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在北京這座古老而又現代的城市中,有一條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今年7月,“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經7個多世紀演進發展而成的北京中軸線不僅是地理上的坐標,更是中華文化的深厚積澱與智慧結晶。《中國新地標》今天讓我們跟隨記者領略北京中軸線的獨特魅力和持久生命力。
當地時間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産大會上,“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這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城市軸線,北起鐘鼓樓,向南經萬寧橋、景山,過故宮、端門、天安門、正陽門,直至南端永定門。而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和先農壇,則分列中軸線東西兩側,共同形成了全長7.8公里的世界最長城市軸線。北京中軸線始建於13世紀,成型于16世紀,經歷了7個多世紀的不斷完善,形成了如今規模宏大、組織有序、規劃格局均衡的城市軸線,也成為了中國傳統都城中軸線發展至成熟階段的傑出範例。而能夠成為世界遺産,北京中軸線究竟具有怎樣獨特的價值呢?我們跟隨北京中軸線申遺文本編制團隊負責人呂舟登上了中軸線制高點——景山萬春亭。
北京中軸線上的一系列古建築早已為人熟知,而由他們共同組成的整體究竟有著怎樣的價值呢?不妨先和我們一起飛越這條城市軸線,你會看到最具中國傳統風貌的古代皇家宮苑建築、祭祀建築與西方建築師主導的現代藝術建築在這裡匯聚,歷史與現代碰撞出了如今的北京中軸線。
北京中軸線設計之初就基於中國傳統的“擇中”觀念進行了規劃。而在此後的7個多世紀裏,這樣的範式始終引領著北京的城市發展。
如今的北京中軸線構建起了現代都市與歷史空間巧妙融合的城市景觀。北京中軸線上的前門五牌樓曾因常年風吹日曬,導致油飾層開裂、失去華彩。2022年,古建油飾彩畫專家堅持古法彩繪,對前門五牌樓進行了翻新,令牌樓呈現出恢弘大氣的視覺效果。作為世界遺産的北京中軸線同時也是百姓日常工作生活的場景,這讓北京中軸線成為了“活遺産”。而在北京中軸線的最南端,重新復建的永定門如今已經成為了百姓休閒和遊客打卡的好去處。
今年78歲的唐華德已經在北京中軸線上的鐘鼓衚同裏生活20年了,他親眼見證了中軸線上百姓生活的變化。
北京中軸線的最北端——鐘鼓樓,這裡如今成為了新晉的網紅打卡地,近年來增設的數字互動展、中心券洞沉浸展廳讓遊客以圖像、聲音、文字等多個角度了解鐘鼓樓的歷史和中國古往今來的“時間的故事”。今年暑期,這裡還舉辦了“我在鼓樓”生活節,帶上AR眼鏡,劇情式導覽讓人身臨其境探秘鐘鼓奇觀;換上VR頭戴,則能開啟一場北京中軸線的時空之旅。而文物實景劇情研學更讓小朋友們在解密探秘中建立起古今以來中國人守時敬時的時間觀念。
使用AR喚醒文物的記憶,它們將透露鐘鼓樓哪些風雲變幻的歷史,地圖背後藏著北京中軸線規劃者們怎樣的故事?在這裡,小朋友們在快樂中化身成了新時代的“時間守護者”。
這樣的鐘聲曾為元、明、清三代都城敲出了“標準時間”,用“暮鼓晨鐘”指引全城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隨著時代發展的腳步,如今的北京中軸線正迸發出新的生命力。永定門向南,世界規模最大的單體機場航站樓——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以開放的姿態聯通世界。鐘鼓樓向北,貫通鳥巢、水立方、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彰顯著中國“綠色、科技、人文”的新理念。大國首都在傳統中軸線上被賦予了古今交融的時代意義,北京中軸線這一世界遺産的“中國隊”新成員正向世界講述著中華文明發展歷程和對人類文明貢獻的中國故事,也讓獨特的世界遺産在傳承、保護和弘揚中煥發新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