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開羅9月19日電 題:布林肯十訪中東再無果 加沙停火依舊難
新華社記者姚兵 王卓倫 董修竹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8日至19日訪問埃及。這是自去年10月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布林肯第十次訪問中東,也是他首次把以色列排除在中東行程之外。
分析人士指出,布林肯此行正值黎巴嫩發生傳呼和對講設備爆炸事件、中東形勢持續升級之際,其目的是爭取埃及在加沙停火談判上的支持,但並未達成所期成果。另外,布林肯未去以色列也反映出談判陷入僵局的現實。
9月18日,在黎巴嫩貝魯特的通信設備爆炸遇難者葬禮上,一名真主黨成員手中的對講機卸下電池。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預定目的未實現
埃及總統府18日發表聲明説,埃及總統塞西當天與來訪的布林肯討論了如何加強埃及、卡塔爾和美國在推進加沙停火談判、交換被扣押人員以及運送人道主義援助方面的合作問題。雙方一致認為,“兩國方案”仍是實現地區持久和平與安全的途徑。
埃及外交和移民部長阿卜杜勒阿提隨後與布林肯舉行聯合新聞發佈會時重申,埃及不接受在拉法口岸巴勒斯坦一側和“費城走廊”部署任何軍事力量。
“費城走廊”是指加沙地帶與埃及邊界一段長約14公里、作為軍事緩衝區的狹長地帶。以軍5月宣佈已從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手中奪取對該地帶的控制權。哈馬斯要求以色列從“費城走廊”撤軍,以方則堅持不撤,這成為導致雙方談判陷入僵局的主要原因之一。
9月11日,在加沙地帶中部努賽賴特難民營,人們聚集在以軍轟炸後的學校廢墟附近。新華社發(馬爾萬·達烏德攝)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摩西·達揚中東和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哈雷爾·霍雷夫表示,布林肯此訪試圖提出讓巴以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他頻繁訪問埃及,主要是因為埃及在當前巴以衝突中扮演了調解人的角色,布林肯將其視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國家。有分析指出,埃及沒有在“費城走廊”等關鍵問題上改變立場,布林肯此訪的主要目的落空。
有美國媒體披露,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已私下表示,“不管壓力多大”,都不會滿足哈馬斯對“費城走廊”的要求。
首次跳過以色列
與本輪巴以衝突以來布林肯前九次訪問不同,他這次沒有前往以色列。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這表明布林肯意識到此行不會帶來期望中的突破。
5月1日,在耶路撒冷,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右)會見到訪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新華社發(以色列政府新聞辦公室供圖)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也刊文説,加沙停火談判在美國總統拜登任期臨近尾聲時已陷入僵局。“很明顯,布林肯對以色列的訪問收效越來越小,甚至可能適得其反。”
埃及中東戰略研究與國家安全論壇執行主任阿卜杜勒-穆赫迪·穆塔韋表示,布林肯此訪不到以色列,主要是因為以色列對加沙停火協議的立場沒有改變,美國也沒有新提議。
本月初,美國稱加沙停火協議談成90%,但內塔尼亞胡隨後否認了這一説法,稱停火協議“並未接近達成”。
有分析指出,以方目前對美國推動的停火談判意願不強,布林肯此訪避開以色列,降低了與內塔尼亞胡發生正面衝突的風險。此外,美國民主黨內部反對美國支持以色列軍事行動的聲音越來越大,拜登政府試圖在一定程度上同內塔尼亞胡保持距離。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張楚楚説,從7月底時任哈馬斯政治局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亞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遭暗殺身亡,到最近黎巴嫩傳呼和對講設備爆炸事件,一系列事件表明內塔尼亞胡對拜登政府推動的停火談判意願不強。隨着美國大選將至,拜登政府開始縮小目標,更關注解救被哈馬斯扣押的美國籍人質等短期內可能實現的目標,或將有助於民主黨政府顯示外交政績。
美國精力被分散
本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美高官頻繁到訪中東,僅布林肯就進行了十次中東之行,但都未取得實質性成果。分析人士指出,美方在巴以問題上始終“拉偏架”,偏袒以色列,並不斷軍援以色列,致使停火談判久拖不決。隨着美國大選臨近,拜登政府在巴以問題上的關注度有所降低。
7月24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數以千計的抗議者在國會大廈外對此表示抵制。圖為抗議者在美國國會附近的聯合車站聚集。新華社記者胡友松攝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中東問題專家埃亞勒·齊塞爾表示,儘管美國對以色列有一定影響力,特別是在軍事援助和資金支持方面,但美國並未對以色列施加強制性干預。此外,美國目前正忙於國內選舉事務,缺乏足夠的時間和耐心來處理此類國際問題,拜登政府還擔心對以色列施壓可能對民主黨選情産生負面影響。
在埃及赫勒萬大學政治學教授馬吉德·布特羅斯看來,拜登政府目前專注於為美國副總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拉票,“這導致華盛頓現階段對以色列的影響力大大降低”。
山東師範大學中東研究中心副主任、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趙北平指出,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維護美國的霸權利益。只要美國只顧一己私利,斡旋就很難成功。
简体
繁体
拼音
蓝底黄字
黄底黑字
黑底黄字
原始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