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 | 從每件文物、每段歷史中感悟延安精神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7月01日 16:24:58
央視網 | 2024年07月01日 16:24:58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延安革命紀念館始建於1950年7月,作為新中國成立後最早建立的革命紀念館之一,享有國家一級博物館的殊榮。下面,我們一同走進延安革命紀念館,通過珍貴文物感受照耀韆鞦的延安精神。

“七一”前夕,陜西延安革命紀念館迎來一批批黨員遊客,來到這裡重溫入黨誓詞、重憶入黨經歷,觀看《偉大歷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曆史》的主題展覽。坐落于延安市寶塔區西北延河東岸的延安革命紀念館,它不僅是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的重要教育基地,還兼具著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多重身份。

延安革命紀念館館長劉妮表示,延安革命紀念館是宣傳研究黨中央在延安13年光輝戰鬥歷程,向全黨全社會弘揚延安精神的主陣地。通過文物故事重溫黨中央在延安時期艱難困苦的延安歲月,讓延安精神通過文物給觀眾啟迪心智的獲得感。

紀念館的陳列內容分為七個部分,展出文物2021件、照片900余幅。展覽生動復原了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大生産、轉戰陜北等經典場景,完整再現了黨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和陜北戰鬥生活的光輝歷程,深刻闡釋了毛澤東思想成熟發展、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和延安精神的形成過程。

延安革命紀念館講解員王園園介紹:“這是一件國家一級文物,是東征途中在清澗縣袁家溝毛澤東寫下《沁園春·雪》的小炕桌。1936年2月,初到陜北看見大雪時,在紅軍面對更大困難、身處險境之時,毛澤東站在陜北高原上思緒萬千,詩意頓生,回到自己所住的窯洞裏,伏在這張小炕桌上,一氣呵成,寫下了千古名篇《沁園春·雪》。詩言志,詮釋了毛澤東面對挫折,不甘沉淪,重鑄輝煌的莫大勇氣和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自信。”

此外,展覽還展示了諸如“工合”肥皂、毛主席的小青馬等珍貴文物,它們背後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見證了中國共産黨人在艱苦歲月中的奮鬥歷程和延安精神的深刻內涵。

據延安革命紀念館講解員白婷介紹,這塊肥皂是館藏一級文物,肥皂上有“工合”二字組合的明顯標誌,它是由中國工業合作組織幫助建立的新華化工廠所生産的抗戰肥皂。1941年斯諾夫婦募捐了大量的資金捐贈給了工合延安事務所,“工合”用這些資金,成立了難民紡織廠,新華陶瓷廠等工廠。它們不僅為抗日戰爭提供了經濟和物資支援,而且增進了中國與世界上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之間的友誼,也是當時國內外抗日統一戰線的一條重要紐帶,在抗戰的危機關頭為堅持抗戰和促進中國民主運動作出了重要貢獻。

延安革命紀念館講解員張艷稱:“面前的這匹小青馬是毛主席在延安10年唯一的交通工具。它四蹄直立,馬頭高仰,儼然是一位革命的戰士、革命的功臣,它把最青春的10年歲月獻給了中國革命的關鍵時期。它也是革命歷史的見證,見證了主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崢嶸歲月。”

編輯:劉潔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文化中國行 | 從每件文物、每段歷史中感悟延安精神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