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七十五載 | 步穩蹄疾,教育發展足跡堅實有力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10月05日 14:43:06
央視網 | 2024年10月05日 14:43:06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新中國75年的發展和變化令世人驚嘆,歷史性跨越的背後離不開教育的偉大力量。從10個人裏8個是文盲,到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60%,75年來,中國人的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升,為國家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今天的《追夢七十五載》,我們一起來探尋新中國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的發展之路。

這個國慶節,除了旅遊、逛街,年輕人還有一個新選擇——上“夜校”。樂器、舞蹈、非遺手作,在北京國貿這個青年夜校裏有上百門課程,平時只能白天上班、晚上“學藝”的上班族們正在利用假期充實自己。

“夜校”這個帶有年代感的名字正成為這兩年全國各地的流行詞,很多年輕人在這裡找到了“解鎖”新技能的學習熱情。而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夜校最重要的作用卻是教人們識字掃盲。

在農民夜校上識字班、趕著牲口邊幹活邊認字、運動員比賽時寫對字才能起跑,鏡頭裏展現的正是新中國成立初期轟轟烈烈的掃盲運動。那時,全國5.4億人口中有4億多都是文盲,十里八村都找不到幾個識字的人。要把中國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改造成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國,提高勞動者的文化知識是關鍵。從1950年開始,一場大規模的掃盲運動在全國各地迅速展開。

1949年出生的趙解放與共和國同齡。他回憶説,父母這一代人沒有文化,做過各種雜工,解放後才有了上學的機會,這一經歷讓趙解放一家形成了重視教育的傳統。

趙解放説:“我兩個姐姐陸續上了大學,我後來就到南京林業大學上大學,我女兒現在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任教,博士畢業。我們一家這個接受教育就是一代比一代,更系統,更全面。”

趙解放一家三代,是中國人口素質變遷的真實寫照,也是中國教育75年巨變的時代見證者。土房子、舊黑板、泥操場,曾是趙解放那一代人記憶中的校園,隨著時代發展,教育現代化的步伐也越來越快。

在大江南北的校園裏,綠意蔥蘢的校園環境、寬敞明亮的智慧教室、專業的學科實驗室、多功能的體育場已成今天的常態。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佔GDP已連續10多年不低於4%。

75載歲月變遷,各地中小學不僅硬體環境提升,教學質量也突飛猛進,教育服務更加公平可及。這是前不久新疆阿瓦提縣第八中學與浙江諸暨學勉中學聯合開展的一堂綜合實踐課,同學們侃侃而談、自信飛揚。一根網線、一個屏幕,讓東西兩地學校形成了教學共同體。

打牢基礎教育的地基,讓每個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到2023年,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已達95.7%,基礎教育從“有學上”步入“上好學”的新階段。高等教育也實現了普及化,“一五計劃”期間,高校向國家輸送畢業生不到5萬人,如今我國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已超過2.4億,高校成為科技創新生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

當今時代,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教育成為聯接這三者的紐帶。經過75年不懈努力,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且有質量的教育體系,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人才資源總量、科技人力資源均位居全球首位。站在建設教育強國、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新起點上,教育正在不斷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實國家富強之基。

編輯:劉潔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追夢七十五載 | 步穩蹄疾,教育發展足跡堅實有力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