絕。
日本超市中貼出的大米限購告示
時任農林水産大臣坂本哲志表示,儲備米是在全年大米供應不足的情況下投放的,米荒將隨著新米陸續上市而得到緩解。除了100萬噸儲備米之外,日本政府每年在世貿框架下承諾零關稅進口77萬噸大米,但這些進口米從來不會進入日本國內糧食市場流通。為了維護本國米價,日本對進口大米徵收高額關稅,而在世貿框架下不得不進口的零關稅大米全部用於糧食以外的領域。
日本高米價或將成為常態
據總臺記者觀察,日本近年來物價高企,除了在日元貶值的背景下,糧食、能源、原材料的進口成本上漲之外,大米的價格上漲也逐漸成為推手。日本農業經濟學者小川真如表示,秋季的新米上市可能會給米價帶來一定的穩定,但因整體成本的上升,即使是進入冬季米價預計還會處於高位。對於日本消費者來説,可能今後不得不接受這樣米價高漲的現實。
製片人丨趙新宇 文凡
記者丨何欣蕾 林博翰 溫迪 雷昊
編輯丨金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