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神器”好用還是忽悠?

來源:北京晚報 | 2024年06月26日 16:33:07
北京晚報 | 2024年06月26日 16:33:07
原標題:“清涼神器”好用還是忽悠?
正在加載

  今夏高溫天氣頻頻來襲,降溫冰圈、挂脖風扇、冷感濕巾等五花八門的“清涼神器”迅速走紅。然而,有消費者發現,一些“清涼神器”實際並不好用,甚至存在安全隱患。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有損身體健康。

  新品噱頭十足 鼓吹降溫功效

  “28攝氏度以下自然凍結,體感約8攝氏度降溫”……在一家生活用品店裏,一款挂脖設計的降溫冰圈十分醒目。根據包裝盒上的介紹,將凍結狀態下的産品佩戴于脖子上,在25到36攝氏度的室外溫度下,冷卻持續時間為60到120分鐘。從使用方法來看,商家建議佩戴前將項圈置於冰箱冷凍室20到30分鐘,或冰箱冷藏室50到60分鐘,或10到20攝氏度冷水中15到30分鐘,待項圈凝固凍結後使用。

  另一家小商品店裏,形形色色的小風扇擺滿貨架。其中,多款造型別致的挂脖風扇格外搶眼。相比起傳統風扇來説,挂脖風扇通常以解放雙手為賣點,售價多在數十元。從款式來説,部分産品採用無葉風扇,出風口設在左右兩側,還有一些則是在下方配有兩個帶扇葉的迷你風扇,對著面部吹風。

  電商平臺上,挂脖風扇已經逐漸被號稱具備製冷功能的挂脖空調所取代。以一款挂脖空調為例,商家標榜産品可以“運用智慧算法降溫,實時監測多項人體健康指標,主動調節至舒適溫度”。

  除了挂脖類産品以外,一些用在汽車座椅或辦公座椅上的冰墊也被吹噓成“冰感黑科技”。從産品介紹來看,這些坐墊多為凝膠材質,搭配冷感面料以後,可以吸收人體熱量,達到降溫效果。

  “清新空氣,一捏就有”……在網上,主打“遠離悶熱、暢快呼吸、提神醒腦”的口罩爆珠同樣是商家口中的“清涼神器”。儘管如今佩戴醫用外科口罩的人並沒有前些年那麼多,但不少人還是會選擇佩戴防曬口罩,相伴而生的口罩爆珠依然活躍在市場上。記者觀察發現,口罩爆珠看上去像比米粒還小的糖豆,用手捏爆以後,裏面的薄荷素油等成分會釋放出來。

  與薄荷有關的“清涼神器”還有冷感濕巾。從外觀來看,這款産品與普通濕巾大同小異,但由於主要原料含有薄荷等成分,因此商家強調“一抹降溫3攝氏度”。

  效果差

  清涼轉瞬即逝 用久反倒悶汗

  “剛戴上確實涼涼的,可如果是在外面大太陽底下,要不了多久就升溫了。一旦升溫,意義就不大了。”出於好奇,小徐前不久曾經買了一款降溫冰圈,使用以後發現效果並沒有預期中那麼理想,“雖説有多種方法可以把冰圈重新凍起來,但在室外基本都沒辦法滿足,還是要到室內。而室內如果想要達到28攝氏度以下,一般都是有空調的,既然都有空調了,冰圈也就又顯得有些多餘。”

  至於挂脖風扇,實際使用感受也千差萬別。“有些風力其實根本不算大,噪音卻挺大,偏偏離耳朵還很近,感覺就像吹風機一直嗡嗡對著吹,實在有點吵,容易讓人煩躁。”作為長髮女生,小鄭對於帶扇葉的挂脖風扇心存顧慮,“頭髮散下來剛好就在風扇的位置,網罩縫隙那麼大,一不小心就可能把頭髮捲進去,想想都覺得可怕。”

  為了收穫冰涼坐感,不少消費者嘗試購買冰墊,但發現效果也很難持久。“坐一會兒就跟體溫一樣了,要是在車上被直接曬到,那就更熱了,可以當暖寶寶用,再加上不透氣,用久了反倒可能悶汗,坐著更難受。”

  走清涼路線的口罩爆珠,究竟能否真的帶來清涼體驗?在社交平臺上,記者發現有使用者吐槽,“捏爆以後,特別嗆鼻子、辣眼睛,味道太衝了,多捏幾顆的話,那得眼淚嘩嘩的,相當於往口罩裏滴上幾滴風油精,真是過於酸爽。”提及各種水果口味,也有使用者抱怨,“一股廉價香精味,特別難聞。”考慮到口罩爆珠看起來很像五顏六色的糖豆,還有家長擔心會被孩子誤食。

  隱患多

  直吹可能面癱 引發頸椎不適

  “如果真的將冰箱裏冷凍過的冰圈直接戴在脖子上,會讓頸部血管突然收縮,可能引發偏頭疼等症狀。”在學院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主任史冬梅看來,“清涼神器”不可盲目跟風選購,也不要過度貪涼,必須充分考慮這些産品對身體的影響。

  “長時間對著面部直吹,可能導致面神經炎,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面癱’。”史冬梅提醒,挂脖風扇本身有一定重量,對於患有頸椎病的使用者來説,久戴會引起不適症狀。

  據了解,廣西曾有一名7歲的男孩戴著挂脖風扇睡著,醒來後被診斷患有面癱。而武漢的一名女子也因不當使用挂脖風扇,出現口角歪斜、表情僵硬等症狀。

  “口罩爆珠也需要謹慎對待,畢竟爆珠釋放出來的成分會被直接吸入,並且與面部和口鼻長時間接觸,有可能産生一定的刺激作用,甚至誘發過敏反應,引起哮喘等疾病發作。”史冬梅談到,這些成分是否適合吸入缺少明確規範或標準,安全性沒法保證,“近兩年氣道高反應的患者有所增加,對於這些患者來説,還是要盡可能少接觸刺激性氣體。”

  提醒

  及時補充水分 不適及時就診

  “高溫天氣大量出汗以後,人體內水分流失較多,如果不能及時補水,可能導致中暑。特別是一些本身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要注意避開中午高溫時段外出。需要外出活動的話,儘量選擇早晚時段,避免暴曬。”史冬梅提醒,有條件的情況下,外出可以適當進行物理防曬,及時補充水分。

  最近,史冬梅在門診上遇到過不少出現中暑症狀的患者。“我們會了解患者是否有高溫暴露史,比如,有沒有在戶外長時間活動,看患者是否有頭疼、頭暈等症狀,或者有沒有噁心、反胃等腸胃不適。”史冬梅提到,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可以先到相對涼爽的環境裏進行觀察,如果症狀沒有好轉,建議及時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不少老人喜歡在家裏備一些藿香正氣水等藥物,中暑時用來緩解症狀,但藿香正氣水也是藥物,不能盲目濫用。”史冬梅還提醒,藿香正氣水中有酒精成分,服用以後不建議開車。

  史冬梅認為,掌握科學方法進行防暑降溫,不僅更加有效,而且更加安全。“選擇‘清涼神器’,不能只圖一時之快,還是要以不損害身體健康為前提。”

  本報記者 宗媛媛 文

編輯:陳平麗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清涼神器”好用還是忽悠?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