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這段時間以來,各地降溫明顯,進入到呼吸系統疾病高發期。普通感冒、流感、肺炎支原體等多種病原混雜,出現症狀後,我們怎麼判斷到底得了哪種疾病?又該如何處理?來看專家解讀。
專家介紹,冬季最常見的是普通感冒,通常由受涼引起,主要症狀包括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可能伴有眼結膜充血水腫、流淚,一般不發熱或只有低熱,傳染性較低。而流感病毒感染常常出現高熱,體溫多在39℃以上,伴隨頭痛、全身肌肉酸痛,傳染性強,如身邊人有類似症狀需警惕流感可能性。肺炎支原體感染常常見於兒童和青少年,咳嗽以幹咳為主、無痰,可以有發熱、頭痛、咽痛,發熱程度不一,傳染性較強,常常呈聚集性發病。
中日友好醫院主任醫師陳文慧提醒,一旦出現感染,要避免盲目用藥。藥店或者是平臺上都有一些檢測的試劑盒,一旦有一些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可以先自行檢測,有基礎病的病人出現了症狀急性的加重,比如呼吸困難加重、咳嗽咳黃痰、出現咯血等這些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專家提醒,除了老人和兒童外,還有一些特殊人群需要我們特別關注。比如患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如慢阻肺病、支氣管擴張症的患者,長期口服激素和免疫抑製劑的患者以及腫瘤放療、化療的患者等等,都屬於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容易遭受呼吸道病原體的侵襲。建議大家在冬季來臨前儘早開展流感、肺炎球菌等疫苗的接種,並儘量避免前往人員密集、相對密閉的場所,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