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 | 一線中軸承古通今 一城古韻活態傳承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9月07日 11:51:01
央視網 | 2024年09月07日 11:51:01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七十五載風華盛,輝煌中國啟新程。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從曾經的一窮二白,到現在的繁榮昌盛,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人民安居樂業、民族團結和睦、社會和諧穩定。如今,屹立世界東方的新中國,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進入新時代,中國更是以豪邁之姿,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十多年來,我們的經濟總量翻了一番;我們戰勝了貧困,正向共同富裕昂首邁進;我們生活的環境,處處綠水青山;我們聚八方賓客,朋友圈越來越大…

偉大道路領航征程,發展成就催人奮進,從今天(9月7日)起,我們將以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為播出單元,推出大型直播特別節目《共和國巡禮》,帶您去祖國各地,看飛躍發展,看山鄉巨變。今天播出第一集,先走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北京。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一座古老而現代的東方城市。75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裡向世界宣告正式成立,第一面五星紅旗在這裡冉冉升起。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考察北京併發表重要講話,“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緊緊圍繞這個時代重大課題,北京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真抓實幹,“四個中心”功能定位持續增強,首都核心功能不斷優化提升。

在北京,有這樣兩條一縱一橫的軸線,它們牽引著北京城市的空間格局與城市功能,那就是中軸線和長安街。75年來,隨著北京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兩條軸線也不斷延伸。那麼,我們用一個特別的視角先來俯瞰這片充滿活力的城市,看看一縱一橫“大十字”的生長故事。

縱橫交貫 “大十字”生長記

在東方大國的地平線上,有一橫一縱兩條輝煌的軌跡,它們交會在北京天安門前,這個交點便是一個民族重新站起來的光輝起點。

開國大典的歡呼,在這裡迴響了75年;五星紅旗的榮耀,在這裡飄揚了75個春秋。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見證了一個偉大國家的誕生與成長。

北京長安街,從最初的10里到如今的100多裏。這條東西伸展的“巨龍”不僅是城市的交通動脈,更是國家長治久安的繁榮象徵。東端,未來之城的崛起,呈現出新時代城市發展的前景;西端,百年鋼廠的轉型則是工業遺産與現代城市融合的典範。

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縱貫南北約7.8公里,穿越時空的城市文脈,在新時代宏偉藍圖中不斷生長。50公里的城市軸線是北京壯麗的風景線,南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鳳凰展翅,象徵著北京的開放與騰飛;北端,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代表著北京綠色生態與體育精神的和諧共融。

神州第一街與壯美中軸線在天安門廣場相交成美麗的“十”字,構建出北京不斷生長的堅實“骨架”,交織出一幅豐富多彩的發展畫卷,講述著北京傳承與創新的城市故事。

一線中軸承古通今 一城古韻活態傳承

七十五載滄海桑田,古都氣象煥然一新。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産是一張“金名片”,傳承保護好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産是首都的職責。

中軸線是世界上現存最長、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城市軸線之一。這條縱貫南北的軸線歷經歲月洗禮,生動述説著北京對歷史遺産的保護傳承利用。在中軸線的北端,您可以看到15個遺産點中的鐘鼓樓,建築高超過46米。鼓樓的下層是磚石結構的墩臺,上層是木結構三重檐歇山頂,樓閣式的建築氣勢宏大,在它北邊的鐘樓則是一座全磚石無梁拱券式結構的大型單體古代建築。申遺以來,北京在古建修繕、街巷治理等方面啟動百餘項工程。現在,當我們穿梭于中軸線,不禁要感嘆,這樣一條軸線是如何保護下來的?

北京城獨有的壯美秩序由中軸對稱的格局展開,而這樣的雄偉和富於變化又由一個個精美的部件有序構成。

帶您近距離看看北京中軸線上的古代建築能有多美!您現在看到的是五百年前根據唐代星象圖繪製的星空,星空下一層層天上宮闕、瓊樓玉宇,構造精妙。這座藻井來自明代建築隆福寺,一度被地震損毀,經修復後現存于南中軸西側的古代建築博物館——先農壇。先農壇是明清時期祭奠先農的場所,2019年,這裡恢復的籍田更是成為了家長帶著孩子們識五穀的熱門打卡地,今年種植的是哪種農作物,您認出來了嗎?沒錯,答案是稷。

先農壇的全部主體建築從西往東分別是宰牲亭、神廚、先農神壇、太歲殿、具服殿、觀耕臺、神倉以及慶成宮。隨著申遺工作的開展,先農壇的面貌得到了很好的恢復,騰退面積達到3萬平方米,拆除的非文物建築達到17000平方米。今年的4月份,200多年沒有和公眾見面的“天下第一倉”神倉也正式亮相。 在神倉的東側是慶成宮。拆除了非文物建築之後於今年的8月17日完成了修繕,並且在做完配套工作之後會在今年的國慶節前夕和公眾見面。那麼,完成修繕之後的慶成宮是什麼樣子的呢?讓我們穿越其中去看一下。

慶成宮裏慶成功。慶成宮是先農壇慶祝禮成的場所,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之後,慶祝大會就是在這裡舉行的。這裡採用的是綠色琉璃瓦、和璽彩畫、三交六椀式窗欞、團龍天花以及主殿採用的廡殿頂,都在訴説著這座建築的等級。沒錯,慶成宮是先農壇裏規格最高的建築群。

經過專家反復論證,此次修繕秉承修舊如舊的原則,建築梁方上的彩畫並沒有進行全面重繪,這是為了讓公眾盡可能地在對比中了解幾百年前的原貌。

為了還原慶成宮的真實面貌,可是下了大功夫。和很多古建築一樣,多年來,這裡一度被用作辦公和居民用地,空地上蓋滿了房屋,騰退面臨諸多考驗。然而,隨著中軸線申遺的進展,人們保護文物的意識增強了。2023年1月,這裡啟動了文物徵收工作,在五個月內就完成了居民搬遷、非文物建築拆除的工作,再經過一年多的修繕和保護,讓這座古建築恢復了歷史風貌。

除了騰退修繕,不少中軸線上的遺産點還融入了科技展示手段。鼓樓正在舉辦的展覽“時間的故事”,展廳裏,虛擬的“更鼓”和“永樂大鐘”懸于半空,觀眾可以在這裡體驗虛實結合的擊鼓、撞鐘。

科技手段也讓公眾參與保護中軸線變得更加地便捷,在中軸線的遺産區和緩衝區設立的160個界樁上,市民遊客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小程序在雲端欣賞中軸線的數字化美景。

如今,中軸線更是成為了北京的流量“密碼”,這裡是北京中軸線上的前門大街,在這兒隨處可以見到以中軸線為主題的文創産品。各個遺産點的微縮景觀也成為這個暑假孩子們熱衷的打卡地,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了解中軸線重新認識了北京城,而寶貴的文化遺産也必將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

編輯:劉潔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文化中國行 | 一線中軸承古通今 一城古韻活態傳承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