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長城”正在崛起!揭開“三北”工程建設密碼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10月08日 07:43:06
央視網 | 2024年10月08日 07:43:06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們國家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孕育萌芽到如今蓬勃發展,天更藍,水更清,土更凈,山更綠。三北”工程,這一與改革開放同步實施的重大林業生態工程,就是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範例。

  上世紀70年代,在被稱為“三北”的西北、華北、東北地區,沙化土地約佔全國沙化土地面積的90%,森林覆蓋率僅為5.05%,風沙嚴重威脅人民的生存空間。

  1978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在三北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點地區建設大型防護林的戰略決策,也就是我們熟知的“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

  “三北”工程,這一與改革開放同步實施的重大林業生態工程,歷經40多年,一代又一代工程建設者們在萬里風沙線上前赴後繼、接續奮鬥,造林護綠、治沙止漠。如今,在西起新疆、東至黑龍江、橫跨大半個中國的三北大地上,眾多生態治理和綠色發展典型,如一顆顆“綠色明珠”光耀奪目。

  今昔影像 瞰“三北”變遷

  庫布其沙漠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境內,眼下,這裡“黃綠相間、生機盎然”,可曾經這裡卻幾乎寸草不生。多年來,一代代治沙人俯身沙海,實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沙模式,被聯合國稱為“全球治沙樣本”

  八步沙林場,綠意盎然。從高空俯瞰,梭梭、檸條等沙生植物佔據了整個視野,白榆、沙棗等喬木點綴其中。曾經,這裡飽受黃沙侵襲,給當地生産生活帶來巨大危害。如今,八步沙已累計完成治沙造林30.6萬畝,在騰格裏沙漠邊緣築起了一道綠色生態屏障。

  山河壯美、滿目皆綠,陜西的“東大門”潼關沐浴在和風中。黃河、渭河、洛河三河在這裡交匯。曾經,這裡風沙肆虐,樹木難成活。近年來,當地加速構建臺垣綠化工程,臺垣沿線直觀坡面植被得到恢復。

  眼前這片濕地,是寧夏青銅峽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這裡是黃河寧夏段最重要的生態廊道。自然保護區內,湖泊、河流、沼澤、灘塗等濕地類型一應俱全,是得天獨厚的生態寶地,為鳥類提供了天然的棲息環境。

  這裡是新疆阿克蘇的柯柯牙鎮,一排排楊樹鬱鬱蔥蔥。柯柯牙地處風口,曾經,這裡一年有100天刮沙塵暴,一夜可摧毀萬畝農田。為徹底根治風沙的危害,柯柯牙組織了上百次綠化造林行動,目前,這裡的森林面積超1733萬畝。

  這一片茫茫林海,是位於黑龍江西北部的大興安嶺林區,是我國重要的林業基地之一。大興安嶺森林生態系統是松嫩平原和呼倫貝爾大草原的天然屏障,1988年起,這裡有計劃地進行了中幼齡林的撫育、人工造林以及補植補造等工作,為這片土地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規模化林場助力“三北”工程攻堅戰

  分佈在燕山太行山生態涵養區和黃河重要水源地等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規模化林場,是“三北”工程攻堅戰的核心區域和前沿陣地,這些規模化林場通過打造混交林帶、應用新技術等,大力加快“三北”建設。

  在河北保定易縣東西水村附近的山上,這幾天,工人們正在對已栽植苗木的行間距和樹坑是否符合標準開展自查工作。今年,在推進“三北”工程建設中,保定市5個規模化林場試點縣謀劃實施5個1000畝以上灌木林地造林示範片區,堅持適地適樹原則,將灌木林地作為主攻方向,按照低密度造林要求引喬入灌,最大限度保護原生灌木植被,打造針闊混交、針針混交、異齡復層混交林帶。

  地處渾善達克沙地前沿的塞罕壩,是“三北”防護林工程區的一部分,在河北承德的塞罕壩機械林場,這裡的一個外形酷似“大喇叭”的儀器在操作員的調試下正在緩緩地轉動,準備向天空發射強聲波,增加降雨量。

  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科技科科長 程順:我們從今年5月份開始實施聲波增雨試驗,有效區域面積在80平方公里以上,比周邊區域增加降水比例在30%以上。

  聲波增雨技術是在一定的天氣條件下,通過聲波的機械波動加劇引發雲層中雲滴運動、碰撞、凝結,促發增加降雨。

  在青海省湟水河規模化林場,海東市樂都區大地灣生態修復工程區域內,之前破損的地形和植被以原有地形進行整理,按照科學綠化、適地適樹要求進行造林綠化。

  青海省海東市林業和草原局園林綠化服務中心負責人 任善民:這片土地就是城市周邊防護林,目的就是為了黃河高質量發展,保持湟水河水土流失減少。

  多管齊下 推進沙化土地修復

  內蒙古是我國治理荒漠化的主戰場。去年以來,當地採用多種治沙模式,推進沙化土地、退化草原等的修復與保護,有效控制風沙源區影響。

  初秋時節,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沙地“雙百萬畝”阿古拉項目區,一條穿沙公路將項目區一分為二,項目區內草木蔥綠,綠意盎然,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長廊。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後旗阿古拉鎮雅敏嘎查村民 都扎拉嘎:以前我們去旗裏買飼料需要2個多小時,現在公路通了以後,我們去旗裏就1個小時。路修好了以後,交通方便,快遞也到我們村了,我們通過直播賣奶製品,收入也增加了。

  圍繞“穿沙公路”開展沙化土地綜合治理,近年來,通遼市科左後旗先後建設了通遼市科左後旗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雙百萬畝”項目、153.11萬畝的山水工程項目。

  而在渾善達克沙地治理項目區,當地“合作社+農牧戶”模式在治沙進程中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額爾登達來嘎查好勒寶養殖專業合作社今年申請了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項目,44天的時間裏,完成了2070畝的沙障、38500畝的網圍欄以及9380畝的施肥作業。項目的參與者來自周邊4個嘎查的156名牧民,一天收入在300元左右。通過這種模式,不僅提高了牧民的治沙積極性,集體收益也達到了90多萬元。

  一張藍圖繪到底 一茬接著一茬幹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作為一項建設週期超過70年的大型工程,“三北”工程目前正值六期工程建設期,是鞏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關鍵期,也是推動“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

  如今,圍繞荒漠化治理的重點、難點,“三北”工程攻堅戰正加速推進,無數工程建設者接續奮鬥,努力創造著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更加濃郁的綠色在祖國北疆不斷鋪展。

編輯:郭倩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綠色長城”正在崛起!揭開“三北”工程建設密碼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