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規模持續擴大 如何抓好數字人才培養機遇期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4年10月06日 07:36:42
中國青年報 | 2024年10月06日 07:36:42
原標題:如何抓好數字人才培養機遇期
正在加載

  不久前,我國首批數字經濟專業碩士生陸續踏入校園。在談到選擇這一前沿專業的理由時,多名接受採訪的新生表示,他們是被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態勢及其就業前景所吸引,對該領域的發展充滿信心與期待。

  日前,在2024年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數字人才培養”交流活動上,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數據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烈宏指出,國家數據局成立後,在數字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未來願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培養出一批既掌握數字技術、又懂得經濟管理的複合型人才,一批適應數字經濟時代需要的數字化領導者、數字化技術專家和數字化管理人才。

  國家數據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10%。然而,與其快速發展不匹配的是,數字人才的供給遠不及需求的增長。《産業數字人才研究與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估算,當前我國數字人才總體缺口在2500萬至3000萬左右;在數字産業化人才方面,算法研發與開發人才緊缺度最高,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技術方向需求尤為旺盛。

  “當前招聘市場呈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可之(寧波)人工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冠認為,在人工智慧人才需求的金字塔中,最稀缺的是頂尖的産品經理,其次是優秀的算法研發人才。此外,許多關鍵而細緻的崗位亟待填補,比如能夠將複雜模型精準應用於産業場景、實現工程化落地的專業人才,對産業場景的理解深度有著極高的要求。

  在細分領域中,王冠提到,高效、大規模、高質量的數據處理技能極具價值,是項目成功的關鍵所在,值得有志於該領域的人才重視,“但遺憾的是,許多高學歷人才往往對此有所忽視”。

  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表示,在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今天,培養面向未來的數字人才、發展數字教育,是促進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成為教育界、政府機構以及企業共同面對的國家戰略需求和時代使命。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更廣泛、更深入、更系統地加強數字人才培養迫在眉睫。

  首經貿發展規劃處處長、學科建設辦公室主任阮敬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該校開設數字經濟專業正是精準對接了這一時代需求,構建了“經濟基礎+數字技術+專業領域+管理科研”的全方位課程體系,旨在培養掌握數字經濟基礎理論知識,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數據分析工具的交叉複合型人才。

  課程比重設置也是常見問題之一,是重“數字”還是“經濟”,意見不一。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翁翕指出,構建數字經濟課程體系是一項既需廣度又求深度的複雜工程,想達成“既要、又要、還要”各種大拼盤是非常困難的,建議按照重視基礎、重視交叉、需求導向理念進行一些授課方式的變革。

  新專業建設雖挑戰重重,但可以用“摸著石頭過河”的務實策略靈活應對。比如,針對無現成教材問題,特色課程採用最新的研究成果作為教學材料,基礎課程則優選現有的教材或自行編纂。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楊建軍強調,現有的人才標準化工作已不能滿足數字經濟發展的需求,數字人才標準的制定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産業界、標準化機構、評估機構、教育機構以及服務機構等各方共同努力,呼籲推動相關職業標準的研究和制定,以促進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

  多名受訪專家指出,高校既要“頂天”,追求科研卓越,不斷突破人類認知極限,也要“立地”,重視産業落地,要更緊密聯結産業,縮短理論與實踐距離。

  作為首屆數字經濟學專業碩士生,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的謝瑜、戴大為都提出,希望業內知名人士到校交流或有前往企業實習的機會,以便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興趣方向,更有針對性地規劃學習路徑。

  目前,已有不少高校作出有益嘗試。浙江大學“中國數字貿易大講堂”系列講座邀請企業家們走進課堂,迄今已成功舉辦了300余場,為學生搭建了與業界精英直接對話的橋梁;由本科院校教師、企業界負責人和高職教師等組成的産教融合團隊,出品的《跨境電商理論與實務》成為熱銷教材。

  “目前在産教融合方面,東部一些省份相對於浙江、廣東弱一點,中西部的高校更欠缺一些。”浙江大學中國數字貿易研究院院長馬述忠強調,如何使東西部的産教融合在數字經濟浪潮裏迎頭趕上非常關鍵。從人才需求層次定位的角度,他還提出一項重要策略:在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中,應巧妙實現高職畢業生與本科生之間的錯位競爭,促進人才市場的多元化與和諧發展。

  如何將産業界的最新需求與教育資源緊密結合,或是把産業界的資源與教育的需求緊密結合,培養出適應未來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王冠認為,産教融合模式構建了一個多方共贏的生態系統:企業得以吸納高素質人才,推動創新發展;高校通過與企業合作,獲取寶貴的數據資源,豐富教學內容與實踐案例;學生獲得了直接深入行業前沿的學習與實踐機會,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基礎。該模式有效促進了教育鏈、人才鏈與産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實現了互利共贏的良性循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婉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劉珊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數字經濟規模持續擴大 如何抓好數字人才培養機遇期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