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運河沿線的重要節點城市之一,宿遷是大運河“棄弓走弦”的關鍵節點,隋唐大運河與明清大運河的交匯處,也是運河沿線唯一一處時空全覆蓋的運河遺産城市。6月24日,“何以中國運載韆鞦”網絡主題宣傳活動來到宿遷中運河老糧庫文化創意産業園,看千年運河重煥生機。
古老的大運河從宿遷穿境而過,全長112公里。上世紀70年代,運河之上,水務繁忙,老糧庫承載著運河糧運保障與倉儲的重任。後來因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老糧庫逐漸淡出歷史舞臺,一度成為閒置。
近幾年,宿遷市宿豫區著眼加強老建築、老遺跡保護利用和閒置廠房盤活,將廢棄的老糧庫重新改造成文化創意産業園,讓歷史記憶“重塑”。
改造後的運河玖庫包括8棟老糧庫和1幢老駱運庫房,近百畝空間容納了書房、美術館、運動場、酒店等不同業態。“藝術教育培訓場館”“玖庫書屋”“水之美術館”等提供休閒、學習、閱讀、欣賞場所,“室內羽毛球館”“籠式足球場”“河邊慢道”等提供健美健身之地,“運河書場”“啤酒花園”“綠化、亮化、雕塑、花廊”等街景則滿足聽覺視覺和味覺的需求。
在此基礎上,宿豫區利用老糧庫場地,相繼推出《我愛你中國》旗袍秀、“千年運河美好宿豫”主題攝影作品展,豐富宿遷人民休閒生活。宿豫區還依託運河玖庫舉辦市集活動,展銷本土特色農産品、文創産品等,積極展示曹集剪紙、豫新面塑等運河系列非遺作品,進一步激活了千年大運河的文化密碼。
如今,中運河老糧庫文化創意産業園人氣漸旺,這裡也成為了宿遷市中的運河文化新地標。“這片傳統工業區是一部分宿遷人過去的生活回憶,我們把原有場景適度保存下來,同時與現代建築有機結合,巧妙地保留當時糧庫的風格。”宿豫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孟凱説,“保護老糧庫,就是保護宿豫人對大運河的鄉愁記憶。”
“通達千里,運化古今”,大運河宿遷段是整個大運河沿線治河咽喉、漕運轉軸。運河的溝通、融合,治河的堅韌、創新,在這裡形成了兼收並蓄、開放包容的宿遷運河精神和文化。千年的古運河流淌到今,留下大運河水道和水利、航運工程設施遺産、大運河生態與景觀環境遺産、大運河相關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等諸多遺産,連綴成一條熠熠生輝的文化長廊。
新華報業·新江蘇記者 童棹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