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7月31日,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下達農業生産防災救災資金20.37億元,支持河北、山東、河南等地實施秋糧作物“一噴多促”。中央財政重點對玉米、大豆、中稻等主要秋糧作物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葉面肥、抗逆劑、殺菌殺蟲劑等給予補助,支持農民合作社、服務專業戶、農業服務類企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供銷合作社等符合條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採取“統防統治”方式推進噴施作業,為穩定秋糧生産、全年糧食豐收提供有力保障。
玉米田管進入關鍵期 如何度過“蟲口關”?
盛夏時節,糧食主産區山東的玉米田管已經進入關鍵期。如何順利度過今年的“蟲口關”?來看記者在田間地頭的採訪。
盧鋒和王慧麗都是中農立華山東地區為農服務團隊的技術人員,兩人年齡上相差10歲,既是師徒也是搭檔。
6月下旬以來,高溫和暴雨交替,蟲害來得又急又猛,臨沂下轄多地鄉鎮的玉米田有了害蟲,局部出現甜菜夜蛾蟲。當地村民每天向盧鋒求助諮詢的語音留言和電話一個接一個。
臨近傍晚,師徒倆人驅車來到了農戶申大爺家的蟲害地塊。只見不少玉米葉子已經被害蟲咬成了孔洞,旁邊的葉子也被吃掉了一大半。
甜菜夜蛾屬於鱗翅目夜蛾科,食性雜,抗性大,喜歡在夜間活動,如果不及時防治,會導致玉米、大豆、花生等多種農作物大幅減産。令師徒倆人費解的是,同一種藥方在相鄰兩個地塊上的效果卻完全不一樣。
細心的麗慧發現,原來是農戶申大爺的打藥方式出現了問題。
中農立華山東服務團隊技術人員王麗慧介紹:“甜菜夜蛾非常狡猾,它既在葉片背面危害,還在葉芯裏危害,針對這種情況,在田間要單行去打藥,並且打藥的時候要一拖一扣,這樣才能打勻打透,效果才好。再有一點,甜菜夜蛾基本上是在晚上才出來吃葉片,所以下午的四點以後去打藥效果才更好。”
找到了問題癥結,師徒倆又拿出了他們下田治蟲的“武器”——一支筆、一把標記卡。
中農立華山東服務團隊技術人員盧鋒介紹:“我們用標記牌把受害較重的植株做一個標記,然後把這上邊的蟲口數量在這個標牌上記錄下來,等我們藥效回訪的時候,就可以清楚地知道,用藥前幾條蟲子,用藥後幾條蟲子,這樣藥效一目了然,非常清楚。”
天黑前,申大爺在師徒倆的指導下完成了6畝玉米地的噴施作業。為了及時檢驗打藥效果,第二天早上八點多,他們又前往田間回訪,盧鋒數蟲口數量,麗慧記錄防治效果。
王麗慧稱:“這個蟲子基本上都已經死了,我們這個方案還是能做到傍晚打蟲、次日清早來撿蟲的,效果非常不錯,這一次我是真的跟盧老師學到了很多東西。”
接著,師徒倆把早上拍攝的防治效果連同防治技術的視頻一起發送到了農戶的微信群裏,線上線下同步展開指導,加深農戶對病蟲害防治技術的了解。
盧鋒稱:“我們要提高農戶病蟲害的預防意識,把工作做在前面。”
“三夏”期間,師徒倆和團隊小夥伴們分頭行動,基本每天都要驅車加步行200公里以上,他們跑遍了莒南縣、臨沭縣等26個縣區、146個重點鄉鎮的蟲害發生地,累計服務農民21000多人,打好“蟲口奪糧”這場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