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記者從上海市消保委獲悉,近日一些平臺推出的“先用後付”新“玩法”遭到消費者吐槽,引發關注。
很多消費者反映,自己默認的付款方式莫名其妙變成了“先用後付”,不用輸密碼、刷臉或刷指紋確認就直接下單了。
有的消費者只是想收藏商品或先添加到購物車,方便比價和統一結算,卻變成了直接下單;
也有消費者根本不知道以“先用後付”的方式購買過商品,驛站裏都是自家包裹不説,後續還産生了違約金和逾期費用。
上海市消保委模擬消費者進行體驗,發現多家頭部電商平臺都推出了“先用後付”“先享後付”等消費者無需提前支付錢款,0元下單即可體驗商品,滿意後再付款的授信賒購服務。
同時,上海市消保委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一是有的平臺面向資信達標用戶默認開通了“先用後付”,或者消費者在沒注意的情況下開通了“先用後付”。然而由於“先用後付”的“一鍵購買”下單方式和原來的結算流程不一樣,造成下錯訂單、被收取逾期費用等不好的消費體驗。
二是“先用後付”0元下單不同於目前C端使用頻率更高的信用卡、消費貸等産品,不佔用消費者資金的背後依託于第三方金融機構對消費者進行授信。如果消費者未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付款,將會面臨逾期費用和信用損失,但平臺沒有很好地向消費者充分提示此類複雜金融産品的性質和逾期後果。
三是消費者想取消“先用後付”很難。不少消費者反映“先用後付”開通後,想關閉卻非常困難,一些平臺的關閉入口很深而且很隱蔽,找也找不到;有的消費者找到了關閉的路徑,卻因為有未完成的“先用後付”訂單而關不掉。
上海市消保委認為,“先用後付”作為一種新的支付模式,提供了更大的支付靈活性和購物便利性,確實有利於促進交易。既然是好事,就應該把好事辦好,
首先平臺應該讓消費者自主選擇是否開通“先用後付”,
其次要通過服務協議詳細告知消費者的權利和義務,並充分説明“先用後付”的優勢以及逾期後果、相關風險等,
同時還要設置簡單便捷的取消方式,當消費者不需要“先用後付”時,可以方便地關閉。
(總臺記者 王殿甲 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