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儘管沒有強風暴雨,海水卻漫過大街小巷。近期,東南沿海的廣東惠州、深圳、汕尾、海南海口、廣西北海一些岸段低窪地區發生海水倒灌,21日開始各地潮位陸續下降並低於警戒潮位。專家提醒,相關部門在做好預警預報同時,沿海低窪地區單位和民眾要注意防範海水倒灌引發的電力設施損害等次生災害。
廣西廣東沿海多地突現海水倒灌
18日以來,廣西北海、廣東惠州沿海多地突現海水倒灌現象,其中北海市沿海各潮位站監測到較高天文潮位,最高潮位為1965年以來第二高。19日,廣西沿海各潮位站均超過當地警戒潮位20厘米以上,潿洲島、鐵山港、防城港、欽州港均為建站以來最高潮位。21日起各地潮位開始下降,並低於警戒潮位。
多因素造成沿海六省一市海水倒灌
專家介紹,這次海水倒灌波及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六省一市,11月中下旬東南沿海出現海水倒灌,主要跟秋颱風多發有關,單純天文大潮一般不會引起海水倒灌,此次南方地區海水倒灌有多方面的因素。
深圳大學生命與海洋學院教授牟林分析,每年的9月到11月,廣東沿海的海平面為全年最高,而2024年11月18日又恰逢農曆18,是廣東沿海天文大潮期,天文潮的高潮水位較高。在颱風“萬宜”和南下冷空氣的共同作用下,廣東沿岸出現持續較強的向岸東北風,造成海水在沿岸堆積,抬高水位。天文大潮和風暴增水共同作用下,廣東省沿海出現異常高水位,進而造成了海水倒灌。
加強防範海水倒灌引發次生災害
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中國北方、南方沿海多地先後發生海水倒灌,今年沿海發生災害性風暴潮過程總計14次,近十年間年均6.7次,今年發生次數比近十年的平均水平高出1倍多。目前中國建有國家、海區、省市三級監測預警體系,沿海有超過200個驗潮站監測潮位變化,國家海洋預報臺經綜合研判、應急會商後,會至少提前一天發佈預警信息。專家提醒,海岸地區企事業單位及民眾,在天文大潮期要加強防範,尤其是低窪地區要防範海水倒灌對電力設施設備等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