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有水,但又缺水,黃河流域的人均水資源量仍在國際認定的極度缺水標準之下。長久以來,水資源短缺制約著黃河沿線的經濟社會發展。
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成為當前黃河流域治理的主要目標任務。近日,沿黃九省(區)政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商研討第七次會議在山西運城召開,核心議題就是“加強黃河流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數據顯示,我國水資源總量28000多億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而這項人均數據在黃河流域只有473,聯合國認定的極度缺水標準為人均500立方米。
開源節流,刻不容緩。在推進水資源跨區域和區域內調配的同時,又要不斷提升節水技術能力。
四水四定,即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産,是黃河流域水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剛性約束。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説,要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産業發展,大力發展節水産業和技術,大力推進農業節水,實施全社會節水行動,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
近年來,沿黃九省(區)統籌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水工程建設,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有了顯著提升。
內蒙古政協相關負責人説,當地聚焦河套灌區秋澆用水量大這一難題,聯合內蒙古農業大學、自治區農科院等單位成立農業節水專項攻關課題組,連續兩年在河套地區4個重點旗縣,從灌溉方法、配套農藝、品種調整等三個方面開展秋澆春匯節水技術試驗。
在推進工業節水減排方面,山西突出鋼鐵、焦化、化工等行業,全面推動節水技術裝備升級改造和廢水循環利用等,成功創建63家省級節水型企業、5家省級節水標桿企業、2家國家“水效領跑者”。2023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94%,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至9.5立方米,走在全國前列。
山東出臺節水行動實施方案,將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納入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制定出臺水資源論證、計劃用水管理、用水定額管理等系列管理制度和節水激勵政策若干措施。從2023年起,將每年3月22日至4月22日確定為全省“節水宣傳月”,累計評估省級節水教育實踐基地38家,擴大了節水宣教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介紹,黃河流域農業灌溉畝均用水量從420立方米下降到288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也大幅減少,均優於全國平均水平;流域內68%的縣域建成節水型社會、66%的高校建成節水型高校。
黃河流域內有多個農産品主産區,也是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基地,還是國家生態文明戰略的關鍵區域,但是水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撐能力不足,供需矛盾亟待破解。
針對當前黃河流域水資源現狀,業內人士建議:
其一,要大力推動水利工程體系建設,增強水資源調控能力。甘肅、寧夏、陜西等省份與會人士説,南水北調西線工程作為我國水資源配置“四橫三縱”總體格局中重要一縱,是解決黃河“水少”的戰略舉措,要加快規劃論證,爭取早日開工建設,為黃河流域增水。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山西省政協相關負責人表示,位於晉陜交界的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已開工建設,是黃河流域水利樞紐新標桿,不僅能夠有效解決受水區水資源短缺問題,同時將沿黃高揚程提黃灌區改變為自流灌區,可大幅度降低灌溉提水成本,有力保障國家糧食生産安全。建議同步考慮、提前謀劃古賢山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將其納入國家“十五五”水利規劃。
其二,加大科技對産業和基礎設施的支撐力度。建議國家有關部委加大産學研用結合力度,針對沿黃農業節水與生態環境、控水與保糧等突出問題上予以研究突破;在高標準農田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單産提升工程、國家節水增糧推進縣等節水相關項目上給予沿黃省(區)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技術指導。推廣工業節水技術,加快推進高耗水行業、重點用水企業節水改造,在鋼鐵、石化化工、建材、有色等行業開展重點用水企業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大力推廣高效循環用水技術。減少城鎮用水損耗,實施城鄉供水管網基礎設施改造,完善節水器具推廣補貼政策,持續開展節水型高校建設專項行動,嚴控高耗水服務業用水,加強節水宣傳教育和科學普及,提升公眾節水意識。
其三,因時因地調整用水指標分配比例。青海、陜西、寧夏、河南、甘肅等多個省份建議以調整“八七”分水方案為契機,對黃河耗水指標在干支流和不同工程間適當進行調整,統籌分配給黃河上、中游缺水地區使用,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提供必須的水資源支撐。
其四,推進水利、農業、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部門在黃河流域的緊密合作,圍繞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的目標,加強科研合作,形成共識,並不斷完善相關制度,推動治理工作的有效進行。(記者 王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