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財政部官網發佈了一則消息: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在美國華盛頓出席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期間,與美國財政部副部長尚博共同主持召開中美經濟工作組第六次會議。
譚主了解到,中美經濟工作組第五次會議剛剛于9月在北京舉行,時隔一個多月再次舉行會議,符合雙方溝通機制性安排。密集的溝通,也體現著雙方對中美經濟領域溝通渠道的高度重視。
對中美經濟領域有著長期研究的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研究員高淩雲告訴譚主:
中美之間的溝通持續順利進行,本身就是積極的信號。這次工作組會議結束後,中國財政部副部長還和美國財長耶倫進行了禮節性會談,如果談得不好,一般來説不會有這種會面,這説明這次的工作組會議還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
譚主了解到,此次會議,雙方進行交流的一個重點領域,就是“兩國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
9月份以來,中國陸續出臺了一攬子增量政策,引發了全球各國的大量關注和報道。
高淩雲告訴譚主:
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最重要的來源,因此,很多國家都很關注我們的增量政策,特別是中國的政策將對全球經濟環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給全球經濟會帶來什麼增量。
10月21日至26日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上指出,中國的增長仍將保持韌性。
這次年會,圍繞提振全球經濟增長、應對債務危機等多個方面展開討論。其中,IMF亞太部主任克裏希納·斯裏尼瓦桑就表示:“現在已經出臺的措施,大多數是在9月宣佈的,尤其是貨幣金融相關部分。我們歡迎這些政策措施。”
美方也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非常關注。
譚主梳理了9月份以來的美媒對於中國經濟的報道,但其中,存在著一些猜測和誤解,比如在介紹和解讀一攬子增量政策時,一些美媒總是盯著政策中包含的具體投資數額,一旦認為數字低於其所謂的“預期”值,就對政策效力産生質疑,繼而産生政策效果或許會不斷減弱的判斷。
專業人士告訴譚主,這次中美經濟工作組會議期間,中方專門對美方的這些疑問和誤解,作了正面解答,向美方介紹了中國一攬子增量政策接下來的時間表和發力方向。
這其中,中方特別説明了備受關注的一攬子增量政策相關力度規模的進展情況。
中方表示,政策規模較大,具體安排預計將於11月通過法定程序後予以公佈。
但是,要正確理解中國經濟形勢的走向,也不能只盯著數字。中國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不僅關注規模和力度,更強調政策的“質”,即其長遠影響和結構優化能力。
粵開證券研究院院長羅志恒告訴譚主:
就拿其中支持地方政府化債的問題來説。通過地方債務置換,拉長週期、降低成本,以時間換空間,地方政府得以騰出更多資金用於當期經濟發展和公共服務。這樣一來,就避免了財政資金的低效消耗。同時地方財政壓力緩解有利於減少乃至杜絕過去某些地方亂收費、亂罰款的現象,還優化了地方的營商環境,對於來華投資的外資企業也是一個很大的利好。
除了地方債務,本輪財政政策發力的方向,還包括銀行資本金補充來提高金融機構的抗風險能力和放貸能力,支持房地産回穩等,這些也都是從立足當下、著眼長遠的角度作出的安排。
也正是有了今年一系列宏觀政策陸續發力,投向經濟高質量轉型的戰略方向,這才有了當下中國經濟回升的態勢。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為4.8%,其中,9月份,工業、服務業、投資和零售等主要指標都有積極變化,從生産端的投資、擴産的信心,到消費端的意願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9月份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和消費品行業的採購經理指數(PMI)尤其達到了今年以來的較高水平。
量的增長與結構的優化,在同時發生。彭博社也注意到了這樣的變化,最近在一篇報道中提到,中國生産“新三樣”的公司正在迅速發展,認為“中國經濟前景悲觀”的理解過頭了。
在這樣的形勢下,美方應當對中國經濟形勢作出準確、理性的判斷,停止炒作所謂的“産能過剩”論和“去風險”。
在會議中,中方也對美對華加徵關稅、對華投資限制等措施表達了關切。
在兩國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的話題後,此次中美經濟工作組會議,還對目前非常突出的全球性挑戰進行了探討。
當前,全球經濟正處在一個重要的轉折期。
9月,美聯儲開啟了四年來的首次降息,首次降息幅度達到50個基點,並且預計在11月將繼續降息。與此同時,歐洲央行等全球其他國家央行,很多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降息。
高淩雲告訴譚主:
此前,美聯儲加息的過程,也是發展中國家債務持續累積的過程。隨著美國從加息轉向降息,資金流動性出現了一個突進突出的轉折,這會使得這些債務背後的金融風險一下子爆發出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美這次工作組會議,也在持續對這個問題進行跟進溝通,探討了共同合作幫助低收入國家應對流動性挑戰的問題。
在這些問題上同美方保持積極合作和溝通,這充分地展現了中方在幫助低收入國家、履行大國責任方面的擔當。
中國經濟,創造自身的增量,也在成為全球的期待。
掃二維碼 訪問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