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高價“掃貨” 白名單企業“難吃飽”——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待完善

來源:經濟參考報 | 2024年07月02日 06:35:50
經濟參考報 | 2024年07月02日 06:35:50
原標題:小作坊高價“掃貨” 白名單企業“難吃飽”
正在加載

一家企業展示的回收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 資料照片

  記者近期在多地調研發現,隨著動力電池迎來大規模退役潮,越來越多企業開始佈局回收業務,大批小作坊也涌入其中,通過畸形高價搶貨,導致規範化回收佔比少,部分手工暴力拆解更潛藏諸多安全和環保風險。

  白名單企業成本受限 小作坊搶收貨源

  記者近期調研發現,在新能源産業發展帶動下,動力電池回收能力近年來快速提升,但也出現無序膨脹現象,規範化回收佔比少,多數流入小作坊,一些粗放拆解潛藏巨大安全隱患和環保風險。

  江蘇、河南等地回收企業反映,2022年鋰電池回收價格暴漲,各方企業加速涌入回收賽道。中商産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電池回收相關企業註冊量只有近2000家,到2022年已突破4.2萬家,漲幅超20倍。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加上不規範的小作坊、貿易商,電池回收相關機構數約有10萬家。

  記者查詢工信部網站發現,截至目前,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的企業名單(簡稱“白名單”)已發佈五批,共計156家。一家白名單企業相關負責人直言,按照目前的退役量,白名單企業數都已略顯“過剩”。

  更令人擔憂的是,白名單不具備強制排他性,非正規企業通過挂靠或者不合理的高價“搶收”退役電池,規範企業受成本限制,在競爭貨源過程中反而處於劣勢,劣幣驅逐良幣,導致大量動力電池流入不規範的回收企業甚至小作坊。

  “每個月參加幾次投標,一年多來很少中標。一些小作坊出價總比正常成本價高約10%。”河南一家企業市場部負責人稱,公司雖進入白名單,但今年只能暫時停産。“加價收到貨也是虧,不划算。”

  華東一家白名單企業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在2015年前後開始佈局動力電池回收業務,即使地處新能源汽車集聚的長三角地區,一些小作坊“搶收”對正常渠道回收影響也很大,尤其是2021年以來,正規回收企業“吃不飽”現象較為普遍,有的公司産能利用率不足50%。

  多位業內人士提醒,部分小作坊畸形高價搶貨不僅扭曲回收市場秩序,更潛藏安全與環保風險。一位知情人提供的多段視頻顯示,零星的幾臺小型切割機旁,數十位工人徒手“暴力拆解”,看不到環保和消防設施。有業內人士透露,一些小作坊弄個門面房,隨便找幾個人,配上剪刀、錘子等工具就能幹,現場存在起火爆炸風險。

  回收渠道亂象叢生之外,後端處理同樣面臨難題。有專家認為,對於能量密度仍比較高、性能較好的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到電動自行車、工程機械設備,理論上可行且必要。然而,江蘇省自行車電動車協會名譽理事長陸金龍等表示,近年來各地儲能設施和電動自行車鋰電池發生的火災,多是使用了梯次利用的電池。如何做好梯次利用,亟待相關部門作出規範。常州厚德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懷棟説,一些廠商快速迭代動力電池技術,未充分考慮後端處置,也給回收企業帶來巨大挑戰。

  回收利用體系存三大短板

  受訪業內人士表示,當前動力電池回收渠道和後端利用存三大短板。

  首先是相關法規不健全,政策執行異化。《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服務網點建設和運營指南》要求新能源汽車生産及梯次利用等企業通過自建、共建、授權等方式建立回收服務網點。然而,在實際執行層面,回收機構的門檻比較低,主要看價格,網點申報成功後是否規範運營,未受到嚴格監管。

  記者調研發現,一些地方針對回收渠道混亂現狀,缺乏有力的行政管理手段或配套處罰條例。同時,現有政策未對退役動力電池轉移渠道做強制規定,導致小作坊經常能以畸形高價搶到貨源。

  其次,梯次利用經濟性較差,缺乏統一安全標準。我國鼓勵退役動力電池在基站備電、充換電等領域開展梯次利用,但受技術相對不成熟等因素制約,梯次利用總體尚處示範應用階段。多家從事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的經營主體介紹,隨著原材料價格下跌,新電池庫存多、價格低。梯次利用動力電池需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拆解、檢測、重組,如何在保證效益的同時降低處理成本,是當前面臨的一大挑戰。梯次利用過程中的安全隱患也較難排除。有業內人士表示,不少退役動力電池來路不明,容易存在內部短路、電解液泄漏等隱患。陸金龍透露,由於梯次利用無強制安全標準,再利用缺乏規範,導致相關産品容易出問題。

  此外,再生利用主流工藝易生污染,生産者責任制未落實。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顧一帆介紹,目前我國退役動力電池主流回收方法的工藝流程冗長,産生大量鐵鋁渣等廢棄物,尚缺少經濟合理的利用技術及工程方案。

  多位受訪者稱,由於不少生産廠商沒有落實生産者責任制,不同品牌、不同類型電池的殘值評估缺乏一致性,精細拆解難以實施。顧一帆透露,我國社會源回收動力電池組分、結構、尺寸複雜多樣,生命週期數據庫覆蓋率不足。未來,我國動力電池出口恐將面臨諸多壁壘。

  多措並舉提高回收和再利用水平

  受訪業內人士建議,推動動力電池生産者責任制落地,升級現有溯源管理手段,加強回收利用産業鏈企業信息共享,嚴格準入門檻和資質要求。

  一位動力電池企業負責人建議,強化生産者責任延伸制落實,採取“預押金制”“送舊換新獎補”“綠色積分”等激勵舉措,鼓勵消費者參與産業發展和協同治理。主管部門可推動動力電池回收産業鏈參與主體之間信息互通、共享,對落實不到位的主體建立剛性約束制度。

  同時,嚴格回收企業市場準入。對部分有基礎的小作坊,提升技術、辦理手續,納入管理,推動其走向正規化;對基礎條件差、無提升意願的小作坊,勸導整合或關停;對違法違規的小作坊,依法予以取締。多位業內人士建議,提高動力電池回收企業註冊資金、産能規模和産品質量等資質要求,建立動態化、可退出的企業信息公開機制,健全市場信用體系。

  針對當前回收利用體系不完善的問題,顧一帆建議,制定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産業發展路線圖,提高正規回收比例與逆向物流綜合效率,可在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等重點區域率先建立數字化、規模化的回收利用體系。王懷棟建議,要和高校共建新能源循環利用研發平臺,與行業龍頭企業共建重大創新平臺,全鏈條提升鋰資源利用效率。

編輯:陳詩文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小作坊高價“掃貨” 白名單企業“難吃飽”——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待完善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