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村寨展“新顏” 宜居宜業産業興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9月25日 11:29:57
央視網 | 2024年09月25日 11:29:57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俯瞰多彩貴州的黔山秀水,滿眼是風景,處處見發展。化屋村的人們現在日子過得怎樣?

  在化屋村的自由組,這幾天村里正在準備慶豐收、迎國慶的活動,現在一部分村民在綵排,現場十分熱鬧。

  慶豐收迎國慶 村民搞起服飾秀

  這些節目都是村民們自編自導自演的,正在綵排的節目叫民族服飾秀。人們展示著本民族的服飾文化,也秀出在新時代裏滿滿的幸福感。 整個化屋村的284戶村民,有苗族、彝族和漢族,其中苗族人口超過96%。現在家家戶戶都是灰瓦白墻的二層小樓,庭院整潔乾淨。要想知道村裏變化到底有多大?那就得打開時空之門,穿越回去看一看。

  打開時空之門 重返懸崖村寨

  這是用虛擬技術還原的十多年前化屋村的麻窩寨組。那時,化屋村有34戶150多人住在這樣的老房子裏。由於石漠化嚴重,缺少泥土,當時房屋的墻體是用樹枝編織而成。由於有縫隙,村民們就用牛糞便把縫隙糊起來,勉強解決漏風問題。像這樣的房子一般是在60—80平米左右,分為伙房、堂屋和廂房。伙房又用簾子隔開,一邊當主臥,一邊建灶臺。當時,人們的生活條件是非常艱苦的,村民家裏只有些鍋碗瓢盆、水壺等簡單的生活用品。用水靠背、用電不穩,當時這兒的人們有一句俗語:“石旮旯裏刨苞谷,哄飽肚皮不賺錢”。

  除了生活條件艱苦之外,當時人們出行更是難上加難。從山腳到山頂是有一條羊腸山路,在兩公里左右,它的落差卻有300多米,最狹窄的地方需要用手扒著岩石才能通過,地方人稱為“手扒岩”,出一趟村需要走上兩個多小時。人們世代攀爬的大山,阻礙了發展的腳步。

  從手扒岩到高速路 搬遷開啟新生活

  2009年,在對點幫扶單位民建中央的幫助下,20多道彎的瀝青路通進了化屋村。這裡的美麗開始被外面知曉。黨的十八大以來,當地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鴨池河大橋建成通車後,連通了附近的5條高速公路。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當地啟動了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曾經住在麻窩寨組的34戶村民,都搬遷到了我現在所在的化屋村自由組。

  村裏發展起了旅遊,這兩年,化屋村新修建了一條鄉村旅遊公路,沿江步道也投入了使用。一些鄉村民宿進行了升級,打造自己的旅居品牌。目前,村裏60多家民宿和農家樂生意都不錯,化屋露營也成為村子裏一張旅遊新名片。這個國慶節,40多頂帳篷都已經被提前預訂滿了。當地還聯動附近的其他景區,開發水上觀光遊、滑翔傘等文旅新産品。2023年,化屋村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3萬元。

  宜居宜業産業興 鄉村振興齊發力

  如今,化屋村還有了自己的演出隊伍。隨著鄉村旅遊的發展,當地的黃粑、黃金李、辣椒等農特産品也通過線上線下走出了大山。在搬遷小區的活動廣場上,這次還專門設置了鄉村能工巧匠技藝展示區,村民們展示著刺繡、蠟染、葫蘆烙畫、剪紙等技藝。從手扒岩到百里畫廊,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人們一起努力奮鬥步步向前,把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編輯:楊書傑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懸崖村寨展“新顏” 宜居宜業産業興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