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實現“隔空把脈” 科技賦能繪就好“豐”景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9月29日 15:53:24
央視網 | 2024年09月29日 15:53:24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顯示,全國秋糧已收穫26.3%,同比快2.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秋糧收購也陸續展開。

  目前,黃淮海地區的秋糧收穫已過兩成。2024年,河北省的3700多萬畝玉米自南向北已陸續進入收穫期。為加快秋糧收穫進度,減少糧食損失,河北各地科學調度玉米聯合收割機和拖拉機等機具,確保成熟一塊、收穫一塊,力保秋糧豐産豐收。

  湖北省大冶市36萬畝中稻陸續成熟。目前,已完成收割面積7萬餘畝,將於10月中旬前全部收割完畢。2024年,當地“跨村聯建”高標準農田,實現“散田”變“整田”,畝均産量突破1100斤。

  在山東鄒平,90萬畝玉米迎來豐收。鄒平市共有糧食加工企業63家,收割好的玉米直接被送到糧食加工廠進行烘乾、加工處理。當地供電部門推進“村網共建”服務舉措,持續加強農村電網管理和烘乾、加工設備維護,確保秋糧顆粒歸倉。

  地處吉林省水稻主産區的蛟河市,水稻種植面積15萬畝。2024年,當地通過提高機械化水平,進一步降低機收損失率。這家農場新增的半喂入式水稻收割機,相比傳統收割機,每畝地減少約30斤的稻粒損失。

  隨著全國各地新季秋糧陸續收穫上市,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預計2024年秋糧旺季收購量在2億噸左右。作為國家政策性糧食收購的執行主體,中儲糧集團已完成全國900余家所屬庫點的智慧化糧庫系統升級。目前,地處秋糧主産區的中儲糧各分公司全力做好倉容、資金、人員、設備等各方面準備,迎接秋糧入倉,助力守住農民“種糧賣得出”的底線。

  高粱迎豐收 畝均增産10%

  在河北衡水景縣的高粱種植基地內,放眼望去,沉甸甸的高粱穗隨風搖曳。一台臺收割機隆隆作響、來回穿梭。

  近年來,當地大力發展節水抗旱、易管理、收益高的高粱産業。通過引入“農機裝備+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讓高粱從種到收,全過程實現了數字化智慧管控,不僅提高了作物産量和品質,而且有助於降低生産成本,糧食産量提高10%以上,節省人工90%以上。2024年,當地高粱總種植面積10萬畝,畝産值達2800元左右,預計10月初全部收割完成。

  1400多萬畝大豆進入收穫季

  眼下,黑龍江省大面積開啟秋收工作。在黑龍江墾區,1400多萬畝大豆進入收穫季。2024年的大豆長勢如何?

  種植高油高産品種 既豐産又增收

  黑龍江墾區軍川農場大豆正在收穫,它的高度大約有80厘米,上面的豆莢在40—50個,豆莢也都是鼓起來的,説明這個大豆的産量很好。怎麼判斷它成沒成熟,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來聽它的聲音。這種清脆的聲音就代表著大豆已經成熟了,這也被種植戶們叫做“大豆搖鈴”。

  剛收穫回來的大豆顆粒飽滿、顏色金黃。種植戶介紹,它的特點就是含油量高,適合用來榨油,而且這個品種還抗倒伏,産量也高。在收穫之前,這個地塊進行了測産,畝産可以達到250公斤以上,並且種植高油的品種,黑龍江省還有補貼,所以這裡是既豐産還增收。

  機械收穫高效減損 秸稈還田提高肥力

  大豆種得好、長得好,怎麼才能收得好?就是靠這种先進的大型收割機。種植戶介紹,像這樣的收割機,每台每天可以收穫大約1500畝耕地,是普通收割機的三倍以上,大幅提升了作業效率。

  通過一些電動功能的控制,就可以做到把大豆植株盡可能完整收穫。還可以根據作物潮濕程度,調節大豆脫粒的力度,減少破損,真正做到了降低機械收穫的損耗浪費。並且,它還能把大豆的秸稈粉碎,進行拋撒還田。大豆秸稈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和營養元素,還田後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進作物生長。

  糞肥拋撒種養循環 實現農業綠色發展

  在收割機的後面還有兩台大型的車輛,它們正在進行的就是固體糞肥拋撒作業。正所謂“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畜禽的糞便經過無害化處理後就成了農作物所需的重要肥料——糞肥。

  這個肥料養分豐富,能夠滿足作物生長的養分需求,所以它可以替代部分化肥施用。它還含有有機質,可以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為農作物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同時,糞肥還田還是促進種養循環,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有效途徑。

  目前,黑龍江省玉米、大豆、水稻三大糧食作物都進入成熟期,大面積秋收工作也全面展開。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農情調度顯示,2024年,黑龍江省糧食生産面積增、結構優、長勢好,糧食豐收已成定局。

  水稻成熟迎收穫 大型機械助力收割

  這段時間,安徽馬鞍山含山縣的水稻陸續進入成熟收割期,趁著這段時間的晴好天氣,當地組織大型機械和人員,展開收割作業。2024年的收成怎麼樣?

  在馬鞍山市含山縣陶廠鎮,3台收割機正在加緊作業。這一片高標準農田種植的是300多畝雜交水稻,也就是我們常説的中稻,像這樣3台收割機大約一天半左右就可以完成收割。

  45萬畝水稻迎收穫 收割工作持續至10月底

  2024年,含山縣全縣水稻種植面積45萬畝。由於品種的不同,全縣的水稻收割工作將持續到10月底到11月初。

  一邊是收割機在收割,另一邊粉碎機也正在作業。當收割機完成收割之後,粉碎機就會把田裏的秸稈就地粉碎、就地還田,用作肥料,也為10月上中旬油菜的種植做準備工作。

  這片田是含山縣的高標準農田,同時,也是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片。性誘劑、太陽能滅蟲燈等綠色防控讓2024年水稻種植過程中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讓水稻更綠色更健康。

  水稻收割後,最重要的就是烘乾作業。因為收割下來的水稻含水量一般在22%至30%,如果碰上連續的雨水天氣,含水量就會更高,如果沒有及時烘乾,水稻容易發生霉變。為了保障水稻能夠及時烘乾、存儲,當地調配了大型烘乾機、發揮糧食烘乾中心的作用,做到就近烘乾,持續作業,確保應收盡收、顆粒歸倉。

  以陶廠鎮為例,每天大約能收5000畝水稻,現有30台(套)烘乾設備,這樣的烘乾能力是可以滿足需求。目前,整個含山縣的水稻總産量在24.5萬噸以上,全縣投入的烘乾機組達279台(套),日烘乾能力超過4500噸。

  種植戶介紹,2024年水稻每畝平均産量在1100斤左右,有些高標準農田畝産能達到1300斤。含山縣地處安徽省的東部,這裡的水稻收割工作目前已經開始,安徽全省的水稻收割預計將在10月底基本完成。

  科技助力鄉村振興 農業實現“隔空把脈”

  當前,數字化、智慧化新技術越來越多的應用在農業領域。在遼寧大連,可視化數字農業管理系統的運用,實現了農業種植“遠程把脈”,助力農戶增産增收。

  在遼寧大連,現在正是葡萄收穫的季節,葡萄種植戶運用可視化數字農業管理系統,實現了葡萄的增産增收。

  過去種地靠人力,現在種地靠算力。數字農業管理系統利用傳感器對作物生長環境的溫度、濕度等數據進行全時段跟蹤記錄。對記錄下來的數據進行實時分析研判,科學指導農業生産。

  據了解,目前,可視化數字農業管理系統已實現全部技術國産化。其中,包括59類作物、119個品種的數據模型,廣泛應用於農業、林業、畜牧業等多個領域。

編輯:楊書傑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農業實現“隔空把脈” 科技賦能繪就好“豐”景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