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查齊治沙 黃坡涌綠意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 2024年06月28日 14:33:57
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 2024年06月28日 14:33:57
原標題:嘎查齊治沙 黃坡涌綠意
正在加載

  “這一大片是樟子松,那一大片是錦雞兒,長得多好!”6月26日,記者跟隨“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主題宣傳採訪團來到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杜爾基鎮亞門毛杜嘎查,聽説記者來採訪防沙治沙工作,村民陳金海便張羅著去看他今年4月份種下的樹。

  “能種下去真不容易,沙坡上走一步滑半步,走路都難,何況背苗。”陳金海回憶説。

  確實不容易!陳金海使勁拉了一把,記者才往上爬了一步,沙坡坡度估計在45度以上。杜爾基鎮黨委書記閆峰介紹,今年亞門毛杜嘎查裸露沙地治理任務共6840畝,由於坡度大,大部分區域普通車輛難以行駛,無法機器作業,運輸、布設、栽植等工作只能靠人工完成。再加上地勢高,打井不出水,大家只好到兩公里外的霍林河取水,階梯式蓄水送水,接續3次才能進行澆灌,這裡也因此成了治沙工作的“硬骨頭”。

  “再硬也要啃下來!”陳金海清楚記得沙害之苦,風一吹,整個山溝都白茫茫的,看不見其他東西,颳風下雨時飛沙走石,冬天沙塵暴,雨季泥石流,“沙土慢慢下延,把耕地林地都埋住了,我們的生産生活都受到很大影響”。

  杜爾基鎮通過“以工代賑”等方式動員村民加入防沙治沙工作,大家幹勁兒很足,忙著平整場地、人工挖壟、背苗、栽植、鋪沙障……“每天能拿到150元到200元的工資,不僅能為沙地治理做貢獻,還能增加收入,生態改善了,生活也好了。”看著沙地一畝畝變綠,陳金海充滿期待。

  幹一個月能掙到5000多元,種下的錦雞兒5年後還可以作為優質飼料喂養牛羊,村民們紛紛來到“家門口”找活兒幹。陳金海告訴記者,嘎查裏有5個自然屯,治沙剛開始時,需要在5個屯的微信群裏召集人手,半個月後就從“活兒找人”變成“人找活兒”。“前一天下班時大夥兒就問第二天有啥工作,自己先把名報上。”陳金海説。

  亞門毛杜嘎查今年的治沙工程項目從3月份開始、5月份結束,40多天的時間裏,村民們種下了1120畝樟子松、5600畝錦雞兒,成活率100%。經過一個多月的生長,這些防風固沙植物更顯綠意,黃色的沙地煥發出生機,排排沙障嵌在波浪起伏的沙丘上,緊緊鎖住流沙。

  目前,杜爾基鎮11328畝裸露沙地已經全部完成種植,防沙治沙工程累計人工收益142萬元。“後續還要加強管護,我們通過宣傳普及防沙治沙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讓更多群眾自覺參與到治理成果的維護中來,爭取治一片、綠一片。”閆峰説。(經濟日報記者 陳鬱 曾詩陽)      

編輯:劉京京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嘎查齊治沙 黃坡涌綠意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