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塔”迎中秋 兩岸同節俗

來源:中國新聞網 | 2024年09月15日 20:11:36
中國新聞網 | 2024年09月15日 20:11:36
原標題:(八閩千姿)“擺塔”迎中秋 兩岸同節俗
正在加載

  中新社福州9月15日電 題:“擺塔”迎中秋 兩岸同節俗

  作者 葉秋雲

  傳統中秋佳節將至,有著近千年曆史的道觀——福州裴仙宮內,兩岸同根同源中秋佳節話民俗活動登場,現場展示福州特有的中秋“擺塔”民俗文化。

  與此同時,隔著海峽對望的台灣基隆代天宮,也有源自福州的“擺塔”節俗同慶中秋。

  舊時的福州城,每逢中秋佳節,就有一個特別的習俗,即“擺塔、擺鰲山”。福州民俗專家方向紅接受中新社採訪時説,“擺塔”,顧名思義,擺的就是很多的塔,因為福州自古就是多塔的古城。

  “城裏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從宋代謝泌《福州即景》詩中可見,塔在當時的福州是一道非常醒目的風景。

  福州緣何“擺塔”過中秋?方向紅説,“擺塔”和“擺鰲山”據傳源於明嘉靖年間,戚繼光將軍率領他的戚家軍來閩抗擊倭寇,取得節節勝利。一次勝利正逢中秋,老百姓紛紛把家裏的珍藏拿出來擺在廳堂上,或是在室外擺壘搭自然風景,營造歡慶勝利、歡度中秋佳節的氣氛,後相沿成俗。

  在福州,舊時中秋“擺塔”,農家娃拾瓦片、砌瓦塔;至夜,以柴點燃,火光四射。城裏人則擺泥塑或陶瓷人物形象,如關羽、張飛等,還會擺上燭臺、花瓶、香爐等。

  談及“擺塔”和“擺鰲山”的差異,方向紅給出了解釋:“擺塔”一般在室內進行,而“擺鰲山”則在室外;“擺塔”比較微型,而“擺鰲山”相對巨型。以前,福州臺江空地多,自然資源豐富,因此到了中秋佳節,在田垱(中平路)、海防前(延平路)等處“擺鰲山”尤其熱鬧。

  裴仙宮一隅的中秋“擺塔”展示區內,烏塔、白塔燈光璀璨,供桌上供奉著民間廣為流傳的漢鐘離、張果老、呂洞賓、韓湘子、何仙姑、鐵拐李等“八仙”,也少不了用瓦片砌的瓦塔。

  “福州人家中秋夜,多供泥塑、寶塔,彩色輝麗、雕鏤精工,小則數寸高,大則如塔或高七八尺,作十三層,燃燈其中,層層照灼,名曰光明塔。”清人施鴻保在《閩雜記補遺》中如是記載、描繪了清代福州人中秋擺塔的景象。

  “20世紀80年代,中秋‘擺塔’習俗已接近斷層,我父親意識到這點後,重新拾起了這個傳統。”年過六旬的福州裴仙信俗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裴仙宮管委會主任陳錦豐,接力父輩傳承“擺塔”節俗,也已二十餘年。

  每逢中秋,裴仙宮都會“擺塔”。在陳錦豐看來,供桌上的擺件從最早的泥塑到現在的木雕作品,後又增加了消防車、救護車等新元素,將“擺塔”傳統習俗文化一直延續下去。

  如今,福州展示中秋“擺塔”習俗的還有福州大飯店等各處。而且,台灣基隆代天宮將中秋“擺塔”習俗帶到了台灣,並連續多年展示。

  就在此次兩岸同根同源中秋佳節話民俗活動的“榕臺連線”環節中,福州裴仙宮與台灣基隆代天宮共同展示中秋“擺塔”習俗,引得直播間網友熱議。

  “福州裴仙宮與台灣基隆代天宮建立友好宮觀已十餘年。”陳錦豐説,近年台灣同胞雖未能親臨福州裴仙宮,一同參加中秋“擺塔”活動,但都通過網絡連線的形式,共同展示中秋“擺塔”民俗文化。

  歡度中秋,福州人不僅要“擺塔”,還吃禮餅、鯉魚餅及撿月華。陳錦豐感慨道,這些傳統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需要年輕一輩繼續沿襲下去。

編輯:宿黨輝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擺塔”迎中秋 兩岸同節俗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