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晚,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結束自己的訪華行程,離開北京。
從8月27日下午2點抵達北京,到8月29日晚離開北京,這50多個小時裏,譚主一直觀察著中美的對話交流,並與沙利文當面進行了交流。
這次訪問,中美交流得如何?下一步,中美關係將呈現出怎樣的態勢?
回答這些問題,可以從幾個關鍵詞講起。
關鍵詞01
戰略認知第一位
這場訪問行程中,最受外界關注的,莫過於8月29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沙利文。
會見中,習近平主席開門見山地指出了中方理解中美關係的站位與高度:
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各國需要團結協作,而不是分裂對抗;人民希望開放進步,而不是封閉倒退。中美作為兩個大國,應該對歷史、對人民、對世界負責,成為世界和平的穩定源和共同發展的推進器。
當前,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加劇,通脹、供應鏈穩定等問題讓世界經濟復蘇舉步維艱。這樣的情形下,世界期待中美兩國的作為。
正是基於這樣的站位,習近平主席多次與拜登總統進行溝通,元首外交,也在中美關係中始終發揮著戰略引領作用。
會見中,習近平主席也給出了中美如何打交道的指引:
中美兩個大國打交道,第一位的是樹立正確的戰略認知。
認知的基礎,是了解。譚主注意到,沙利文此次訪華,幾乎所有隨行人員都會説中文。
事實上,“説中文”代表的不單是溝通,更是了解的意願。
譚主了解到,這次會談過程中,美方表現出一種更願意傾聽中國的姿態,這和拜登政府剛上臺時有了一定的轉變。
雖然這種轉變未必會一下子扭轉美國對華戰略,但能反映出一定的問題,也就是説,美國這幾年的對華打壓並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無獨有偶,前不久,譚主跟一些最近去美國訪問過的專家學者進行了交流,他們表示,美國戰略界特別是研究中國的專家,同樣也在思考。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嚴安林給譚主分享了一個自己的觀察:
今年,感覺美國學者明顯更願意聽中國學者是怎麼説的。如果説以前是美國學者説60%,中國學者説40%,今年,這個比例有些倒過來了。
這種細節背後,反映出此前無論是美國戰略界還是學界,對於中國預設的一些結論,並不符合現實。正因如此,他們其中的一部分人開始希望能夠重新認識中國,能夠準確地認識中國。
儘管這些人並不代表整個美國戰略界、整個學界,但這些思考與研究對於中美關係還是有積極意義的。
中國的對外政策公開透明,戰略意圖光明磊落,想要理解這些,需要美國先從了解中國做起。
無論是會説中文,還是這些學者的思考,都是一些好的跡象。
會談中,沙利文表示,拜登總統期待不久能有機會再次同習近平主席溝通。
對此,習近平主席也做了回應:
習近平請沙利文轉達對拜登總統的問候,表示願同拜登總統繼續保持溝通,為中美關係掌舵領航。
而沙利文此行訪華,中美開展的新一輪戰略溝通,就是根據兩國元首共識建立起來的,主要任務是保障和服務元首外交,跟進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
關鍵詞02
戰略對話地點雁棲湖
沙利文此訪中的一項安排,是為了與中方開展新一輪的戰略溝通。譚主了解到,沙利文下飛機後,直奔北京郊區的雁棲湖。
雁棲湖位於北京懷柔,之前的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都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辦。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告訴譚主:
沙利文是來進行戰略溝通的。戰略溝通區別於此前布林肯等人的工作訪問,工作訪問除了會談外,還會有一些公開的活動,而戰略溝通不強調公開性。選擇雁棲湖作為會晤地點,就是考慮保持低調,讓雙方的溝通不被其他事務打擾,這也是中美戰略對話的一貫風格。
美國官員在接受外媒採訪時也曾表示,前幾次戰略溝通中,雙方大部分時間都會在酒店內舉行會談,以保持會談的“秘密性”。
不被其他事務打擾,中美雙方能真正坐下來談一些事情,這正是戰略對話的最大特點。
正因如此,無論是此前在維也納、馬耳他和曼谷的三輪戰略溝通,還是這次在北京的新一輪戰略溝通,發佈的新聞稿中,都出現了“實質性”與“建設性”。
如何理解這兩個詞?
在沙利文訪華前一天,英國《金融時報》發表了一篇披露此前幾次戰略溝通細節的報道。報道中提到,中美雙方都會在會談中提出一份他們希望詳細討論的戰略問題清單。
這樣的方式,直接且高效。
其實,這樣的方式也藏在中方的表述當中。
在雙方握手拍照後,王毅主任先提到,落實好兩國元首的舊金山共識是我們的重要職責,也是沙利文助理此次訪華和這次北京磋商的主要的任務。
這句話,就是先給美方劃定了方向——不管美方要怎麼聊,都得在兩國元首共識的框架下聊。這是“沙利文助理的主要任務”,也是在提示美方,別跑題。
而在會談過程中,中方也給美方劃定了紅線。
外交部美大司司長楊濤在向媒體吹風時表示,台灣、民主人權、道路制度、發展權利是中方在中美關係中劃出的四條紅線。中方重點就這些問題表達嚴重關切、闡明嚴正立場、提出嚴肅要求。
大的方向定了,紅線與底線也定了,在這個範圍內,中美雙方可以深入、廣泛地討論。
此次戰略溝通,中美雙方談了6輪,11個多小時。
也正是這種坐下來好好談的方式,讓會談能夠取得一些進展。
關鍵詞03
罕見會見軍事
在結束了新一輪的中美戰略溝通後,8月29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在北京會見沙利文。
這是中央軍委副主席與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時隔八年的再一次溝通,不少外媒也提到,這是“拜登政府官員與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間展開的最高級別公開交流”。
軍事專家張軍社告訴譚主: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是美國政府討論和研究重大戰略決策的核心組織,為總統國家安全事務方面的決策提供參考。而沙利文負責召集國家安全委員會,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説,“軍事”屬於沙利文的“工作範疇”。
就在訪華前,美方就通過知情人士吹風的方式錶示,沙利文此訪希望恢復中美戰區領導溝通。
張軍社表示:
2022年,時任美國眾議長佩洛西竄臺後,中方宣佈了八項反制措施,其中包括取消安排中美兩軍戰區領導通話、取消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取消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目前,還有中美兩軍戰區領導通話還未恢復,美方一再強調想要恢復這一溝通,是想表明自己無意和中國發生衝突的態度,防止一線部隊發生衝突。
美方之所以如此著急,是因為最近,美國在中國周邊,扮演著並不光彩的角色。
在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與沙利文的會見結束後,當天下午,國防部召開例行記者會。會上,國防部發言人就表示,美方是攪動南海局勢的最大黑手,也是南海和平穩定的最大破壞者。正是美方的慫恿支持、站臺背書,才使得菲方有恃無恐,在南海問題上一再挑釁。
前不久,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繆爾·帕帕羅就聲稱,美國艦艇“可以護送在南海執行補給任務的菲律賓艦艇”。
作為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手裏掌握著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它下轄美國第三艦隊和第七艦隊,有包括“卡爾·文森”號、“尼米茲”號等多艘航母,這也是帕帕羅大放厥詞的“底氣”。
但就在沙利文訪華這幾天,不少外媒都報道稱,眼下,美國在整個太平洋地區,連一艘可用的航母都沒有了。
近年來,由於艦體老化、維修不利等原因,加上為了在世界各地搞事,美國航母還出現超期執行任務的情況,這導致美國在航母部署上捉襟見肘。
手上沒牌,美方也只能在口頭上“搞事”,或是慫恿菲律賓當“馬前卒”。
但這次戰略溝通中,中方連用兩個“不得”,正告了美方:
美國不得以雙邊條約為藉口損害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得支持縱容菲律賓採取侵權行為。
根據分析,美方想要恢復的戰區領導溝通,正是在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與中國海軍上將之間舉行。
美方如果真的想要恢復和中國的溝通,真的無意與中國發生衝突,那在下次兩軍戰區領導通話前,就該把中方的要求,落到實處。
關鍵詞04
第二次第二輪
兩場會見結束後,8月29日晚,沙利文乘機離開北京。
譚主注意到,很多人都在關注沙利文的訪華行程,其中一部分人提出了質疑——拜登政府執政週期馬上進入尾聲,這次談成的事項,三個月後,還管用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關注這樣幾個細節。
就在沙利文離開北京前幾個小時,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佈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先通報了一條消息:
經雙方商定,中美兩國商務部擬於9月7日在天津舉行中美商貿工作組第二次副部長級會議。
在前一天傍晚發佈的新聞稿中,裏邊有句這樣的表述:
雙方同意適時舉行第二輪中美人工智慧政府間對話。
就在這輪中美戰略溝通結束後,有外媒稱美國總統國際氣候政策高級顧問波德斯塔將於9月的第一週訪華,如若成行,他將是拜登政府任內第二位訪華的總統氣候顧問。
三個“第二”,就是對輿論場疑問的回答——儘管會有波折,但第一步,已經邁出去了。
就拿中美人工智慧政府間對話來説,這項機制可以追溯到上一次沙利文與中方的戰略溝通。當時,雙方達成共識,於今年春天舉行中美人工智慧政府間對話機制首次會議。
在第一次的會議中,美方代表團是由白宮國安會&&,並且美國國務院也參與了進來,使得這個團隊覆蓋了白宮技術與國安領域最高級別的專業官員。
值得注意的是,在開會的前幾天,美國國會提出了一項新的法案,意圖打壓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
而在會談後,美國官員的最新表態是,願意繼續和中國對話,並且提出,兩國政府應該在人工智慧發展,尤其是風險治理上展開交流與合作。
這種轉變背後,離不開中方對中美關係的牽引。
之所以是中方牽引,是因為,中方對美政策保持著高度連貫性。正如習近平主席在會見沙利文時所説:
儘管中美兩國各自情況和中美關係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中方致力於中美關係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沒有變,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處理中美關係的原則沒有變,堅定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立場沒有變,賡續中美人民傳統友誼的努力沒有變。
這種不變,也讓中方在處理中美關係時,始終能保持戰略定力。
而這種不變,也有助於牽引著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的發展軌道。
掃二維碼 訪問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