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提問
我家孩子今年15歲,讀初三,開學沒多久就開始用身體不舒服、不想上某老師的課、壓力大等各種藉口請假不去學校,這種行為在以往也出現過,但升入初三以來更加頻繁。請問對於這樣不願意去學校、對學習很厭煩的孩子應該怎麼辦呢?為什麼孩子不能積極面對初三的學業壓力呢?
專家觀點
北京市大興區教師進修學校心理教研員、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石影:當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以各種理由拒絕去學校時,家長要調控好自己的情緒,理性且科學分析影響因素,採取有效策略進行正確引導,幫助孩子走出當前困境。
首先,家長要準確識別孩子厭學、拒學行為産生的信號。一般情況下,孩子不存在突發厭學、拒學的行為,在行為症狀表達之前必然會出現情緒或軀體症狀等問題作為提示家長的信號特徵。如:時而心境低落、鬱悶不樂;時而感覺較為亢奮,表達走出困境的“豪言壯語”;時而遇到困難就容易感到挫敗並想放棄;時而發生如頭疼、胃疼、失眠、感冒發燒等軀體化症狀;時而覺得愧對父母或老師,想取得好成績讓他們高興,卻又不願付出持久的努力等。家長如果能夠精準識別孩子發出的求助信號,就能夠及時提供物質和心理支持為孩子賦能。
其次,要精準分析孩子産生厭學、拒學行為的原因。石影通過多年的教育教學以及心理輔導實踐發現,孩子厭學、拒學的原因可以在學業、家庭及環境三個維度上進行分析。學業壓力包括學科知識難度加大、作業量大且難度增強、低效、無效學習、考試成績不理想等。家庭壓力包括親子關繫緊張、父母關繫緊張、家庭氛圍不和諧、居住環境惡劣等。環境壓力包括同學間的欺淩、同學糾紛衝突、師生間的矛盾、班級或學校氛圍不和諧等。家長要能夠憑藉觀察孩子情緒與行為、與其對話、家校溝通等多種途徑找準孩子厭學、拒學的原因,才能夠採取針對性措施助力孩子。
最後,家長如何幫助孩子走出厭學、拒學的困境呢?石影為家長提供了四個策略。第一,引導孩子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學業表現,不再苛求學業成績的高低。第二,做好家、校溝通,與學科教師共同尋找孩子的學科優勢,以修補其自我效能感。家長要堅定一個信念,那就是孩子與自己比較,無論怎樣,他都可以從眾多學科中找到自己的優勢學科,家長需要一雙發現的眼睛。
第三,“淘寶”其人格、為人處世、學業等方面的特質、優點及亮點,尋找並利用好適當的契機對其表達,以激活其向上進取的內驅力。
第四,允許孩子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把握學業進度、節奏、安排等,不再強令孩子完成任何學習任務。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