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6月26日 00:48:39
央視網 | 2024年06月26日 00:48:39
原標題:
正在加載

  6月25日14時0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著陸于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著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

  嫦娥六號採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廣人稀的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景象測量分隊在著陸場布設多臺小型無人測控設備,構建起了一道精準、可靠、嚴密的跟蹤測量鏈路,確保準確獲取返回圖像數據。

  返回器著陸前,要完成開傘、著陸等多個關鍵動作,及時獲取清晰、穩定的圖像數據,對返回艙著陸位置預判和搜救預案實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分佈在返回艙理論落點周邊的多臺光學設備安裝有高清攝像頭和傳感器,能夠捕捉到每一個關鍵時刻的具體細節,並及時回傳至指控中心。

  落點景象測量分隊 安學廣:我們在瞄準點5~7公里範圍內,布設了7台景象測量設備,可以實現以瞄準點為中心7公里範圍內的落點測量,20公里範圍內的景象測量,測量設備架設完之後,由後端操作人員遠程操控設備,獲得返回器10公里開傘到落地的全部景象。

  儘管有過多次神舟飛船跟蹤成功的經驗,但距離上一次在四子王旗執行任務已時隔四年,且進入夏季以來,著陸場大風降水天氣頻繁,氣象複雜多變,對光學設備提出嚴苛考驗。

  落點景象測量分隊 賈鵬:(嫦娥六號)返回艙的體積是載人艙的八分之一,對我們目標捕獲帶來了很大的挑戰,第二個,嫦娥六號返回艙由於是無人艙,下降速度是我們載人艙下降速度的2倍多到3倍,所以又給我們任務期間穩定跟蹤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進駐著陸場以來,景象測量分隊充分完善方案預案,模擬可能出現的最複雜環境開展訓練,並協調搭建了雷達、光學、通信等設備,確保返回器返回全程實時可測。

編輯:謝博韜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