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秒別眨眼,看國之重器彰顯中國力量、中國底氣!

來源:央視財經 | 2024年10月01日 20:09:28
央視財經 | 2024年10月01日 20:09:28
原標題:
正在加載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每一道軌跡都銘刻著

  國家與民族的奮鬥和夢想

  今天(10月1日)

  新中國成立75週年

  回望這段旅程

  中國憑藉其強大的

  掘進力和洞察力

  智造力和行動力

  創新力和探索力

  一步步詮釋了何為

  中國速度、中國力量

  中國智慧、中國良方

  戳視頻

  看國之重器彰顯

  中國力量、中國底氣!

  掘進力

  “奮鬥者號”是中國第一台到達全球海洋最深處開展科考和作業的載人潛水器。2020年,“奮鬥者號”在馬裏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度為10909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也實現了首次在萬米海底的視頻直播互動。

  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奮鬥者號”總設計師葉聰表示,4年來,“奮鬥者號”已累計完成230次下潛,其中深度超過萬米的有25次,讓32人到達萬米海底開展作業,持續刷新萬米下潛人次紀錄。同時,這些成功的下潛也獲得了大量寶貴的數據和樣品,為推動全球深淵探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國首個深水高壓氣田——“深海一號”二期天然氣開發項目在海南島東南陵水海域正式投産,標誌著中國完全攻克深水高壓油氣藏開發這一世界級難題,深水複雜油氣資源開發能力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深海一號”二期開發項目,自主建成全球首套千米級深水發球管匯等關鍵設施,完成國內最長深水油氣管道鋪設,多次刷新深水油氣開發作業行業紀錄。

  洞察力

  中國天眼FAST世界最大、靈敏度最高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其綜合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自運行以來,FAST在脈衝星、快速射電暴、納赫茲引力波等領域取得了多項重要原創性成果。9月25日,中國天眼FAST核心陣試驗樣機建設正式啟動,將有望進一步大幅提高FAST望遠鏡的天文觀測能力。

  深中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交通樞紐工程,全長24公里,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是當前世界上綜合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並創下了多項“世界之最”。

  主跨達1666米,是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鋼箱梁懸索橋。

  橋面距離海平面高達91米,相當於30層樓高,是目前世界最高通航凈空的海中大橋。

  主塔高270米,相當於90層樓的高度,是目前世界最高的海中橋梁主塔。

  單個錨碇重約100萬噸,面積相當於17個國際標準籃球場,是當前世界最大海中錨碇。

  由於身處珠江口颱風頻發區,團隊研發了全新的氣動外形,能抵禦17級颱風

  智造力

  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白鶴灘水電站,左右兩岸共佈置16台單機容量10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是目前世界上單機容量最大的水輪發電機組。機組水力設計、電磁設計、通風冷卻、高性能材料研發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遼寧艦

  2012年9月25日,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付海軍,標誌著我國特色航母之路正式啟航

  2017年11月,遼寧艦組織艦載機夜間起降訓練。這意味著中國航母遼寧艦編隊初步具備形成全天候作戰的能力,朝著實戰化能力形成邁出了關鍵一步。這也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艦載機飛行員夜間起降技術的國家

  山東艦

  2023年4月,由中國首艘國産航母山東艦組成的航母編隊4月穿越巴士海峽,經過台島東南海域展開首次西太平洋訓練。航母編隊出島鏈開展軍事訓練成為常態。

  福建艦

  2023年11月30日下午,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披露了我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開展係泊試驗的消息。

  2024年5月8日下午,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圓滿完成為期8天的首次航行試驗任務,順利返回江南造船廠碼頭。

  行動力

  9月26日,我國橋梁建設再次迎來重要突破。由中國鐵建鐵四院設計、中鐵四局承建的萬噸非對稱曲線斜拉轉體橋——九江快速路跨廬山站轉體斜拉橋順利完成轉體施工,標誌著我國橋梁建設技術邁上新臺階。

  花江峽谷大橋全長2890米,是貴州省六枝至安龍高速的控制性工程,預計2025年建成通車。大橋橋面與谷底水面的落差達625米,與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的高度相當。建成後,它將成為世界最高橋和最大跨徑的山區橋梁,未來也將是屹立在貴州群山間的一座新地標。

  創新力

  C919大型客機是我國按照國際民航規章自行研製、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大型噴氣式幹線客機。最大載客量192人,2022年交付首家用戶。

  9月19日國産大飛機C919首次飛抵拉薩,為後續滿足高高原航線運行需求和高原型研發奠定基礎。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八號,20多年來,我國先後實施13次載人飛行任務,22名航天員逐夢蒼穹,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再到長期在軌駐留,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參與見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建設的每一步,將祖國榮耀寫滿太空。

  探索力

  北斗系統工程自立項以來,已經走過波瀾壯闊的30年。2022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産業總體産值達到500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76%。

  2022年以來,北斗系統加速融入電力、自然資源、農業、通信、交通等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催生了很多充滿想象力的應用方式。而在大家常用的導航領域,國內多個導航地圖供應商正式切換為北斗優先定位,日均使用量已超過3600億次

  2035年前,我國將建設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慧的綜合時空體系。

  中國空間站已全面建成並轉入應用與發展階段,並取得了一定成果。9月25日,2024中國載人空間站空間科學與應用學術年會在陜西西安舉行,會上集中發佈了載人空間站科學與應用進展。

  自空間站建造以來,已在軌開展110余項實/試驗,獲得科學數據265TB。據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介紹,目前正在通過引入人工智慧技術,構建空間站天地一體的智慧運控和大數據平臺。通過科學數據和樣品共享數據庫,助推重大科學成果産出和科學發現。

  從嫦娥一號拍攝全月球影像圖,到嫦娥四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從嫦娥五號帶著月壤勝利歸來,再到如今嫦娥六號月背“挖寶”歸來。20年來,中國探月工程不斷刷新人類月球探測的紀錄

  從廣袤的深海到遙遠的星辰大海

  從微觀世界到宏觀宇宙

  大國重器正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

  帶我們突破技術的桎梏和枷鎖

  邁上強國新臺階

  願以寸心寄華夏

  且將歲月贈山河

  中國力量彰顯中國底氣!

  今天,祝福中國!

編輯:邢斯馨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60秒別眨眼,看國之重器彰顯中國力量、中國底氣!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