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一策”,3.0版!耕地中的“大熊貓”交出“優糧”答卷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7月04日 14:03:06
央視網 | 2024年07月04日 14:03:06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農業是吉林的“最大優勢”。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區,有近一億畝的黑土地,曾經有人用“一兩土二兩油”來形容黑土地,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是維護糧食安全和可持續農業發展的關鍵。10年來,吉林省不斷探索新的耕作模式,迭代升級。究竟是怎麼做的?效果如何?

  保護黑土地,農業科研人員付出了巨大心力。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的研究員們給田地做體檢,測試水土流失的情況。

  同一片田,採用了兩種耕作方式,下雨之後用水蝕檢測裝置收集來的樣品卻大不相同。傳統耕作模式下收集的水量多且渾濁,保護性耕作模式收集的水量少且清澈。

  傳統耕作是壟作,需要翻地動土。而保護性耕作則是指通過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技術及地表覆蓋、合理種植等綜合配套措施,減少農田土壤的侵蝕。

  在保護性耕作中,“梨樹模式”是根基。什麼是“梨樹模式”?

  秸稈覆蓋還田、免耕栽培、全程機械化。但這一模式最開始推廣時,卻並不被農戶們認同。

  秸稈還田是為了保護黑土地,但農戶更關心的是能不能多打糧。

  科研人員在“梨樹模式”的基礎上,探索出了條耕作業技術、寬窄行種植、深松旋耕等技術。測産時,糧食産量增加超過10%。

  産量上來了,農戶種植的積極性也高了。

  走出去!保護性耕作又升級了2.0版

  好技術要分享,但1.0版保護性耕作走出梨樹縣卻有些水土不服。因為1.0版的保護性耕作是在吉林中部地區研究出來的,而西部和東部的土壤結構並不一樣。

  這一次,科研人員再次升級了保護性耕作,因地制宜地推出了2.0版本。

  東部用了固土保肥,中部提質增肥,西部地區改良培肥,多種黑土地保護模式在吉林全省“遍地開花”。

  走在路上的3.0版保護性耕作

  高端智慧農機、無人駕駛農機,再配合上衛星遙感、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科研人員正在研發3.0版的保護性耕作,未來將會實現“一地一策”。

  現在,吉林的黑土地保護工作已逐漸形成了“院士工作站+科技聯盟+科技小院+推廣站+示範戶”五位一體的模式。

  10年來 ,吉林省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3700萬畝,土壤內有機質含量增加了20%,土壤結構明顯變好。

  農業農村部黑土地犁底層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吉林)主任蔡紅光介紹,因地制宜、分區施策,目前吉林已經實現了地力提升和産能提升的協同,為吉林省糧食突破千億斤注入動力。

編輯:楊書傑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一地一策”,3.0版!耕地中的“大熊貓”交出“優糧”答卷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