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也可以像點外賣一樣,家長網上下單,老師帶著體育器材上門提供定制化服務?據媒體報道,武漢正興起的“上門體育課”,受到一些家長的歡迎。很多網友也對這種新鮮事物表示感興趣,“挺方便的,想試試”。(9月11日《湖南日報》)
“上門體育課”並非新生事物,多年前一些家長在瀏覽某社交平臺信息時發現,不少體育培訓機構或教練推出“體育上門私教”“上門體能培訓”服務。作為校外體育培訓的“定制化服務”方式,“上門體育課”省去了接送的麻煩,給一些家長和孩子帶來了便利。不過,“上門體育課”作為校外體育培訓的一種服務升級模式,其存在的問題同樣不可小視。
近年來,隨著體質健康測試納入中考成績,校外體育培訓市場規模也逐漸擴大。《2023年中國少兒體育培訓行業報告》指出,2020年少兒體育培訓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有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青訓機構增長近20%。然而,過於粗放的發展方式,也將校外體育培訓的問題充分暴露出來。例如教練培訓一週上崗、水泥地授課、體育訓練搞得如同“打遊擊”,等等。這些問題既擾亂了市場秩序,也帶來了安全隱患與消費糾紛。
體育訓練是一門專業要求極高的運動,不僅要求指導人員具有極高的專業能力,還對硬體條件如場地、器械有著明確的要求。某一個環節沒有做到位,就可能會危及身體健康甚至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除此之外,因訓練不當造成身體傷害的案例更是不在少數,一些培訓機構因為資質不夠,在收費之後頻頻跑路,或者訓練的效果達不到標準,在退費方面産生了諸多糾紛。再加上青少年體育教育培訓缺乏清晰的行業標準,給消費維權和有效監管都帶來了難度。
在此情況下,應參照校外培訓行業治理已有的經驗,將校外體育訓練納入校外教育培訓市場整治的範疇,將規範從業行為放在首位,確保“上門體育課”的安全、便利、有效、優質。
對此,首先要求家長在選擇“上門體育課”時要嚴格把控質量關,選擇有資質的正規培訓機構,並對培訓人員的執業資格進行審查。在此基礎上,要簽訂規範化的協議或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義務,以及風險後果,必要時還要購置意外傷害險,以便出現意外時能得到兜底保障。消費者在選擇“定單式”服務時把好第一道關,就能避免給不良培訓機構以可乘之機。總之要理性看待和慎重選擇,不能跟風效倣和盲目參與,以不負責任的做法把孩子置於風險之中。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行業標準,補齊體育教育培訓標準缺乏的短板,促進行業走向正規化、標準化和高質化之路,既給消費者維權提供參照,也給行業自律和行政監管提供依據和標準。為此,相關部門要引導行業發揮自律作用,儘快制定青少年體育教育培訓的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
最後要持之以恒加大規範和整治力度。按照《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所明確的整治原則和治理標準,分階段、分重點對校外體育訓練開展整頓治理,包括對資質、師資、收費、培訓和教學都進行有效規範,對未取得資質的培訓行為,要依法給予懲戒和處罰,動真碰硬實施治理,不可一陣風、走過場。
學校在體育訓練上應該發揮主力軍的作用。可以效倣課後延時服務的做法,由學校配備專業體育力量,統一開展專業化的訓練,滿足學生實際訓練的需求。如此,校外的培訓行為才會在競爭中規範起來。(堂吉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