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民生工程容不得“花架子”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6月24日 11:00:57
央視網 | 2024年06月24日 11:00:57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一直以來,中央在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等多項政策中,都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列為重點工作。但近期,記者接到部分群眾的反映,他們村裏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根本不能正常使用。帶著疑問,記者進入當地進行了調查。

在青島市城陽區上馬街道劉家社區,村民告訴記者,村子裏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只是一個“樣子貨”,房前屋後的化糞池和排污管道根本就沒有連通。

一位村民告訴記者,現在平均每兩個月,就要自費找吸糞車來清理這些污水,不然自家和周邊的鄰居都無法正常生活。而且只要一下大雨,家家戶戶化糞池內的污水就會外溢到街巷上,污穢臟臭瀰漫著整個街道,村民們非常鬧心。

記者發現,距離這位村民家化糞池僅一米遠的地方就是一口政府修建的污水井。既然有污水井,為何污水不能排放?

打開污水井,記者吃驚地發現,這個本應連接化糞池的管道口乾乾淨凈,絲毫沒有排污的痕跡,污水井裏只有少量的存水。

一頭是村民家快要溢出的化糞池,另一頭污水井內連接化糞池的管道卻“滴水不進”。記者對劉家社區的多處排污井進行了查看,基本沒有發現污水的痕跡,多數排污井的管道內甚至可以説是“清澈見底”。

記者查閱青島市城陽區的官網資料顯示,2022年,上馬街道共投資了9000萬元,要將包括劉家社區在內的7個社區打造成為美麗田園示範村。

公開的招投標信息顯示:2022年底,青島市城陽區上馬街道在劉家社區開展了美麗田園示範村建設工程,建設內容包括雨水工程、污水工程、給水工程等。資金來源是當地財政100%出資。

事實上,早在2019年,劉家社區就進行過美麗鄉村示範村的建設項目,當時的建設內容就包含鋪設污水管網。但是,儘管歷經了不止一次示範建設,資金一輪又一輪地投入,劉家社區老百姓的排污難題卻始終沒有得到解決。

村民們告訴記者,按照“劉家社區美麗鄉村規劃污水竣工圖”,主管道的有些位置壓根都沒有開挖施工。

青島市城陽區上馬街道劉家社區村民稱:“這個老路瀝青路已經修了將近三十年了,修管道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挖,這條路原來什麼樣還是什麼樣,管道也沒挖,管子也沒下,什麼都沒動。”

“劉家社區美麗鄉村規劃污水竣工圖”顯示:村莊上方左右區域的生活污水經主街位置的主管道匯總排入下方的污水處理模塊,不僅主管道形同虛設,已經建成的污水處理模塊也是個擺設。

記者看到,污水處理模塊圍欄內設備設施一應俱全,但站內的過濾設備沒有任何污垢,就像新的一樣。污水排放口因為長久沒有污水排出,已經結了蜘蛛網。

劉家社區歷經了幾輪次修建而成的農村污水處理系統,真實的情況是一個“樣子貨”,是一個“豆腐渣”工程。比如,住戶糞池接入檢查井本應設置鑄鐵井蓋,用的卻都是塑料材質的井蓋,用腳一踩、用手一掰便碎裂開來,村民們平時都只能繞著這些井蓋行走。

見到記者是來調查問題的,劉家社區的村民又拿出了幾份文件,一份是村委會收款單,上面寫著“財政交來2013年改廁款共計330700元”。

另一份是 “2013年劉家社區村民廁所改造領款明細表”,金額為每戶700元,上面羅列著領款人的簽字和紅色手印。

但村民們卻告訴記者,廁改的這筆補貼資金,村裏很多人壓根都沒有見過,簽名和手印也不是村民本人的。

一位村民為了證明表格上的簽字是偽造的,現場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除了劉家社區,2公里外的王林莊村在農村廁所改造、污水處理工程同樣存在問題。為了解決化糞池安全問題設置的排氣管與化糞池根本沒有連接,只是象徵性地擺在了化糞池的一側。

記者在王林莊村走訪時發現,一些建好的三格式化糞池並沒有投入使用,裏面存有不少生活垃圾,而一些早已廢棄的房屋則被納入廁改的統計名單當中,比如一位十多年前就已經去世的五保戶名列其中,但實際上沒有進行廁改,只是為了充數。

不僅如此,同樣門牌號碼、同樣名字的村民更是在廁改名單上反復出現了4次。

在青島,除了城陽區,記者在即墨區也發現了問題。大信街道王家街村污水治理工程竣工過後,每逢下雨污水井就向外涌出污水,整個村莊都瀰漫著污水的惡臭。

有村幹部告訴記者,王家街村分南北兩個區域,南部村民的生活污水直接併入了市政主管網,而北部地區的污水卻始終沒有接入主管網。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以來,即墨區率先在青島市開展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工作,持續開展美麗鄉村示範村創建工作。王家街村北部至今無法連通主管網,當地主管部門稱正在研究解決方案。

青島市即墨區大信街道工作人員稱:“那地方接了一段之前的老管網,現在那地方堵了,我們正在研究修復方案,只能説儘快吧,現在具體的實施方案還沒出來。”

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是建設美麗鄉村、改善人居環境的重點,更是難點,個別地方花費了真金白銀、人力物力修建的污水治理工程,有的是質量堪憂的“半拉子”工程,有的淪為了不中用的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事關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來不得形式主義的“花架子”,只有工程建得牢靠、管得細緻,才能真正解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難題,加快實現美麗鄉村的美好願景。

編輯:劉珊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民生工程容不得“花架子”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